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九) ...
-
赵星痕未曾将陇州城里的叛军赶尽杀绝,而是为安庆绪留下了传令官。他保存最后一丝理智,倒还算没有误尽他安庆绪的大事。然此人机关算尽,至死都没能了结多少年的怨恨和疯狂,将师夜光拆骨入腹。
陇州破城全军覆没且是为赵星痕自家所灭的消息传到长安时,安庆绪狭长的眼眸几乎要眯成一道凌厉的寒光。大殿上一片静默,只余下沉重的呼吸声。陇州,南下一百三十里即为岐州。如今李亨的平叛大军风头正盛,且赵星痕一死,他麾下已然没有能与师夜光相抗的术士,损兵折将,在所难免。那么岐州之守,便更加困难。岐州,驻扎长安之叛军面对郭子仪大军的最后屏障。若其取道岐州,过渭水,往东不过二百里,便可直指长安!
赵星痕是安庆绪自己选的人,那么这次全军覆没便是他咎由自取!殿上众伪官心中那些个不满,安庆绪又怎会不知?他再次展开军报,细细看了一遍,闭眼道:“陇州城中,当真无活口么?”
那冒死将消息传来的叛将垂首:“回禀圣上,无一活口!”
安庆绪双目乍然一睁,狠狠瞪了过去,勾唇笑曰:“谁说没有?你……不就是吗?”
“圣、圣上?”那人闻言一惊,见安庆绪竟从座上慢慢逼了过来,唬得往后一坐不断后退,连滚带爬地要往殿外逃去:“圣上!我冒死而来……呃!”
刺目鲜红,乍然溅了一地的血。有些伪官袍子上也溅着了,忙往后缩了一缩。大将们面面相觑,皆不敢妄言。唯有史朝义一脸平静无波,甚至带了几分笑意开口:“陛下,怎么亲自动手呢?”
安庆绪并不答话,只是叫人将尸首抬将出去,接着冷声道:“记着了,厚葬。他是被师夜光那厮下的咒术而死,与陇州城内军伍百姓一样——都是为师夜光这贼人所害!”语调坚定,倒似真的一般。
众人微一恍然,即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皆拱手道:“陛下圣明!”
“奸佞郭子仪,率贼军攻陇州。有术士师夜光,善使傀儡,纵针起尸,曾残害前朝太子瑛,本为邪妄,所行非人。可怜我陇州一城将士百姓,皆遭毒手,实为可恨!望之累累白骨,老弱妇孺,竟不放过!吾大燕上下,须同仇敌忾,他日有手刃师夜光者,赏金千两,拜将封侯。吾燕国师,赵讳星痕,为护大燕,亦为师夜光所害,朕乍闻此信,悲愤难当……”
这一番颠倒黑白的说辞让众将领钦佩不已,即刻就有文官张罗着写榜文去也。
史朝义挑眉,低头冷冷一笑,忽然便想看看八重雪若知晓了,不知是怎样的反应?却也是此人看似温文实则阴隽,易痴易狂,多做了这一事。
八重雪听他说笑似的将”师夜光所为”讲了一遍,本未多做反应,却在听到太子瑛的名字,立时握紧了双手。
史朝义笑道:“我一直想不明白,李瑛的事情,他师夜光手上可也沾了红,为何你……就不怪他呢?还是你八重雪,并不似坊间传闻那般,对李瑛师恩甚重?”
八重雪的目光此刻不知落到何处,幽深眼眸里好似溢了千年寒潭的水色。他慢慢站起身,看也不看史朝义:“我和他,本就不是所谓良善之辈。那些过往,秘闻,也并非你们可以猜测。李唐的家事,与你们这些逆贼何干!”
