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三中往事 ...

  •   三中的历史还算悠久,始建于1952年,建校之初主要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扫盲运动。
      五十年代末,扫盲运动初见成效,为了不让教学资源流失并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在政府的支持下,三中由原本的扫盲学校变成了职业技术学校,专门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学生,教授常用的职业技术。
      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包分配,职业技术学校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清华、北大,只要踏进职校的大门就等于抱住了铁饭碗,因此,作为本市唯一一所职业技术高中,三中一度风光无限。
      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职业技术学校的热度逐渐降低,只有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和家里条件有限需要早早出来打工的学生才会报考职业技术学校,从而导致三中的招生质量大大下降,曾经赫赫有名的三中就此衰落了下去。

      九十年代末,国家为了解决经济和就业问题实行了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简称高校扩招。高中毕业文凭已经满足不了大多数人的就业需求了,于是越来越多的放弃职业高中,选择普通高中以便参加高考获得更高的学位。
      三中招不到学生,一中、二中的教学资源严重短缺,对此,市教育局领导经过多次全面讨论后决定:取消三中职业技术学校资格,改为普通高中,从一中、二中选取优秀骨干教师到三中指导教学工作。

      虽说是有骨干教师来指导工作,可三中毕竟未曾涉足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俗称:高考)这样硝烟弥漫的“脑力战场”,老师都懒散惯了,招来的学生质量又差,骨干专家一走,三中便恢复了有一日混一日,能玩一时是一时的懒散学习氛围。
      真正想考大学的都去一中、二中或者省里的师范附中了,三中招来的都是些混日子的学渣,不好好学习就算了,整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打架翻墙、争风吃醋,总之,学生该有的风貌一点儿没有,流里流气的小混混满校园乱串。

      就不说教室和老师办公室了,连教师住宅区,但凡值钱点的东西都没有人敢往外放。晚上刚洗完挂到阳台晒的衣服,只要质量好一点,第二天早上起来准没。腊月里为过年准备的腊肉,刚晾出去就丢。大到学生常用的随声听、单放机小到老师自行车上的气门芯全都有人偷。

      有两个男生喝醉了酒,半夜不回寝室比着往班主任家门口拉屎撒尿。班主任早上起来开门,臭气熏天,气得没背过气去,当即冲到校长家说要辞职,宁愿回老家种田,也不教这帮不成器的学渣。

      曾经轰动全市的校园恶性斗殴事件也是来自三中:据说是两个男生为了争一个女生领着各自的兄弟打了一场群架,两死,三重伤,若干群伤。
      事后,女生承受不了舆论压力,也寻了短见。学生家长纠结了一批亲友天天堵在教育局和市政府门口喊冤枉。
      因为这件事,三中当时的校长严清正被请到市里多次谈话。

      鉴于学校名声在社会上越来越坏严校长在被请去教育局喝了多次茶后,痛下决心,当众表决:我们就算不能给社会培养人才,也绝不给社会培养渣滓。
      此后,三中开始大力整治校风校纪,施行半封闭管理,非市区内学生一律住校,想要回家住宿或在外租房的学生必须由家长出面办理走读证。严查校园暴力和抢劫、偷窃等恶性事件,一经查出,轻则通报批评,联系家长协同教育,重则开除学籍,绝不姑息。更严重的,直接报警,交由执法机关依法处置。
      除了铁纪管理,学校还开始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经费极其紧张的情况下,校长还是拍板决定:建设校园心理咨询室。安排有心理辅导经验的老师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免费心理辅导。
      为了保证隐私,咨询室装修成双开门格子间,咨询者和被咨询者从相对的小门进去,中间有挡板,谁也见不着谁。

      学生成绩既然提升无望,学校乐得惯策上头要求的素质教育,推行寓教于乐,经常搞些演讲比赛、书画比赛等课外活动。还鼓励不同班级间进行校内联谊,开展班对班之间的足球比赛、篮球比赛。推行每周一次师生谈心,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了解。
      对早恋,学校不鼓励,也不强行干预,但明确要求学生不可在校园里有过于亲密的举动,一起上课、吃饭不算在亲密举动内(注:吃饭时不可互相喂饭)。
      一旦出现争风吃醋的苗头,班主任立即上报学校教务处,教务处老师立即联系家长,校家双方一起做学生心理辅导,以免打架斗殴的情况再次出现。

      经过几年整治,虽然学生成绩依然平淡,但恶性校园事件大大减少,校风校纪大大提高,不少家里有钱又管不了孩子的家长开始主动把孩子往这里送。于是,学校多了一笔培养费。
      除了一再加高学校围墙高度及监控系数外,学校还用培养费建立了一个小图书馆,虽与大学的图书馆不能比,但是足够满足高中阶段学生的精神需求。
      所有学生凭借学生证可以借书,逾期不还,一次警告,二次罚款,三次罚款永不再借。

      不过,这些变化都只是小毛毛雨,真正让三中发生质的变化是06年的考高。
      那年高考,三中出了一个省文科状元。这无疑在这所连一本线都上不了几个的学校,投下了一颗原子弹。
      别说三中的老师同学了,全市都震惊了。
      省状元诶!全市也是好几年才出一个,居然落到了三中,臭名昭著的三中。
      毫无疑问的,严校长又被叫去喝茶了。

      只是这次被叫去喝茶的不止严校长一人,全市所有高中主管教学的负责人都去了。他们一见到严校长就像粉丝见到明星,蜂拥而上,围着他让他传授经验。
      重点中学培养状元这不奇怪,一则学生本身质量高,二来教学方式和方法成熟,学生慧根到了,出个状元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学渣集中营出了个状元!凭什么?就凭那帮子正事儿不干,只知道带学生玩儿的老师?

