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阅读和未来的正确打开方式 ...
-
【而且老实说,你需要调整的还有你的阅读方式,就是说你的阅读的效率还有待提高。就那4分的营养还吸收不良呢。】魔镜进一步说。
阅读的效率?难道我读书还不够快?这个小米不服,自己可是“万书丛中沾衣过”的一代高手,就看小说练出了一目十行的快速阅读技能,就看漫画练出了一双全面扫描,图画式记忆的金睛火眼,现在看书也基本上是一天一本,论读书效率小米表示舍我其谁。
【问题就出在太快上,有干货的书可不是像小说漫画那样的速食食品,需要细细品尝,好好回味,不时掩卷沉思。而囫囵吞枣的你,到底汲取到的知识有几分?我看了一下你的笔记,似乎只是最基本的摘抄工作,有没有好好把书本内容用自己的话整理,和自身实践结合思考,甚至去真正践行这些知识呢?读书,尤其读好书,用眼睛输入只是学习的第一步,你需要真正去用脑子思考,用笔用行动去‘输出’。】魔镜开始评论小米的阅读效率。
【大卫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是这样说的,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关联。当有意学习发生时,也就是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关联发生相互作用时,这种作用的结果导致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所以阅读只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思考,并把所学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交互,验证与同化。读书笔记可不是简单的摘抄那么简单呢。】
【当然,用笔去写读书笔记也只是一种形式的“输出”,其他意义上的输出方式也有很多,比如与他人讨论交流,教导他人或者真正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上去,这些都是非常有助于你阅读学习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快速的阅读那些干货书籍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最后魔镜总结说。
的确……小米看着自己草率的笔记有点羞愧,自己似乎还被读小说的习惯所禁锢,急于求成,迫切想知道下一章的内容,忽略了读书最重要的学习阶段。
“所以总结一下,下一步我需要找到自己的阅读焦虑区,增对自己不懂的新知识,带着问题去读书,然后用输出的方式对学习内容做进一步总结提炼转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对吗?”小米飞快记着笔记。
【学习的本质是不断科学地重复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不要忘了重新阅读你自己的笔记心得,让你的记忆更加清楚一些。不记笔记的阅读都是耍流氓,而不复习的记笔记也是耍流氓呢。】魔镜再次献上非常有益的建议。
“知道了,而且我会限制每天自己阅读的时间。过度读书,如果不是为了研究特定的问题的话,真的容易处于知识过载的状态,没有充分的时间消化吸收。虽然看励志书是极好的,但不能过度重复阅读。应该限制看此类书的时间,比如每天一个或者半个小时,达到能帮自己一直维持这种状态的效果即可。而且我刚才想到一个节约时间的好办法,我可以利用我的耳朵,比如在跑步的时候,采用‘听书’的方式,跑完之后再对所有内容和思考做整理,同时保持每周一次的固定时间回顾笔记并养成习惯。”小米又补充了几点。
“不过,这样我又回到了原点,”小米长吸一口气,“如果限制阅读的时间的话,那么剩余时间做什么呢?我目前脑袋里面又一片空白。”
“我试图找过参考,看看身边的人都是怎么度过时间的,规划未来的。
我的那帮宿舍同学啊…有的比我还宅,那就别提了,还有一个在忙社团活动,因为她是干事,天天一大堆事物,但我并没有参加社团,也对组织活动不感兴趣,第三位正在谈恋爱,每天起床,化妆,约会,看电影,甜蜜着呢……这……让我怎么模仿啊,还有在忙考研的,忙出国的……大家有的对未来有规划并为之努力,有的还混混沌沌地,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状态……”
【而你属于刚刚脱离了无意识的混沌生活,但不知道自己该选择哪种未来作为目标,对吗?】
“是的,我之前有逃避规划自己的未来,现在必须要直视它了。其实阅读有一个目的也是这样,想找到我生活的方向,但书上没有发现答案。都只有一些‘找到你的真正热爱的事业和愿意付出一生追逐的梦想,努力努力再努力’之类的话……”
小米深吸一口气,未来,这是一个多么沉重又多么飘忽的词,心向往之又担忧之,理想和现实在之间拉锯。而且最头痛的是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米又接着吐槽:“我还尝试做一些职业测评。”
小米回忆起自己在网上搜索出密密麻麻的问卷调查,试图用各种问题全方位扫描出自己的性格和优势,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的方向。但是大把的时间花下来,小米傻了眼:事实证明自己的性格在几个属性上的得分相差不多,简直就是中庸型实用性性格。而且对于自己的优势测评,很多问题都是“你觉得自己更喜欢A和更喜欢B”但A和B对小米来说都不喜欢怎么办。看着最后甚至有些矛盾的测评结果,比如偏内向但适合多人协作的工作…喜欢比较创新的工作但对重复性工作有很大的承担能力……小米撇了撇嘴,对于自己这么一个N重性格变来变去有些矛盾同时适应性极强的双子座来说,这种直白粗暴的问卷式测评看来不是那杯茶。
【这些测评的确试图用最科学的方法统计出你的特征。不过纸上得来终觉浅,你可以把他们作为参考,但不能不假思索地将其作为指引。书上的方法也太过笼统概括,在没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前提下,不能把‘梦想’简单地作为未来这么一个大命题的答案。至于其他人嘛,更是和你情况大不一样,你不需要参考他人来构建自己。其实真正知道这个答案的只有你自己,你可以问问自己,你到底想要什么?】魔镜非常理解小米的处境,另辟蹊径,告诉小米其实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