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看海的日子 ...
-
想看看大海,几乎是所有北方孩子的梦。南方的孩子有福了,你们只消一抬眼就会看到北方孩子努力了一生也许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在很小的时候,第一次读《海的女儿》,我就像所有的北方孩子一样渴望看到大海。那时想看大海,多半是想知道小美人鱼的故乡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是否和书中写的一样美。是不是有着乌贝的房瓦,有着会缠人致死的海藻,有着真的想变成人的小人鱼,还有海里是不是有那么多会发光的珍珠宝贝,是不是……。这些是不是搅得我动辄发呆,吃饭吃到碗,走路撞到墙,遭到大人不明就里的喝斥。可是,因为当时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较落后,出趟远门对一个中下层的人家来说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所以当大人听说去海边仅仅是为了看海,只给我一个瞠视,连解释的念头都没有,就这样第一次看海的理想破灭。
及上了学,知道小人鱼的故事不可能是真的,心里惆怅了好久,好像连大海都不那么真实了。上地理科,老师指是一片蓝,说:这就是大海。眼中闪出点点火花。我这才知道,地球是个水球,陆地只占其中一小部分。我一直是被大海包围着的,只是不自知罢了。伸出手比划着,我所在的位置与海边只有一根食指那么长的距离,可是看看地图下方那1比1后面的多少个零,我知道地图的距离承受不了现实的距离,一指又何止千里,看海的梦被推得很遥远。
港台片风行的那段日子,正是十六七岁情窦初开时节。片子里生生死死的爱情故事总是伴着大海展开,看着男女主人公在海边一个跑一个追,而且往往还有块白纱巾什么的随着海风轻柔地飘动。于是意识到,爱情与大海是有着某种联系的,爱情可以用大海来代表,大海的真实含义就是爱情。就这样,怀着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再一次渴望能见到海,见到海一样的爱情,海一样的他。
本来在报考大学时有机会到某个海滨城市去的,但阴差阳错,我就读了一所内陆的大学,看海的第一个机会失却了。我失去了梦想中的海却遇见了另一个海——我的初恋,他就是我的海,我的海就是他。我不需要全部的海洋,只要他——大海中涌起的一朵浪花,洁白而晶莹,为我定格,不为别人只为我,只为我一人绽放。有了这朵花,我的生命之树绿意盈盈,它飘浮在浩瀚的海面上,听着鸟鸣与涛声,幸福哭泣。真实的大海离我而去,我活在虚幻的海洋里,不辩方向。
我忘了浪花其实不能定格,定格的只是心里的那朵。浪花是怎样涌起的就会怎样跌落,重新涌起时已不是那朵,而是新的似曾相识的另一朵。我的那朵丢失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在不眠的夜里,大海的影子恍恍惚惚,离我似近非近,似远不远。
走入社会,碌碌的生活使看海的念头变得暧昧不明起来,觉得看不看海其实都一样。高保真的音响,60寸的背投,可以让你充分领略大海的风貌。但通过别人的视角看到的海是否就是你将来真实感受的海?像是爱情,看过了多少本书多少部电影多少人的恋爱,可是真正属于你的不同于上述的种种,你不能像感受自己的爱情一样去感知其他人的。读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里面一对母女来到了海边,女儿问母亲:“妈妈,我们已经看过海了,现在我们应该干什么?”这真是个令人发抖的问题,不是吗,梦想实现后还能干什么呢?人的一生会有许多尚未实现的梦想,难予实现的激励我们前进,易予实现的抚慰我们的伤口;只有孩子才会想要所有的棒糖,渴望实现所有的梦想,不考虑伤口发炎与迷失方向。他们是无所顾忌的,没有被梦划伤的记忆,完整美好,宛如一盘精致的心形生日蛋糕,花瓣俨然,奶油很甜。
抛开表面这一切不提,我知道在自己内心深处其实是惧怕看海的,海是一个理想一个梦一份期待的感情,不敢轻易触摸。我怕自己轻率的手碰痛它,我怕自己莽撞的心弄丢它,我怕揭开梦的衣裳,我怕看到衣裳下的空无一物,我怕……
在一个明朗的有月亮的夜里,我穿上了上奥林匹斯的飞行鞋,将身轻轻一纵就飞过了万水千山,来到了大海边上。下面是连绵不绝的海浪,朵朵浪花拥挤着推搡着不停地拍打着海岸。天空异常明晰,月亮大得像是道具布景。我在天海之间飞翔,忘记了一切记起了所有,心里是满满的快乐与酸楚。我的影子投在海面上,那已经不是我,而是一只精卫的影子。帝女雀是应该噙石投海的吧?我为什么不呢?如果不,我该干什么?我下意识地四下搜索着石子……
这只是一个梦,只能是一个不经的梦。
看海的日子遥遥无期,看海的日子触手可及,看海的日子是个佳节,看海的日子是个受难日,看海的日子啊,那样苦涩与甜蜜。你在我心田种下一颗种子,当它从土里开出花来时,就是——看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