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0、第 70 章 ...

  •   暮色漫过岸边的青石桥,江中的一艘艘乌篷船头陆陆续续亮起一盏盏渔灯。一眼望去,似漫漫星河,星光璀璨,织就一幅美丽的江中夜景图。
      这几日/他们商量了一下,为了不重蹈师爷张启的复辙,他们决定换水路。
      沈律倚在船尾,神情慵懒,欣赏着这江中夜色。
      “这满江星星点点,倒像极了北疆的星矢。”
      他的目光有些悠远,似要穿透记忆的长河:“那天夜里,我站在营外的一个寸草不长的土坡上,仰着头朝天上看。那里的天河,星星又大又亮,多得能淹死人。当地的人还说,周边这所有大大小小的土坡,都是天上的星子掉下来化成的。”
      江疏月静静地看着他,轻声道:“沈都统所说的,可是当年在北疆抵御鞑鞑部的事?”
      他笑笑,很奇怪,这仅仅是刚才闪现在他脑海中的画面,清晰又熟悉,仿佛亲身经历。
      “我不太记得了。”
      沈律修长的手指轻叩着船上的栏杆,有些自嘲道:“我受过一次很重的伤,昏迷了很久,醒过来的时候,不太记得战场上的事情。很多并肩作战的同袍过来看我,说了很多以前的旧事。可惜我一点都记不起来了。唯有记得那片星空,星星很大很亮......”
      江疏月默然。
      还是细声软语宽慰他:“沈都统不必忧心,离魂之症虽说不太好治,但是人定胜天,假以时日,都统肯定会重新想起来的。”
      “谁说我想不起来了?”
      果然还是当年那个阳光明媚少年郎,忧郁不过三秒,马上烟消云散。
      他爽朗一笑:“江女医医术高明,医者仁心,是沈某敬重的人。江女医的话,沈某自是信的。”
      江疏月微怔。
      这素来骄纵自大的沈都统,什么时候转了性子,谦逊起来了?
      是四十军棍的血泪教训过于严苛,还是青水河畔那十八个村落淹没的数千条已逝生命夜夜讨/伐的寝食难安,疼痛与悔恨的交叠,使得他褪去了往昔的青涩与骄纵,重新升华成胸襟的宽广与谦和,汇聚成眉心处的成熟与稳重。犹如雨后小荷才露尖尖角,却已闪耀出作为一个男人的有为与担当。
      江疏月觉得,面前的沈都统有一点点不同了。
      想到他方才的所言,江疏月目光微闪。
      作为一名医者,她敏锐地觉得,沈律某些记忆在悄悄复苏。
      也许,不久的将来,他会全部记起,那些在北疆抵抗鞑鞑部的峥嵘岁月。
      沈律见她沉默下来,以为她在担心自己,轻声道:“我没事,头也不疼。”
      他不想在失忆这个事情上纠结下去,拉她到身边:“过来,我指给你看。”
      他捉住她的手,在半空游走:“这是奎宿,这是参宿,这是......”
      手指交叠,指股下的肌肤微微发烫,四目相对,沈律自知忘形,忙松开手,忽觉心跳如鼓,舔舔嘴唇,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
      篱草丛中,传来不知名的昆虫的鸣叫声,混着远处画舫的笙歌,将彼此的呼吸拉得绵长。
      沈律暗暗移开一些距离,为打破尴尬的氛围,他摸出一支青绿色的竹笛:“如此夜色,怎少得了一曲笛声?”
