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4、朋友圈 三百三十四 ...
-
北京高校梯队划分:“二圣” 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顶尖” 包含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师范大学 ;“第一梯队” 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第二梯队” 涵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外交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这些不同梯队的高校,在学科实力、办学特色等方面各有优势,共同构成北京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体系 。我认为,也许,在未来,北京高校格局将会变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北京理工大学。7.31
2025年各省新增推免资格高校:在黑龙江(2所: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 )、四川(4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 )、云南(1所:云南中医药大学 )、重庆(2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四川美术学院 )、上海(3所: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 )、天津(2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美术学院 )、江西(2所: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 )、广西(2所:广西民族大学、桂林医科大学 )、内蒙古(2所: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 )……当前中国高校应该全面扩大硕士博士招生规模,以缓解就业压力。否则,以后,每年会新增没有工作的几百万大学生,这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带来社会治理难度的空前提升。7.31
终于有人把大学专业说清:就业风口:电气、自动化、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类、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临床、口腔等;考公大户:法学、思政、财政学、金融、审计、税收学、统计、汉语言等;铁饭碗:招飞、五大官校、定向医学生、定向军士、军警校提前批、委培、公费师范;人中牛马:地质类、矿业类、测绘类、能动类、交通运输类、生物医学工程类、船舶电子、航空航天类等;适合家里蹲:哲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考古学、小语种、艺术类、生物科学类、建筑类、土木、环境类等。现在填报志愿,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大学毕业后,靠什么养活自己。如果读完大学连怎么养活自己都不清楚,那将来毕业就失业,显然是合情合理的,也都是自己的选择。7.31
头部院校新增专业往往是风口:北京大学新增专业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统计学方向)、数理金融、工商管理专业(数字经济管理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新增专业为:心理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海洋智能与无人技术 、机器人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新增专业为数学类(智能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燃气轮机与航空发动机) 。头部院校对市场的反映、对事物发展趋势等等都有着敏锐的感知与把握。因此,在志愿填报的时候,看看头部院校新增专业,有利于我们选择行业选择职业选择未来的方向。7.31
985大学谁去留学的最多:中国人民大学第一,电子科技大学第二,北京大学第三,中山大学第四,复旦大学第五,浙江大学第六,上海交通大学第七,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北京理工大学第九,武汉大学第十,同济大学第十一,中国农业大学第十二……每年急剧增加的本硕博毕业生,国内就业市场已经无法为这些本硕博毕业生提供有效岗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出国留学逐渐被人们所摒弃,因为其高昂的学费换来的,并不见得强于国内升学,不如把学费存起来留用。7.31
最近三年大学毕业生就业数据:2022年:毕业人数1076.0万人,就业率63.0%;2023年:毕业人数1158.0万人,就业率57.6%; 2024年:毕业人数1179.0万人,就业率55.5%。从数据来看,毕业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率呈现下降趋势,意味着前面没有消化完的未就业大学生,后来又增加几百万未就业大学生,随着时间流逝未就业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庞大,而这问题在短期内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想,我们应该锻炼身体,投资未来。同时,大胆尝试。这段时间,明明没有经历什么特别的事情,但就是觉得心智已开,看待万事万物跟从前有所不同。我想,往后的人生进程即将加速。保持平常心,保持节奏,保持步调,追名逐利出人头地。7.31
贵州省2025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排名前十的高中:1. 贵阳一中(723人)。2. 兴义八中(640人)。3. 南白中学(568人)。4. 遵义四中(539人)。5. 铜仁一中(412人)。6. 都匀一中(359人)。7. 毕节梁才(352人)。8. 实验三中(350人)。9. 凯里一中(315人。10. 观山一高(296人)。如果以高考600分以上人数排名来看,贵州高中排名前十基本也是这些高中。在未来,贵州前五基本不会变,但是后面可能会变。其中,变化最明显的,我认为是观山湖一中。观山湖一中超过凯里一中、实验三中、毕节梁才、都匀一中都只是时间问题。7.31
