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廿四、小比 ...
-
一年时间转瞬即逝。沈青辞于修为境界上比不得借助外物修行的同门早早突破,按部就班地修炼也慢慢到了养气圆满的境界。那些后来居上的师兄弟们时间久了也看清楚沈青辞没有与他们攀比的心思,早早没了兴趣,以至于这位曾经第二个突破至养气境界的出名人物,现在竟有几分隐没无名的意思。沈青辞也乐得蛰伏下来,将基础打得浑厚扎实,只等有朝一日契机来到,便水到渠成突破境界。至于流言蜚语中风口浪尖的人物,已经不知换了几批,他也只当成茶余饭后的闲话罢了。
但有失必有得,当其他人四处奔走、汲汲营营时,也唯有沈青辞还坚持着自身道途,日日闻鸡起舞、勤修不辍,加上资质改善,竟渐渐看不出来比其他人肉身资质相差多少。这么多年苦心孤诣,其余同门只当他仍是当年那个半年学一套剑法的愚钝之人,竟渐渐猜不到他剑道修为究竟几许。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沈青辞如今在剑法上的造诣,怕只有每日抚摩的逝川剑才知道了罢。
而外门弟子们期盼已久的外门小比,也挑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正式开始了。
外门小比本是为了考校弟子的修为进度,包括道行、法力、剑道、方术、道藏积累等等,外门所学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有涉及。考校方式也是五花八门,负责人由外门长老轮流担任,长老们暗中自有计较,不欲落于人后,每次的花样都各不相同。今年的小比形式直到开始前三天才告知诸位弟子,众人弄明白之后,都忍不住咋舌,长老们活得久了,连奇思妙想也与常人不同。
本次小比持续三天,在此期间,长老们在外门五山、内门七峰上都准备了考校之所,每座山头三至五处不等。每位参加小比的外门弟子,至少要在每座山头通过一处考验、拿到该处的过关玉牌,凑齐十二个玉牌方可过关,以过关先后定下排行,前百位、前十位皆各有彩头。
这套方案一提出,长老们也不得不暗叹:“好大的手笔!几乎将整个九霄剑派都动员了起来。”想想平素基本都呆在外门的低阶弟子们到时候要跑到内门七峰漫山遍野寻找考校地点的情景,这帮人老心不老的长老们便忍俊不禁,连掌门听说以后,也只是轻飘飘丢下一句:“这个想法不错,内门大比的形式也该有所创新了。”不管听到消息的外门弟子们如何抓心挠肺,这套小比方案已经是板上钉钉。
外门小比说是自愿参加,不过除了外出未归、或者闭关突破境界的,绝大多数外门弟子都不会放过在其中一争高下的机会,更不用说还有师门赏赐的诱惑、以及表现出色被某个金丹宗师看中的可能。
小比头一天,诸位外门弟子都没什么头绪,单单是在偌大的山头寻到考校场所就难住了绝大多数人。一时间九霄剑派难得热闹至极,各色遁光飞来飞去,看管各处传送阵的执事们也忙得满头大汗。偏偏内门弟子和长老们都乐得看热闹,还有人唯恐天下不乱,遇上在内门七峰碰运气的外门师侄便故作高深地指点一通,不知闹了多少笑话。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相熟的几人,如沈青辞、杨羡、迟文、周纫兰四人便暗自合作,各自在一座山头寻找,寻到一处后再互相告知,以便节省时间用于闯关。
按照约定,沈青辞首先在外门龙泉山搜索,按照常人想来,设在内门七峰的考验总要难过外门五山,先易后难也是应有之义。不过偌大龙泉山,若是不靠传送阵,平素上山下山一趟就得大半个时辰,沈青辞又不曾习得遁法,只得靠了绘有轻身术法的符箓,凭借武学身法加快速度。犹是如此,也足足花了一个时辰才找到了一处考验场所。
他所寻到的考验之所设在龙泉山一座瀑布后的山洞内。匹练似的瀑布后别有洞天,山洞内半点水汽不沾,一个笑眯眯的长老正等在此处,坐在蒲团上八风不动。那长老鹤发童颜,很有仙风道骨的模样:“小家伙,老道等了半天,你是今日第一个来到此处的人,也难得你居然能找到这里,老道也就不为难你了。龙泉山嘛,这山上的考校自然与法器相关。喏,看见那边的石台了么?”
他抬起右手,指着山洞一角伫立的一方古朴石台,奇怪的是,那石台上别处都是平整光滑,唯独中间有一道剑形凹痕:“那石台上原本搁着一柄剑,足足放了十年之久。现在剑已经被取走了,你且来说说,能看出这柄剑的几分来历?”