      江疏月注目,见那支竹笛尾端缀了红色穗子了,看上去有些褪色了,在夜风中晃荡。笛身还有几处斑驳的刀痕,隐约有风霜之势。
      竹笛稍短,显见最后一节被削了去。
      江疏月记得,那里应该有一个“水”字。
      竹笛中间还缠了银丝,仿佛在告诉所有人,它曾经断裂过。
      见江疏月盯着笛子中间看,沈律反倒显得有些赫然。
      “那年,我受了很重的伤,自战场被抬了回来,一躺就是半个月。醒来的时候,救我回来的人说,当时发现我的时候,我的手里面紧紧攥着两截竹笛,想必是极其心爱之物,所以死死攥着,不肯放手。”
      “后来回了盛京,我听说城北纸伞巷尾有个瞎眼老翁,专售葭灰,制成笛膜,能修补好这个竹笛,便赶去了城北,找到这老翁,把这竹笛补好。”
      说到这,他抚摸着竹笛:“我不知道这竹笛从何而来,但是有个声音告诉我,这个竹笛对我非常重要。”
      江疏月看着他,胸脯起伏不定。
      那年的启江江畔,满载军士的军船启航,缓缓驶离港口,她沿着江畔一路急追。
      船头,英姿勃发的少年郎,手执一支青翠竹笛,鲜红的穗子飘荡在空中。他朝她大喊,一声高过一声:“竹笛为聘,等我回来,等我挣满军功,我一定会回来娶你的。”
      往事晃晃荡荡,在她脑海里沉浮。耳边,却传来竹笛声。
      沈律吹奏着竹笛,悠悠扬扬的笛声,在暮色四合的江面上,划出粼粼波光。
      对面岸上,酒旗招展的喧闹声隔水传来,被他的笛声切得零碎。
      是一曲《采菱谣》。
      本应是欢快的曲子,经他唇齿间流转,竟也沾了些许暮色。
      江疏月垂下眼眸,去看江面。
      他终究不是阿水,奏不出竹笛里的情谊。
      多年以前,在她的药庐旁的杏树下,她与当年的阿水合奏过这首曲子。
      当时,她抚七弦琴,他吹青竹笛,琴案上煨着青梅酒,酒里沉着碎冰,叮叮当当碰着青瓷盏。
      碎冰是奢侈的东西,阿娘不舍得给。因阿水说了一句,青梅酒不用冰来镇,口味就差远了。她就瞒着阿娘去冰窖偷了来。
      那夜,阿水的眼睛里盛了一江星辰,亮得耀眼,他说:“姐姐,在我心里,只你一人,再装不下旁人。”
      可惜的是,而今碎冰早已化成岁月长河里的泡沫,琴弦也断在了阴雨绵绵的三月里。只剩这管似曾相识的竹笛,在暮色中呜咽不已。
      夜风忽地大了起来,扫过笛身,沈律指尖一颤,笛声驀地拨高,惊起草丛中的两只白鹭。
      “沈公子,再往前就是荷花渡了。”撑船老翁撑着蒿,有些沙哑的声音顺着夜风传了过来。
      船平稳地在江面上滑行,江疏月看着江边竖起的一块约莫半丈高的石碑,上面刻着朱红色的“荷花渡”三个字。但很快,他们的船就将这块石碑甩在了身后。
      船舶拐进支流时,江面上起雾了。
      沈律又换了首《茉莉调》,江南女儿家最爱的曲牌。笛声在雾气里浮沉,勾得两岸木窗次第推开,有高髻妇人倚着雕花窗棂哼唱:“好一朵茉莉花......”
      沈律笑笑,夜有些深了,面前的雾气更浓厚了。
      忽然,他觉得似有些零碎片断在脑海中闪现。
      他恍惚看见有个女郎在药庐前捣药,牙月白衣被夜雾浸透,发间茉莉随风轻/颤。他问,为何不簪红芍药?她抿嘴一笑,眼里全是捉狭,道,茉莉安神,专治失心疯。
      这回他看清楚了,那女郎的模样,分明就是他面前的江女医。
      沈律突然放下竹笛,猛地抓/住江疏月的手腕。
      江疏月吓了一跳,蹙紧柳眉,微微侧头看他。
      然后,她听到沈律带着三分茫然七分困惑问道:“我们......以前是不是认识?”
      江疏月长久地望着他。
      怎么说呢,那么漫长的故事。
      主是要他没了关于那个岁月的记忆,即便说与他听又如何,不过是在听着另一个人的故事罢了。
      江疏月摇摇头:“沈都统,你记错了,我们不曾相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