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夫妻双双把家还 ...
-
第二天起床,吃过早饭,他们便把昨天收的山货和野菜打包放好,准备回城了。大爷看着天气说又要下大雪了,也没挽留,只是让他们改年再来。
走到半路,还出着太阳的天空,竟真的飘飘洒洒地下起了大雪。好在北方天气冷,雪落到地上也不会化,在原本已经压实的冰层上又覆了一层软软的雪,路反而更好走了,一行人加快了速度。
马刚跑起来的时候,初七看到王妃狠狠瞪了焕王一眼。看着焕王一脸抱歉的表情,不知道王爷又怎么惹着王妃了。
本来时间就紧张了,没想到天又开始下大雪,赶路速度会更慢了。
焕王决定,回府后稍作休整,第二天一早就出发。
本来从山里回来后,是留了两天收拾东西、道别的时间的。这一下子两天压缩到了半天,可是把青瑜难为到了。
焕王去府衙交代完军务回来,看到大堂正中间堆成山的这一堆特产,默默地庆幸自己是位王爷,不然只靠上将军那点俸禄,真是养不起这位败家夫人。
青瑜看着地上的大包小包,什么都想带回去,可是东西实在太多了,都带着估计得三四辆马车才装得下。
选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把这任务交给了卢婶,让她把最好的挑一车出来,剩下的就留在禄山王府给他们过年。
一听到这话,卢婶下手很是痛快,一会儿功夫,就挑好了。装车一试,刚好一车。
装好车,又派人去芦花家把她接了回来。
原本还应该去跟凌家道个别,毕竟吃了人家的接风宴。现在看时间实在不够,青瑜心里也没那么想去,就拜托老卢等他们走了去凌府打个招呼。
当天晚上,王府里所有人坐在一起,吃了顿猪肉白菜馅儿的饺子,就着大锅菜,喝着高粱酒。
虽说是离别宴,但大家都挺开心:下人们高兴是因为拿到了王妃给的过年红包还分了不少年货;卢婶心情也不错,甚至还拉着芦花的手嘱咐了她好一会,说到最后竟掉了眼泪。
青瑜也很高兴,因为马上要回家了。她本以为自己最想做的事就是能出远门看不同的风景,没想到才一个多月,就想家了。想念桂花酒、想念蛋黄酥,甚至还有点想温祐了,而且最重要的,大哥应该回家了。
青瑜他们回京的这一路,简直就像雪的使者,他们走到哪,便把雪带到哪。有几天,他们晚上在驿站歇下的时候还没下雪,第二天一推门,地上就被白雪覆盖了。
就这样,带着大雪从辽东一路南下,直到京城,大雪才止住了脚步。
一行人终于在腊月十二,太后生辰的前一天中午,赶了回来。
刚到王府门口,齐官家就上来通报,说泰康宫上午来人通知,请焕王王妃回府后就立刻进宫。
焕王的声音有些颤抖:“说了什么事吗?”
“奴才问了,公公没说。他在府里等了王爷王妃好一会儿没等到,才留下这句话,回宫复命了。”
焕王听完,马都没下就直接往宫里去了。
青瑜一路上都跟焕王同乘一匹马,进城前才回马车里坐了。下车的时候,只看到焕王飞驰而去的背影。
跟齐管家打听清楚,青瑜立马明白过来,截过初六的马,追了出去。
太后娘娘年事已高,明年就七十了,将入古稀。这么急着诏焕王入宫,‘身子不好了’是青瑜能想到的最大可能了。
青瑜想到此处,又抽了几下马。幸好冬天天冷街上没有几个行人,一路狂奔,终于在宫门口,追上了焕王。
宫里不能骑马,焕王拉着青瑜,从宫门口一路跑去泰康宫。路上的宫人避闪不及,纷纷停下来面壁而立,等他们过去了才敢回过身来。
焕王拉着青瑜,绕过御书房、穿过御花园、冲进泰康宫,看到太后正好好地坐在屋里子,磕着瓜子。
“呦,你们小两口这是怎么了?”
焕王:“皇祖母,您没事儿?”