史朝义闻言气得直笑,一伸手握住他的手腕,将人拉进怀中:“你如此信他,我可是会伤心的。”
八重雪连挣也懒得挣了,只是漠然。
史朝义不管怀中人如何,自顾自抱着,看院中拾掇的景致,偶尔与他调笑两句,却不曾有半点回应。面上看去,这突厥名将是自得其乐,可细细说来,也不过是自讨苦吃罢了。
“大人,李太医到了。”
下人不敢进后院,只在廊子外高声抱了信。他们这些家生的奴婢大多不是汉人,特别是安在这府里的,就算有汉人,也是从小被突厥人养大,对自个儿身份不清不楚,故而多忠心且胆小甚微。八重雪闻言双目一眯,挣开背后那人的怀抱,便起身一瘸一拐往卧房走去。
史朝义手指在石桌上点了点,对那还立着的小仆道:“让他进来。”
“是。”
小仆还未走远,却见史朝义披了外衣起身,又快步上前到廊子上叫住他:“慢着。”
小仆站定。史朝义走到他面前,压低了声音道:“对李延德说我宫中还有急事,已先走了。”
小仆不敢多问,只诺诺地退下,往前厅行去。
李延德其他家人早逃难离开,他舍不得自家那么多医书秘药,收收捡捡直拖到最后叛军快到城下了,这才急急忙忙带上最后一箱子药草和执意跟着他的小儿子出城,结果慌不择路,本想西去却迷途北上,被史朝义部逮了个正着。如今他自身与幺子性命皆掌握在姓史的手中,自然不敢造次,加之八重雪好歹是个唐将,他也只得老老实实为其医治调养。
旁边都是有人看着的,李延德施针用药后只敢问些是否疼痛有何感受之类的话,别的事半点不说,连”将军”也不敢称呼。八重雪偶尔也回答一两个字,只是背窗而坐,下人和窗外冷冷站着的史朝义都看不见他脸色——万念俱灰面色惨然的模样,直看得李延德心下不忍。
“公子……”
八重雪目光微动,慢慢收回了手。李延德一边收拾药箱,一边瞅了瞅那看着二人的两个仆从,只斟酌语句道:“公子大约郁结狠了,又总有新伤,故而好得慢,常人此时不说痊愈,也应有□□成康复了。”
八重雪却不说话,也没什么反应,只当没听见一般,慢慢低下头。李延德见状皱着眉,心下愧疚同情愈深,更坚定了主意要帮这位将军一把。过了半晌,旁边那仆人上前帮李延德提药箱,他也只得叹口气行礼告辞。待人出门,八重雪这才卸去那副凄惨模样,唇角露出若有似无的一丝冷笑。
史朝义并不进门,而是慢慢踱步到了院中,待那小仆回来,用鄂尔浑语低声问道:“李延德说你家公子伤愈几成?”
小仆头一低:“回主人,李太医说伤愈六成。”
史朝义挑眉,回首看一眼八重雪所在的屋子,便挥退了下人。
八重雪见他进门,不曾理会,依旧低头看兵书。这些东西都是他卧房中本就有的,史朝义倒没搜了走。
“李延德说你有六七成好了。”
八重雪皱眉抬首:“那又如何?”
史朝义笑笑:“没什么。只是觉得没照护好你,竟好得这样慢。”
八重雪嘴角一勾,冷冷道:“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真如笑话一般。”
史朝义也不与他争辩,抬手拍了拍袖口,准备离开:“我让厨子给你多备了些药膳,都是李延德给审过的方子,晚上你且多吃些……别又倒了,可惜。”
八重雪眉目冷肃,只当是没听见。
其实他自己明白,伤,至少已愈八成。李延德,可用。
唐军刚过陇州,日行三十里,正往岐州而来。师夜光斜坐在一匹黑马上,烟杆静静别在腰间,苍白的头发偶尔拂过面容,有些颓然的样子。
李泌跟着他们这支部队许久,偶尔也凑上来说两句话。陇州一战即便是跟在李豫身边,他也差点以为自己会死。知道师夜光为灭赵星痕几乎拼了性命,李泌便生出几分感激来。
安营扎寨的时候他在营地里乱晃,远远瞧见皇甫端华趴在大营后头的草地里装死,红发就跟烧起来一般,便上前抬脚踹过去将人吓唬一番:“好大的胆子,跑这里偷懒来了!”
