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9、忠王高调入燕京  ...
            
                
                
                    - 
                          梁国安北侯自被燕王、忠王和楚国南北夹击兵败之后,就躲到了燕京。虽是败军之将,但他暗中和皇上梁运胜取得了联系,改名换姓,在燕京过得十分舒适。
  经过三年的经营,安北侯成了燕京炙手可热的大人物,他的两个儿子安钰宸和安钰州是皇上身边的近臣侍卫,女儿安钰玉是太后身边的得力女官,自己又用真金白银腐化了朝中一批文臣武将,将他们的把柄牢牢握在手中,从上到下,几乎无人能与之抗衡。
  安北侯年前又纳了个年轻美貌的妾室,名叫金雪,虽是渝人,却一心向梁,事事以梁国为先,以安北侯为先,让他满意的不得了。
  这几日朝中有人给他递了消息,说忠王在朝中四处活动,想请立嫡次女拓跋明珠为后,女儿安钰玉也派人告诉他,忠王的手已经伸到太后宫里了。
  安北侯丝毫不急,在他看来,梁国的皇后,只会是女儿安钰玉。他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只等个时机动手而已。
  正是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皇帝梁运胜却突然得了重疾,满身满脸长了疹子,太医说会传染,连去诊脉都用麻布遮住口鼻。梁运胜烦躁无比,大发脾气,斩了太医。
  余下太医问诊再不敢戴口罩,然而心中惶恐害怕,畏畏缩缩,这更惹得梁运胜生气烦闷了,病了多日也不见好转。
  太后派人带话说要亲自来问候照顾,梁运胜怕把病气带给太后,坚决拒绝了。太后心中又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儿子虽当了皇帝,到底念着母子亲情,顾念自己,难过的是儿子遭此困厄,不知何时能好。
  安钰玉见太后忧心,主动请求代太后照顾皇上。太后立刻答应了,她是很看重安钰玉的,当初留她在身边培养,一是给安北侯个面子,二是将她当成自己的棋子,培养之后送到皇上身边,为妃为婢都可。
  有了太后的支持,安钰玉由此顺理成章的到了梁运胜身边,贴身照顾,日夜不歇,她端水涂药,擦洗按摩,极尽温柔体贴,梁运胜好得很快。
  安钰玉白天事事亲做,片刻不停,晚上坐卧床边脚踏,片刻不离,随叫随到,合宫上下无不感动、敬佩。
  半个月后,梁运胜终于好起来了,安钰玉却病倒了。梁运胜于情于理都不能将她送回太后寝宫,便留在身边照顾。梁运胜知道安钰玉为他做的一切,自然也对安钰玉十分上心,命御厨日日做了美味的饭菜送来,又赏赐无数珍宝珠玉。安钰玉无力夹菜的时候,梁运胜还亲自喂她……
  如此这般,没人不认为安钰玉会成为皇后,连太后都认为皇上会选安钰玉为后。
  虽然太后深知安钰玉底细,怕得罪忠王、燕王,并不十分赞同,但是皇上非要坚持立她为后,也不是不可……
  忠王给朝中上下送了无数金银,也给太后进贡了许多奇珍异宝,然而在安钰玉的手段面前,显然显得不够用心。
  忠王迟迟没有得到准确的答复,又听说了太后侍女瑜玥贴身照顾皇上半月之久,即将封后,登时大怒。他自然不知道瑜玥就是安钰玉,若他知道瑜玥是安北侯的女儿,怕是起兵造反也得阻止这件事。
  不过冷静下来之后,他决定继续争取,哪怕不能为后,为贵妃也可,他准备带着拓跋明珠亲自去燕京。
  忠王到达燕京这日,整个燕京城都热闹起来了,拓跋明珠坐在四面敞开的轿子里,光亮明艳,满头黄金打造的饰品叮当作响,贵不可言。她的八个侍女走在轿子周围,一手里提着个篮子,一手将篮子里的奶疙瘩和花朵洒向围观的百姓。
  忠王拓跋弘元骑着高头大马,戴着镶嵌珍珠玉石的真皮毡帽,频频向百姓招手示意。数十个膀大腰圆的侍卫骑马跨刀,随护忠王左右,十分气派。
  忠王的车队后面还跟着一个歌舞班子,由盛装的男男女女组成,边走边跳,热闹极了!
  百姓们欢呼雀跃,一边抢着捡拾奶疙瘩,一边欣赏歌舞,一路跟随忠王的车队到了梁国皇宫跟前。
  这里已经戒严了,文武官员分列宫门之外,迎接造势,皇上也派了近身侍卫安钰宸和安钰州来接,自己和太后则在宫中大殿外面站立等候。
  这已经是极高的接待规格了,谁让忠王是梁国仅存的二王之一呢!他手中的十万将士,只知有忠王,不知有梁皇!
  忠王到了宫门口才跳下马,有官员上前说道:“王宫规矩,任何兵器不得入内。”
  忠王把腰间的匕首解下来,缓缓拔出刀鞘,盯着官员,说:“劳烦你再去问问,王宫的规矩,是为谁定的。”
  安钰宸一直在旁看着,这时才赶紧迎上来,握拳至肩、低头俯身给忠王问好。
  “参见忠王,王爷远道而来,一路辛苦,皇上特命微臣在此迎接,请王爷入内!”
  忠王合上匕首,说:“这兵器?”
  安钰州也上前行了大礼,说:“参见忠王,王爷这防身的器具,怎能算作兵器呢?请入内!”
  忠王把匕首挂在腰间,大模大样的走进去,身后的侍卫也紧紧跟着,没人敢收他们的大刀。
  拓跋明珠仍旧坐着轿子,看着宫门上方的大字“定安门”,明媚一笑。
  忠王到了大殿跟前,远远瞧见皇上,也没故意快走,仍是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假作观看左右风景。
  皇帝梁运胜只好先看见了他,微笑着朝他招手,他这才快步朝前走去,到了离皇上一步远的地方,倒地大拜,高声喊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拓跋弘元来觐见皇上!”
  拓跋是梁国的大姓,不能忽略,拓跋弘元又是梁国开国大将拓跋真一的孙子,忠王只要说出“拓跋”这个姓氏,就相当于重申了自己祖辈的无上功劳!
  皇上和太后都不能不认真答话!
  梁运胜上前一步,快速扶起忠王,说:“忠王一路辛苦,平日守卫北境更是辛苦,真正继承了拓跋将军的遗愿,世代为我梁国肱骨啊!”
  太后也笑着说:“这燕京是梁氏、拓跋氏和燕氏的起家之地,虽过三代也不改其志,忠王可常回家看看!”
  “太后说的极是,老臣这不就来了?哈哈!老臣此次还带了小女明珠来家。”忠王笑着叫拓跋明珠:“明珠,过来拜见皇上和太后!”
  拓跋明珠上前两步,先是对着皇上太后盈盈一笑,才跪地说道:“拜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参见太后,祝太后万寿无疆,喜乐安康!”
  拓跋明珠不想刚颂完皇上万岁再颂太后千岁,故意改了祝词,这一下使太后觉出了她的聪明和用心,笑呵呵的拉她起来:“好孩子,快起来,随我到殿里去!”
  皇上和忠王走在前面,拓跋明珠扶着太后走在侧旁,一起走进大殿,殿中已备好了酒宴,美酒佳肴,歌舞乐器,应有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