中国985高校不同层次:顶尖的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第一梯队即“华东五校”,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C9联盟作为中国首个顶尖大学联盟,除了清北和华东五校,还包含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两所也是C9院校的组成部分;中坚力量的985高校有中国人民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14所,整体实力雄厚;特色型985高校如天津大学、厦门大学等11所,在特定学科方面表现突出;而像湖南大学、重庆大学等11所老牌985高校,则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历学校是伴随众身的,即便毕业后短暂穷愁潦倒,还是可以站起来,因为他们曾经成功过。8.1
2025年贵州高考院校解读:物理类,贵州警察学院为532分,贵州大学489分,贵州师范大学406分,贵州医科大学438分,遵义医科大学461分,贵州财经大学388分……历史类,贵州警察学院531分,贵州大学535分,贵州师范大学473分,贵州医科大学512分,遵义医科大学509分,贵州财经大学462分……贵州经常学院由于录取人数、院校特点等因素,无论是物理类,还是历史类,录取分数线都高过贵州大学。抛开贵州警察学院,无论历史类,还是物理类,排名前三的都是,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这也是贵州目前的高校前三。8.1
中央选调生高校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层次院校背后不仅仅是师资、经费、思想、底蕴还有就是各种社会资源与渠道,正是因为各种资源与渠道源源不断支持,这些院校得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有这些资源与渠道的加持,毕业学子活跃在社会各界,反过来成就学校的口碑与名声。8.1
2025 年重庆市本科普通批投档线—物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投档线均为693分;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投档线均为676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投档线673分,南京大学670分,中国人民大学669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65分,北京理工大学659分,东南大学654分,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投档线均为653分,电子科技大学652分,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投档线均为651分 。高考录取分数线代表着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也是该所大学生源质量的最重要体现。人本身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人本身质量足够高,即便专业不理想,将来进入社会还是会有不俗的成绩。8.1
2025年陕西省清华北大录取录取人数为:西北工业大学附属附中第一,录取88人;铁一中第二,录取65人;高新一中第三,录取41人;汉中龙岗中学第四,录取24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第五,录取14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第六,录取13人 ……陕西五大名校,西工大附中、高新一中、铁一中、陕师大附中、交大附中。但如果单看2025年清北录取人数,后面的陕师大附中、交大附中地位岌岌可危。当然,中学排名,三年就是个小江湖五年就是个大变。8.1
有效花钱法,抵制消费主义陷阱:投资自己、拒绝超前消费、分配好预算、注重长远投资、小钱花明白、设定攒钱目标、定期复盘、坚持记账、花钱省时间、拒绝无效消费、学会转移风险 ……通过这些方法实现合理消费,避开消费主义陷阱。我认为,九零后零零后应站起来,反抗社会的不公,特别是向消费主义开战,避免陷入消费主义陷阱:不抽烟不喝酒不喝茶不喝咖啡,不打麻将不打游戏不搞社交,不买车不买房不去旅游……延迟满足为未来幸福。如果可以尽可能开拓非主营业务,非主营业务的拓展显得有位重要,当存款足够多,利息是补充;当非主营业务产出足够多,副业收入足够多……三股资金流合起来,必然迎来收入的稳定且高速增长,提高人生下限,这是最终目的。8.1
东南大学VS华中科技大学:在学科评估中,东南大学的电子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等6个学科获评A+,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7个学科为A ,法学、数学等6个学科是A -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3个学科为A+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8个学科是A ,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等10个学科为A - 。从A+学科数量看,东南大学有6个,华中科技大学3个 ,且东南大学A+学科涵盖工学、艺术学等多领域,学科优势突出,综合学科评估表现上东南大学更强。近些年,华中科技大学通过整合资源、本硕博扩招等手段活跃在各个排行榜,然而细看连东南大学都不一定打得赢。8.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于华中科技大学:二者均为 985、双一流高校,在 2022 预算上,中科大 133.85 亿、57.59 万元/人,高于华科大的 129.84 亿、22.62 万元/人 ;院士数量中科大 25 人多于华科大 19 人;毕业生保研率 42.00% 、就业率 80.00% 、国内外升学率 73.00% ,均优于华科大的 26.62% 、58.08% 、57.53% ;第四轮学科 A+学科,中科大在物理学等多领域有优势,双一流学科数量 11 个多于华科大 9 个;虽华科大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及博士后流动站数量稍多,但中科大在预算、院士、毕业生质量、学科建设等关键硬实力指标上表现更突出,华中科技大学,近些年来虽然进步明显,但是,其实力依然不足以匹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