皇甫端华被他一踹疼得直嚷嚷:“老子伤还没好,你踹什么踹!”
李泌坏笑,提了衣摆坐到他旁边:“哦,原来是伤没好,到后头养伤来了。”
端华瞥他一眼:“咱们那营可拾掇好我才过来的,你乱说什么。”
李泌耸肩,掀开他衣摆瞅瞅:“哟,还渗着血呢。对不住了。”说罢从怀中掏出两个饼递过去。
端华坐起身,接过那饼,咬上一口,竟有菜馅儿。端华笑道:“从哪里弄的?”
“之前路过的庄子,老百姓送来说是犒劳将士。我那里还留了一个鸡蛋。”说话的神色竟还满足得很,一点谋士样子也没有。
端华摇摇头。李泌回首盯着他瞧,盯得他快火了这才笑嘻嘻道:“你比以前稳重多了。人逢大乱则大变,果真如此。”
端华闻言一愣,低头道:“能不变的又有几人……说起来,听闻琅琊已任灵州刺史,即将出蜀?”
李泌笑了笑:“正是。不过不是即将出蜀,而是已快到灵州。早年那些人,也就你们几个是有消息的,其他人,都不知道隐至何处去了。”
端华顿了顿,终是点点头,再看向营中,忽的目光一黯。李泌顺着他那眼神看过去,就瞧见师夜光牵着匹黑马,正穿过营地往南走去,大约是要出营。
李泌看端华一眼,起身拍拍衣摆,上前去叫住了师夜光。
“何事?”
李泌抚了抚马儿,挑眉笑道:“天就快黑了,你往哪儿去?”
师夜光抬头看天,淡淡道:“天黑好观星象,须得到高处去。营地这边没有路,我去寻条小道上山。”
李泌眉头一皱:“可来得及?天一黑,山道就不好走了。”
“无妨。”说罢,他也不愿多讲,只朝二人拱了拱手,翻身上马便走。
皇甫端华近身过来:“这副晦气模样……”
李泌拿胳臂肘拐他一下:“他于我等有救命之恩!”
端华却是冷哼一声:“你当我不知道吗,若不是有他,安庆绪那厮也不会派赵星痕过来对付我们。”
李泌闻言心下一惊,面上立时冷肃下来:“你听谁说的?”
端华见他面色不太好看了,也不好再多说,只低声呐呐:“营中如此传了……”
李泌手中握了拳头,眉头也皱起来。抬眼看看师夜光离开的方向,他摇摇头,转身要走。端华伸手拉他:“怎么回事?”
李泌回头:“此乃诛心之言!今后,勿要再说。”
话中威严,震得皇甫端华怔愣半晌。他本也不欲那般言辞,只是对师夜光此人,总也不能往良善去想。正如当年阿骨之事,说是过去的坎,却当真放下了对太岁的猜忌和恨意吗?
思虑之中,李泌已然不见了踪影。
此处接近岐州,山体皆不高。师夜光手中执着一柄白纸灯笼,在暮色中泛出清冷光线。越往山顶去,树木越稀疏,到最后,黑衣太岁在一小片空地上停住,脚下正踏着硬实的碎石泥土,抬眼便是星空广袤。夜风吹起他单薄的衣饰,灯火明明灭灭,他微微弹指灭了火光,抬眼看一会北边天空,便慢慢闭上双眼。
“看来太岁在李亨这边,所受猜忌不少啊。”
林间走出的男子长发白衣,即便夜色之中也能看出几分当年的清隽颜色。只是风霜痕迹,亦掩饰不得。他见师夜光并不说话,只好上前:“你便允许他们跟着?”
