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7、东三省1931 ...
-
当东北三省穿越到918前夕:
东北三省,全中国最富饶的土地,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海量的优质矿藏,但在这个经济至上的时代,却正面临着经济下行和人口流出的窘境。
有人说东三省是最接近于社会主义的地区,也是目前国内和苏联体制最为相似的地区。这里充斥着“僵化思维”的弊端,但是却留存着那段火热年代的热情与理想,保留着这个年代已经显得稀缺的革命理念。
那么,当现代的东北三省穿越到1931年9月18日,穿越到那个令整个东北沦陷于日本的日子,历史又会迎来怎样的巨变?
---
这篇文的评级我在微妙和中评之间犹豫了许久,最终还是选择中评,因为感觉差评罪不至此,而微妙又像在夸它。
作为省穿援共文,而且还是东三省省穿,那一般援共文不敢想的拳打美利坚,脚踢苏维埃都成了再简单不过的副本。21世纪的东北对20世纪初期的世界格局完全就是碾压,毫不谦虚地说全世界加起来都不一定够21世纪的东北打的。
但是作者在这个本来就是简单模式的基础上,又为这篇文开启了简单模式。
我知道21世纪的东北对任何一个20世纪初期的国家都是超模怪,不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得谨慎掂量东北的份量。我也知道来自未来的详细史料和未来科技援助对苏联真的很重要,但是真的有重要到苏联愿意放弃外蒙和海参崴以及沙俄时期侵占的所有中国领土吗?
好,我再退一步讲,就算苏联人真的愿意,那他们在谈判桌上放弃海参崴放弃的是不是太容易了点?没有唇枪舌战,没有你来我往,甚至没有讨价还价。东北一威胁,苏联就妥协?比起相信苏联人这么容易放弃领土,我更相信是作者偷懒或者根本不会写外交。
除了这个之外,其他简单模式的例子比比皆是。
还有关于人物塑造方面,虽然我也不太了解革命先驱尤其是□□年轻时的性格,但是很明显作者写的非常片面化,人物性格比较扁平,处于ooc边缘,就是那种让你看着有点难受,但是又能忍一忍的程度。不过人物塑造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作者把□□边缘化了,虽然我知道这不是作者的本意,作者已经很努力地在带□□玩了。但是在面对一整个经验丰富的东北领导层,即便作者写了整个东北都听□□一个人的领导指挥,也不可避免地让□□靠边站了。我相信这不是觉悟问题,只能是笔力没有达到作者想写出来的层次。
而且书里对南方人很不友好,我不去揣测作者的籍贯,但是很明显作者对南方人有很大意见,尤其是南方女性。有一股非常明显的愤青味,但是又没找明白真正应该针对的人是谁,只是一味地在自己的文字里宣泄着愤怒。作为女性我没有感觉到很冒犯,我只觉得有点悲哀,为这种找不到真正敌人的人悲哀。
用这本书书评区的一句话来评价作者就是,这篇文致力于批判左//倾思想,但实际上作者这种把一切都打为左//倾思想的行为已经有了左//倾思想的苗头。
我对这本书的中评主要来自于文笔,但是很可惜,它的缺点实在太多,多到我没办法忍下缺点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