“我老太婆一个,整日在宫里好吃好喝好伺候着,能有什么事。倒是你媳妇儿,看着不太好……”
焕王扭头一看,青瑜满头是汗喘着粗气,突然腿一软,差点跪倒在地上。幸好焕王手快,把她给揽住了。
青瑜在焕王怀里喘了口气,才直起身来:“皇祖母没事就好。我也没事。”
焕王把青瑜放开,又恢复了以前冷冷的样子。如果不是微乱的头发和头上的汗珠,你很难相信刚才那个紧张狂奔的人是他。
“四弟和四弟妹这是被皇祖母给吓着了。”太子妃在一旁解释道。
听到太子妃说话,青瑜才注意到,屋子里除了太后娘娘,还有很多人:皇上、德妃娘娘、公主、太子夫妇、梁王夫妇、沐王夫妇,封家一大家子都到齐了,正一脸吃惊地看着她。
“你瞧瞧,都怪我,没说清楚。”太后这时候已经明白过来,看他俩的样子,又是感动又是心疼:“皇帝说整寿得提前过,今年就要给我张罗七十大寿。我想着明天宴会上那么多人,跟你们说不上几句话。就差人去把你们都叫了来,自家人一起吃顿饭、说会儿话。都怪我没解释清楚,把你们俩给吓着了……”
看太后身体无恙,事情也解释清楚了,青瑜才坐下来,喘匀了气,加入了聊天大军。
青瑜给大家讲了她在辽东的见闻:雪橇、冰雕、秧歌、高跷……当然,略去了一些糗事。
太后在辽东生活了五十多年,对青瑜讲的这些都怀念的很,颇多感慨;太子妃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对这些也非常感兴趣,问题一个接一个;华池公主更别提了,边听边抱怨青瑜不带她去。屋里子一下子热闹极了。
讲到最后,说到去收山货,青瑜才想起来,他们来的匆忙,要带给太后的生辰礼物都没顾上。听太后的说法,明天场面一定很大,他们准备的礼物,不适合在宴会上献。
想到这里,青瑜凑到焕王身边,想跟他商量一下。
“你们俩嘀咕什么呢,这么没规矩?”
太后佯装生气,心里却乐开了花:看来这趟去辽东,两个人感情增进了不少。
青瑜赶忙正过身,解释道:“刚才走的急,给您准备的礼物都落在家里了……”
“送什么礼物,我这儿什么都不缺。你们坐着陪我聊会儿天,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我们准备的礼物,泰康宫大门都没进,就被皇祖母给挡回去了呢!”太子妃委屈地附和着。
青瑜也学着太子妃的样子,委屈地说道:“既如此,那便算了。只可惜了那一大堆野蕨菜、野山菇、熏腊肉了……”
“你说啥?你给我带了什么?”
“野蕨菜,雪堆下采的;野山菇,山里收的;熏腊肉,卢婶做的;还有几根老参,还有……”
没等青瑜说完,太后就急急地打断了她:“佟姑,派人去焕王府去一趟!”
“皇祖母不是说不收礼物了嘛?”
“你这算哪门子礼物,这是你进封家门儿第一年,该孝敬我的年货。”
“是是是,皇祖母教训的是。”青瑜一边点头回答,一边交代佟嬷嬷去王府找小靛取东西。
又说了一会子话,年货到了。太后和皇上见到后都高兴的很,太后亲自去小厨房指挥,德妃娘娘主厨,四位王妃打下手,做了顿辽东大餐。
晚上一家人坐在一个桌上吃着饭,聊着天,像极了寻常人家的年夜饭。
边吃边聊,一顿饭竟吃了一个多时辰。
看天色不早了,等皇上和德妃一走,其他人也纷纷告退了。
太后留焕王和青瑜在泰康宫过夜,拉着他们俩又说了好久的话,才回屋睡了。
焕王领着青瑜,去了他以前住的房间。
青瑜看着红色的床单、红色的被子、红色的帷帐,一脸惊讶:“太后娘娘这是,又给我们布置了一次新房?”
“不是……”
看焕王脸上竟露出尴尬的神色,青瑜立马反应过来:“原来,红孩儿不止穿红色的,躺的盖得枕的全都是红色的?”
“别笑了,睡觉!”
焕王一把从地上捞起笑的已经直不起腰的青瑜,把她扔到床上,伸手一拉,红色的帷帐落下来。
“啊,你骗人!明明能睡软床的,你这床上铺的比王府都软。”
“你慢点,这衣服明天还要穿的,撕破了怎么……”
咝,撕拉!
“你野蛮……”
“你轻点,外面好像有人……”
“你是不是都故意的,每次都逼我堵上你的嘴?”
“才没有,外面真的……唔……”
佟嬷嬷一大把年纪,经历两朝三帝,自以为什么都见过什么都听过了,到太后寝室的时候,脸还是红的厉害。
这一夜,焕王夫妇睡得很好,折腾一天太累了;太后也睡得很好,总算是了了一件心头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