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知府拉拢 ...

  •   南京城的初夏,秦淮河畔柳絮纷飞,如雪如絮地飘落在青石板路上。
      沈文渊站在文德桥上,望着河中往来如织的画舫游船,心中却如这浑浊的河水般波涛暗涌。
      三日前的那场宴会,仍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应天府知府赵士蕃在瞻园设宴,名为赏荷,实为拉拢。席间丝竹悠扬,歌舞曼妙,赵士蕃谈笑风生,引经据典,俨然一代儒雅文宗。
      然而沈文渊看得分明——那些谄媚的笑容、那些闪烁的眼神、那些在华丽辞藻掩盖下的利益交换。
      “子深贤弟,”赵士蕃执壶为他斟酒,玉液琼浆倾入官窑瓷杯,“观当今时局,圣天子垂拱而治,四海升平,正是我辈大展宏图之时。”
      沈文渊举杯轻啜,酒香醇厚却难掩心中苦涩。他知道赵士蕃言下之意——严嵩虽倒,但其党羽仍在朝中盘根错节,需要新鲜血液充实力量。
      “府台大人教诲的是。”沈文渊斟酌词句,“然学生才疏学浅,恐难当大任。”
      赵士蕃哈哈大笑,肥厚的手掌轻拍他的肩膀:“贤弟过谦了。令师徐阁老多次向老夫举荐,称你‘胸有沟壑,腹藏经纶’。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贤弟若愿为天下苍生尽一份力,老夫自当鼎力相助。”
      这话说得冠冕堂皇,沈文渊却听出了其中的交易意味——投靠赵士蕃的阵营,换取仕途通达。他想起父亲的话:“文渊,为官之道,重在守住本心。”可这本心,在现实的洪流中又该如何坚守?
      ——
      苏州阊门外的徐家丝绸工坊内,徐婉如同样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
      “大小姐,这是广州十三行送来的订单。”老掌柜将一叠文书放在案上,声音带着几分激动,“他们要一千匹云锦,出价比市价高出三成。但要求三个月内交货,这...这几乎不可能。”
      徐婉如纤指轻抚着样品——一匹金线织就的龙凤呈祥图案云锦,在阳光下流光溢彩。
      她知道这笔生意的重要性:若能按时完成,不仅可解家族燃眉之急,更能打开南方市场。但风险同样巨大——招募工匠、采购原料、保证质量,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
      “接。”她终于开口,声音虽轻却坚定,“但有两个条件:一要预付五成定金,二要允许我们分包部分工序给苏州织造局的熟手。”
      老掌柜面露难色:“织造局那边...怕是赵知府的人...”
      “我自有办法。”徐婉如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你去回复十三行的人,就说徐家接了这单生意。另外,让文修来见我。”
      十四岁的徐文修怯生生地走进书房,手中还捧着《论语》。姐姐近来的变化让他既敬畏又陌生——那个曾经温婉的大家闺秀,如今在商场上雷厉风行,有时甚至不择手段。
      “文修,”徐婉如的声音柔和下来,“姐姐可能要做一些...不那么光彩的事。但你记住,这一切都是为了徐家,为了你。”
      少年似懂非懂地点头,眼中却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姐姐,我听说赵知府想要拉拢沈先生...”
      徐婉如微微一怔,没想到弟弟竟已开始关注这些。她轻叹一声:“官场上的事,你不必过问。好好读书,将来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但在她心中,却不可避免地想起那个清瘦的身影。沈文渊...他会在权力面前保持本心吗?
      ——
      北京城,兵部衙门外,李振武勒住战马,看着眼前朱门高墙,眉头紧锁。
      他刚从蓟镇边防回来,带着一肚子火气——边军粮饷拖欠半年,火器陈旧失修,士兵们饥寒交迫。而朝中诸公却在为严嵩余党的清理问题争论不休。
      “李将军,”一个文官模样的中年人迎上前来,笑容可掬,“尚书大人正在议事,请您稍候。”
      这一等就是两个时辰。李振武站在烈日下,军服已被汗水浸透,心中怒火却越烧越旺。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大明朝军备如此废弛——在这些文官眼中,边防安危远不如朝堂斗争重要。
      当他终于被引进正堂时,兵部尚书张鏊正在欣赏一幅山水画。
      “振武啊,”张鏊头也不抬,“蓟镇情况如何?”
      李振武强压怒火,抱拳行礼:“回大人,边军粮饷拖欠已久,士兵多有怨言。火器老旧,十中有三不能击发。蒙古各部近来活动频繁,若不及早防备...”
      “知道了。”张鏊打断他,终于放下画作,“但这些都需要银子。如今朝廷财政困难,你们武将也要体谅。”
      “可是大人!”
      李振武忍不住提高声音:“边防事关社稷安危,若等敌人打进来,再多的银子又有何用?”“
      张鏊脸色一沉:“李将军,注意你的身份!边防之事,本官自有安排。你且回去好生操练兵马,其他的不必过问。”
      李振武还要争辩,却被旁边的官员使眼色制止。
      他咬牙咽下话语,心中却升起一个念头:或许沈文渊说的是对的——大明积弊已深,非猛药不能治。
      ——
      夜色深沉,沈文渊独坐书房,面前摊开着《孟子》,却一个字也读不进去。
      赵士蕃的条件很诱人——只要他点头,就能得到梦寐以求的官职,实现经世济民的理想。但代价呢?成为又一个赵士蕃,在权力的游戏中迷失自我?
      窗外忽然传来轻微的叩击声。沈文渊警惕地起身,推开窗扉,一个身影敏捷地翻入室内——竟是李振武。
      “李将军?你怎么...”沈文渊愕然。
      “冒昧打扰,”李振武压低声音,“我从京师回来,有要事相商。”
      他简要说明了边防情况和朝中反应,最后沉声道:“沈先生,我思前想后,觉得你说得对——大明需要变革,但不能指望那些腐儒。我们需要...另寻他路。”
      沈文渊心中震动。他没想到这个曾经不屑与文人为伍的武将,竟会说出这样的话。
      “李将军有何高见?”
      “东南沿海,”李振武眼中闪着异样的光,“我收到消息,汪直余党仍在活动,但他们...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规矩,自己的秩序。或许...”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两人对视一眼,同时警惕起来。
      “沈文渊!开门!知府大人有请!”门外传来衙役的呼喝。
      李振武迅速隐入暗处,手按刀柄。沈文渊深吸一口气,整理衣冠,打开了房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