这就是考题?
饶是沈青辞早有心理准备,这番不按常理出牌的考校还是出乎他的意料。偏偏考官一脸高深莫测,似乎这考题真是他随意为之,沈青辞心下奇怪,不过眼下除了硬着头皮作答也没有其他法子。见考官并没有干预的意思,他索性直接走上前去,对着那石台观察起来。
放置了十年的宝剑,无论如何都会留下痕迹,更何况仙家器物自有特异之处,即便一方普通石台,也不可小觑。没多久,沈青辞正看得仔细,考官忽然开口道:“一共给你一炷香的时间,现在已经过了一半,小家伙可得抓紧了。”
闻言,沈青辞心中一凛,不过外门方术他也没白学,此时心里已经有了七八分底气,便恭恭敬敬地答道:“回禀长老,弟子已经看出些许门道了。”
“哦?这么快!”考官顿时来了兴趣,微微睁大双目。只见沈青辞抬起头来,胸有成竹:“弟子只看出了皮毛,还请长老斧正。这石台本是土石之物,却因为放置宝剑的缘故,金气萦绕不散,故而这柄剑应当是五行属金。”
这点只要是对五行之气稍有了解的修士都能轻易看出,考官点点头,想听听除此之外这位低阶弟子还能说出什么来。
“其次,这座石台的材质富含玄阴厚土,按照阴阳相生相克的缘故,定有一处阴极生阳,久而久之形成一处吞吐阳和之气的窍穴来,但据我观察,这石台上并没有这类部位。为什么呢?因为这处窍穴被挖去了。”沈青辞指向石台中央的剑形凹槽,“偏偏在这个地方放置宝剑,说明这宝剑需要阳和之气滋润,再加上石台本身的阴气与剑中阳气中和,使得剑气内敛、不至消散。因此,这柄剑也是一柄阳和之剑。”
“再次,”注意到考官逐渐专注的眼神,沈青辞心中一定,语言更加流畅起来,“这石台底部颜色与此处山洞土质并不相同,因此应当是不久之前才移过来的。至于原本所在的地方,”他指了指石台下的几处斑点,“这里原有几处焦痕,观其行状,乃是阴火灼烧之相,因此这石台曾经长年放置在富含丁火气息的地方,甚至被火气侵染烧灼。阳和之金,是为庚金,庚金得火而锐,土干则脆。此剑既是保存在这种地方,想来是为了养其杀伐锋锐之气。故而,这是一柄杀伐之剑。”
沈青辞难得洋洋洒洒说了一长段,语毕不免有些许忐忑激动,脸上却还记得强装从容镇定。考官先是不动声色地与他对视片刻,直到沈青辞逐渐冷静下来,他才略带欣赏地抚掌道:“虽不中,亦不远矣。此剑名曰‘太□□金剑’,善接取太白星力助长杀伐之气,它不仅是一柄杀伐之剑,还是一柄星辰之剑。”说完,他右手按下,自储物袋内取出一柄星辰般炫目的银色长剑,剑气森寒,煞气逼人,隐约可闻虎啸龙吟之声,“你能猜到这种程度,在外门弟子中杂学算是学得不错了。不过相比你略有瑕疵的答案,老道更欣赏小家伙你答题时的态度。这是你遇到的第一关吧?处变不惊,才思敏捷,不卑不亢,看来沈烈那小子把你教得不错。”
这些年来沈青辞本已经习惯了不在父母身边的生活,不料面前这位考官居然又提到了父亲的名字,他不由得一怔,不知对方有何用意。考官面上怀念之色并未保持多久,只见那仙风道骨的老道士摇头笑道:“人老啦,就喜欢回忆过去。时辰不早了,老道也不留你,这关算你过关,小家伙接好了!”
话音刚落,考官随手拂过,便见一枚玉坠在半空划过一道弧线,准确地落入沈青辞手中。沈青辞刚看清玉坠上的“龙泉”二字,便觉一道大力推来,自己不由得向后退去,眨眼工夫就退到了瀑布外。
幸而锻体有成,眼见即将坠入深潭时,他才勉强控制住身形,险之又险地落在了岸边。沈青辞心神甫定,正好闻得苍老的笑声在耳畔赫然响起:“老道这一题还算规矩,小家伙快快去其他关卡,保管你大开眼界。”
又是一个为老不尊的。沈青辞顶着一张严肃冷峻的脸默默腹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