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久违的温馨 ...
-
这个时候不到秋收,还属于农闲,农村的习惯就是晚饭吃的比较早。
一是因为还没有电灯,太晚了吃饭还需要点煤油灯,耗钱,还看不清楚。
二是因为农闲时节吃的大部分都不是干粮,稀汤寡水,不太扛事。
于是,太阳还没有下山,张爱芬就开始张罗着做晚饭去了。
王大川不嫌热,钻进厨房去帮忙给娘亲烧锅。
家里人虽然多,饭其实也好做。
一大锅熬得金黄金黄的玉米粥,再给干农活的几个老爷们热上几个杂粮馍馍,就是晚餐的主食。
至于蔬菜,倒是不缺。
张爱芬去自留地的菜园里走了一趟,回来篮子里就装满了黄瓜、茄子和一把青辣椒。
拿几根黄瓜,一洗一拍,放盐和酱油醋一拌,就是一大盘。
茄子如果烧起来比较费油,她不太舍得。
于是切成茄丝上锅蒸熟,稍稍放凉后,再捣上几瓣蒜,加上点盐,一道美味的蒜泥茄子就可以上桌了。
至于青辣椒,直接洗吧洗吧,一划两半,各撒上几粒盐,吃的时候往馍馍里一夹,那就是男人们的最爱。
晚饭就好了。
夕阳西下,家人们陆陆续续都回了家。
大弟王大江、小弟王大河回来的最早,他俩下午去河滩里割青草去了,家里一头猪,两只羊,还有几只鸡鸭都要吃,这是他们俩的任务。
二哥王大海、小叔王满园跟二叔家的两个堂妹杏花、梨花紧跟着回来,他们去后山砍柴去了,他们要备好一冬天做饭取暖需用的干柴,自然多多益善。
大嫂周兰兰和二婶去自家的棉花田里修枝打岔去了,也有说有笑的前后脚进了家门。
爹爹王满仓跟二叔去玉米地里除草去了,说起来这活难度虽不大,但最辛苦。
只要你想想玉米地里密不透风的闷热,还有长长的涩涩的玉米叶划在皮肤上的感觉,你就明白了。
最后一个回家的人是王大山。
也就是王大川那老实巴交的大哥。
他跟着邻村的几个同伴去建筑工地做工,那可比家里的农活累多了。
据说,他所在队伍的包工头,催活紧还很抠门,简直把人拿过去当牲口使唤。
王大川看着大哥那一身泥水和满身疲惫,就心疼得要死。
他在心里暗暗给自己说,既然老天选择了让自己重生,那就一定要干出一点名堂来,让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活的堂堂正正,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老二,兰香,快洗洗手过来坐吧,饭都做好了。”张爱芬笑着张罗。
只要是农闲时节,她做饭的时候捎带着就把老二家四口人的饭菜也做上了,这时候也不是前两年,虽然吃不好,但是多添两瓢水,喝点稀粥她还是管的起。
谁叫她是大嫂呢,长嫂如母不是。
二叔一家子也不见外,热热闹闹地围过来。
大人们不论男女,都在院子里搭建的两张石桌边坐着吃喝,几个小娃娃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跑着笑着就吃饱了。
一年四季,老王家有三个季节都在院子里吃饭。
只有到了冬天,冷得受不住,才把饭食端到屋子里去吃。
这也勾起了王大川穿越以前的很多美好的记忆。
他慢慢想起来,其实当年要不是家里几个学生都在上学,花费越来越大,而且赶上大哥二哥接连出事,自家的日子还是能过得下去的。
不敢说顿顿吃上白面馍馍,最起码糊弄饱肚子还不成问题。
吃饭间,虽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但是大家都明显的速度比较快,毕竟食物不多,孩子正在长身体的时候,都想着多吃一口。
家人进院子的时候,张爱芬估计已经就王大川落榜的事提前打过了招呼,所以桌子上十几个人,没有一个人问他的成绩,连小孩子都不提学习的话题。
这就是娘亲啊,既照顾着自家孩子的里子,也兼顾着孩子的面子。
那种被家人的爱暖暖地包围着的感觉,真好。
父亲王满仓是一个老烟枪,烟瘾大,吸得还是最廉价的自种烟叶,他最早吃完饭,就下桌找个地方抽烟去了。
花白了头,微驼着背,慢腾腾地掐着烟袋锅,一口接一口。
偶尔夹杂着一两声轻咳。
这个本该是家里顶梁柱的男人,老王家的长子,自幼就比较沉默寡言。
只知道埋头干活,哪管他今夕何夕。
结婚之前,操心的有父母;结婚之后,当家的是老婆;儿子长大后,更让他省心了。
王大川依稀记得,前世的母亲是家逢大难,连气带病,拖了一年多走了,而自家的老父亲,则是在母亲去世后不久,那一段时间不思饮食,熬了半年多也走了。
现在想一想,其实,那是老父亲的心里,没有主心骨了。
快吃完的时候,二哥王大海也偷偷地揣个窝窝头离席了。
本来王大川没有注意到他,可小堂妹梨花对着离开的背影捂着嘴一笑,由不得他不瞎想。
张爱芬生气地撇撇嘴,小妹王梅花就嗷地一嗓子喊起来:“二哥,我还没有吃上窝窝头呢!”
她越喊叫,王大海跑得越快,眨眼就出门不见了。
一家人见怪不怪,只有王大川有点懵,这是啥情况?
看着他疑惑的目光,张爱芬解释一句:“你二哥最近黏上了村里郭秃子家的闺女,天天给她在一块鬼混!”
郭秃子?王大川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村里光头老男人的脸庞,光光的脑袋上一根毛没有,尖嘴猴腮,还留着个比较恶心的八字胡。
他可是凉水河村子里的名人,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外号——“小日本”。
他的姑娘,人会怎样?
哎,能让娘亲如此不留口德地诋毁他俩,想来那闺女也确实难再称了老娘的心。
可是,王大川仔细想想当年自己残存的记忆,好像里面没有关于二哥和郭家姑娘在一起的一丝一毫,这是还有啥隐情?自己当年咋不晓得?
管他呢,回来凑时间当面问问二哥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