      这事儿,严校长可说不清,天上掉下个状元砸在头上,他也是懵的,还没缓过来呢。这个叫吴曼的女状元,他以前听都没听过。
      这也怪不得他,他尽忙着降服妖魔鬼怪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喜欢惹是生非的重点监控对象上,哪里会去关注日常一本线都过不了几个的学生成绩?
      严校长边应付围上来的“热心听众”边心下暗想,这学生的班主任应该知道点明细,回去得好好问问。

      省状元不管出在哪个学校都会是哪个夏天的焦点,更别说出在三中了。一时间,省里和临近的城市来了不少新闻媒体和记者。
      一些往日眼睛长在头顶上的省重点学校负责教学的领导也来了不少,美其名曰取经,其实,不过是想探探虚实。
      第一站当然是状元家,谁知新闻媒体和记者刚到便被挡在了状元家门外,状元家长说状元高考完就出去旅游散心去了,不在家,孩子怎么学习的他们也不清楚,不接受采访。
      于是,浩浩荡荡的采访队伍只好退而求其次去了状元班主任家。班主任倒是没有闭门谢客,让座、上茶、敬烟,一点儿礼数不差,可关于状元和状元如何培养的问题一句也没说。整个一颗软钉子。
      这下采访团真急了,尤其是大老远从省里和周围市里跑来的记者,要是这样空手而归,差旅费都报不了。一群人一合计,于是又浩浩荡荡杀到了严校长家。

      严校长家的楼门已经被堵死了。
      媒体记者从人堆里硬挤着上楼才发现严校长家里也是人挨人,人挤人。
      媒体记者亮明身份,说明来意,严校长表示热情欢迎,但是就如何培养状元这一话题,严校长表示无可奉告。
      不是严校长故意卖关子,他实在没得说。
      上次从教育局一回来,严校长就把状元的班主任郭田叫来问话。郭田说自己也不清楚,吴曼同学平时学习确实用功,成绩也不错,上一本线是没有问题,但绝对没可能考一个省状元。
      天天跟状元接触的班主任都这样说了,他这个连状元是谁都不知道的人还能说啥?总不能说瞎猫撞上死耗子吧。
      不过校长就是校长,对着媒体也不露怯。既然非要讲两句,他便从自己熟悉的地方讲起。
      从三中建校初期对祖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得贡献,到盛极一时的职业高中培养出来的行业人才,再到改制后逐渐衰落的校风校纪,如何整治校风校纪,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如何注重学生身心健康等等,严校长侃侃而谈。最后点题,好的学习环境就能培养优秀的学生。

      众家媒体一听,虽然没有说到自己想要的点上,但三中的这种转变也算得上是教育典型。尤其是外地来的记者,之前早已从本地媒体同行哪里听说了三中添油加醋版 “辉煌历史”,更是觉得这所学校简直是把少管所变成了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于是拍摄的拍摄,录音的录音,记录的记录,然后开心地回去写稿交差了。
      教育界的同仁虽遗憾没有听到教学经验分享,但是哪个学校没有几个学渣,越是好的学校学渣就越难搞。于是也赶紧记得记,写得写,准备回去研究研究试验推行三中的管理模式。

      送走媒体和教育界同仁,严校长隐隐感觉到三中的二次崛起将要开始了,只是他没有想到三中会就此一跃成为全省数一数二的重点高中。
      坐在起飞跑道边上的严校长开始认证琢磨提高教学成绩的问题,既然省状元都培养出来了,市状元还怕培养不出来吗?

      不顾正直暑假,严校长紧急召集学校教导主任、各年级组教学组长召开“如何提高学生教学成绩”的讨论和执行会。
      什么行政职务也没有的状元班主任郭田也参加了本次可以写入三中校史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会议上讨论出来什么无可考证,只是三中确实从此以后开启了学生德智体美劳and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这都是后话了。

      继续说校长送走的媒体。
      那批采访的媒体中,有一家是省电视台。他们不知道从哪里挖出来以前在学校犯过事的学生地址,上门采访,又采访了现在学生的在笑学生,还弄来了学校搞课外活动时录得像,做了一期节目就叫“不良少年们的改造之路”。
      校园恶性事件,一直在社会上广受关注,此节目一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省里领导看民众如此关注,也把节目翻出了看了一遍,一看不得了了,只呼:这么典型的教育案例为什么不拿出来推广?于是一个电话打到了三中所在城市的市长那里,市长接到电话,打给教育局局长,局长接到电话再打给校长,要求严校长总结经验去省里汇报。
      严校长收到任务,不敢拖延,当即把往年工作讲话的文稿、整改说明和一些学生课外活动的照片、视频翻了出来,连夜赶制PPT。

      省里的报告,非常成功,省领导肯定并再三表扬了三中这些年来工作成绩,又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新的要求。省教育厅厅长当场宣布给三中拨一笔教学经费,鼓励三中在关注学生素质培养的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三中校长当场表示,会用这笔经费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修建多媒体教室和符合教学规范的理化生实验室,同时广纳良才,扩大师资力量,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三中就此声名鹊起!
      将学渣培养成状远比将本来就优异的学生培养成状元带来的震撼大得多。不少学生家长慕名而来,找关系托人要把孩子送到三中借读,各种赞助费、借读费纷至沓来。
      学校又用这笔钱改建了学生宿舍和食堂,在原图书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并修建塑胶跑道和新的篮球场。
      三中的教学环境一跃成为全省一流,入学的新生素质逐年提升,毕业的学生成绩也逐年提高。这些,直接导致了三中入学成绩一年比一年高。竞争那叫一个激烈,可谓惨不忍睹!
      我,县城小公主,鸡头变凤尾就是最好的例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