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1) ...

  •   “既然是要写史的人,那么……”
      赵直一边说,一边用右手的食中二指凭空拈起一块书简,需要说明的是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习惯了这个动作——一些不寻常的东西倏忽而又自然地出现在他手上。简上几个清晰的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季汉书·昭烈皇帝纪》”。
      “这是我从未示人的史稿。”我抑制不住惊讶。
      赵直挥手制止了我的疑问:“时间是很宝贵的,至少对你来说是这样。因此,希望你尽量不要把时光浪费在对我所做事情的惊叹与疑惑中。”他矜持而寂寞地一笑,“怪力乱神、子所不语,你只要相信,我所让你看到的,是确曾存在过的‘真实’就够了。”
      我当然不信,没有正常人会一开始就对此深信不疑。
      “写史的人……”赵直再度用咏唱般的语调念出这几个字,我沉浸在这个名词背后的沧桑感中,一时没有意识到这是对我的新称呼。然而他的下一句话却使我无法无动于衷:“目前你还不大适合写史。”无视我的愤慨,他自顾自地说下去:“《季汉书》么?其余的两个国家呢?”
      谈及历史,我立刻忘了适才的奇诡之事,认真地和他辩论:“魏和吴的事情当然也要写,不过国家可以有许多,正统的朝代却只有一个。”
      “这就是我说你还不大适合写史的原因。”赵直开心地笑道,“好吧,我忽然想到应该先带你去看点什么了。”

      “闭上眼。”
      ……
      “可以了。”

      张开眼睛的时候,我见到的是战场。

      我面前至少有十五万大军,其装束与我在成都见到的汉军完全一样,只是我可以明显感到同样的绛红军服包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军魂。
      成都的每一名汉军都充满了热情与骄傲,他们坚信自己是汉王朝最后的拯救者与保护者,这种荣誉感压倒了对功勋的渴望与对死亡的畏惧;而眼前这支军队却散发出不受控制的狂乱气氛:对鲜血和杀戮的渴求,对功业的欲望,以及发自内心的、对敌人的厌恶与畏惧……如果说成都的汉军是火红色,那么这支军队便是血红色。
      赵直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我身边,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不久之后他证实,只要他愿意,确实能洞察我每一转瞬的心念。他说:“不用怀疑,这是货真价实的汉军,回过头看看你,就明白了。”接着他补充:“别担心,我们并不属于这个时代,对他们来说,你只是战场上扬起的一片尘沙。”
      回过头去,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对面军队,不,那并不能算做是一支军队,那是大约五万名男女老幼杂乱无章地聚集着,手里拿着棍棒锹铲,只有极少精壮男子持有刀枪。他们唯一的共同点,便是额上的一抹黄巾。
      看到这个湮没近百年的标志,我震骇地向赵直望去:“黄巾?!”
      “没错,‘现在’是中平元年(公元184年),‘这里’是曲阳。”他似笑非笑道,“照‘大汉’的说法,你该称呼他们‘蛾贼’才对不是么?”
      我专著于这传说里的场景,无暇理会他话里的嘲讽。
      面对杀气腾腾的刀山戟海,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黄巾军非但没有半点畏缩,人人脸上还带了一丝傲意。汉军若干传令兵在大喊:“皇甫将军钧令,贼首张梁已诛,降者免死!”没有一个人回答,汉军中军传来一声深沉的叹息,鼓角声起,十数万精锐迫向五万残兵。

      这是一场一边倒的屠杀,最后数万人被逼退到曲水北岸时,汉军放缓了攻势。这一次,还没等到招降的声音发出,黄巾残卒中忽然响起一腔子苍老高亢的歌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剩下的黄巾军不顾饥饿、疲劳与伤痛,一起应和着。于是迎着晨曦,伴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呼喊,在无数汉军惊愕的眼光中,幸存的黄巾将士,不,是为了自由而战的百姓们义无返顾地投入曲水的滔滔洪流之中。
      接下来我只是呆呆看着汉军打扫战场,他们如同食腐的鬣狗一样在黄巾军与自己同袍的尸体上摸索,将财物搜刮一空。当赤裸的尸体越堆越高、以至完全遮住了我头上的阳光时,赵直开口了:
      “写史的人,你明白我想说什么了么?”
      在我听来,“写史的人”这四个字从未如此沉重。我定定地看着对面的赵直,感觉到他没有使用任何异术,而是像个普通人一样在等待着我的回答。
      “我想你是对的。从黄巾军、不,大汉的百姓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不惜舍命反抗的那一刻起,汉朝实质上已经灭亡了。我们的国家,只是这具腐尸上生出的新苗……之一。”这是我痛苦地拷问了内心后得出的结论。
      赵直笑了,这一刻他的笑容不再是洞透世情的讥笑,而是灿烂的微笑,灿烂到极衬他这样容貌的年轻人。“陈寿,看来你果真可以写史呢。”他说。
      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最高赞许。
      谯先生亦多次与我谈讲同样的寄望,用我的双手接受与雕塑历史,把它一代代传给后人。
      不过此时我毫无欢愉之心:“那么我们汉国的百姓,是一直都活在谎言中么?我们是在为兴复这样一个残暴而腐朽的王朝而拼命么?”
      “不不不。”赵直摇摇手,神色与语气恢复了先前的玩世不恭,“用不着走到另一个极端。汉朝曾经强大富庶,它治下的百姓曾经过着愉快而平静的生活——以后有机会,我会带你去看看。你们想兴复,不,应该说创造的是这样的王朝。不过,这对于你,写史的人来说却不是重点。”说到这,他话锋一转:“你听说过诸葛丞相病死在五丈原时上天的异象吧?”
      当然,每个汉国人都听说过,丞相去世时有赤色大星落入汉营,三投再起。这种问题是不需要回答的,因此我也只是静静等待他的下文。
      “不妨把黄巾之乱看作汉朝日落,之后神州便为黑夜笼罩。正是这无日无月的夜空给了群星闪耀的机会,无数星宿都在竭力自我燃烧,试图照亮黑夜。你们的汉国何其不幸……又何其幸运,照耀它和它的人民的,是百年来最亮也是最后的一颗。”我相当怀疑在这个瞬间见着了赵直眼里一闪而过的泪光,可他并没有给我去定格、捕捉它的机会。赵直用淡淡的声音继续,“还没到把‘他’交给你的时候。很多时候,一个过于伟大的人能完全主导你们的思想和视野,以至巨星殒落后,再没有足够闪亮的轨迹来指引生者的人生,人们只有凭着记忆中的余光在惨淡黑夜中摸索。问题是,”他眸光一瞬,指住我说:
      “对一个写史的人来说,只有这种视野是不行的。你要看到整个星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