师夜光冷嗤:“我允许又怎样,你还不是将人引去了别处。”
微弱光线之下,男子笑得依旧如菩萨一般:“从司马大人那儿弄来的几个小符咒,不过让他们以为自己确确实实跟着太岁罢了,并无他碍。”
师夜光嗤笑:“慈菩萨果真是菩萨心肠。”
慕慈闻言不以为意,上前两步,伸手想去摸摸那马儿。师夜光侧了身,将马往后拉了几步:“慕慈,我没有闲工夫与你叙旧,有什么话但请直说。”
慕慈拍拍手,温文一笑:“我们,想入李亨麾下。”
军中大帐此时灯火通明。李泌禀告之后掀帘而入,便见左右将军皆在,李豫朝他点点头,示意其上前。
“参见太子殿下。”
“父皇已至凤翔,陇右、河西、安西、西域四路大军皆会。我等兵力尚足,但若有兵锋助益,定可直捣两京,灭贼光复。”
李泌闻言眉头一皱,看向郭子仪。郭相向来赏识李泌等人,便笑道:“看来长源与我是一般考量?”
李豫笑道:“哦?李先生,你若有何想法,尽可说来听听。”
李泌拱手,低下头沉声道:“结凤阳之兵,皆边关守军或胡人,耐寒畏蜀。以其新锐攻安史叛贼,确实战之必胜,然伏暑将至,难以长久守城。待此军难耐酷暑离京北上,溃逃贼军又将卷土重来……”
李豫闻言思量片刻,看向郭子仪:“丞相以为如何?”
郭子仪道:“老夫也是这般考量,丝毫不错。”
李豫点点头,起身到沙盘边看了片刻,便用小旗于东北一插,挑眉笑道:“如此一来,贼军范阳难保。”
众人就着此事又讨论片刻,李豫便点了点李泌:“此事还得与父皇商议。长源先生可愿去凤翔?”
李泌早知有此一着,便躬身作了长揖:“长源必不负殿下所托。”
结束议事回营帐时李泌跟在了郭子仪身后。老令公见他那欲言又止的样子,抚须笑道:“长源,你何时变得吞吞吐吐了?”
李泌看看左右,上前道:“丞相是知道师夜光为人的。此人心性坚毅,聪颖过人,但护短多疑,且无国家大义。即便如此,到底于我大唐有莫大功勋。如今军中对其多有攻讦,不知丞相可有耳闻?”
“这……是怎样的攻讦?”
李泌低头:“都是些诛心之言。”
郭子仪看看他:“那,长源是觉得如此有负于之,还是怕他听闻此言,不再效忠大唐了呢?”
李泌一愣,在那儿站了半晌,方才低声道:“长源以为,师夜光所作所为,从来依着本心。他效不效忠倒在其次,只是怕寒了别人的心。如今本就是需要大才的时候,照此以往,恐怕重归长安之日,便是师夜光弃大唐而走之时。长源以为,失之并不可惜,失人心才可惜。”
郭子仪闻言点头,道:“你说得是。”
此时山风渐凉,吹得人开始觉出寒气。李泌慢慢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山岭。那里一片漆黑,看不到任何光亮。
师夜光盯着慕慈半晌,忽而冷冷笑开:“你在蜀中待得好好的,来这边凑什么热闹?”
慕慈抬首看向北方的星空,轻轻抬起手,伸出素玉一样长指在虚空中比了比位置,如玩闹般划上几道,便淡淡说了一句:“我想回长安。”
我想回长安。
这句话如同箭镞直直射入太岁心头最坚固的那道城防,令他想起很多人。很多与八重雪,与金吾卫,关联密切之人。
天上城池,他们的长安……
“师夜光,我不想离开长安。多少年了,除却这里,我无处可去。”
那人说过的话,他还清晰记得。现下想起,只如利器击打,从最深处涌起一层一层无法排解的钝痛。
慕慈歪歪脑袋看他:“怎么了,太岁?我的话……有什么问题?”
师夜光慢慢抬起脸,扯出一丝对方并不能瞧见的苦笑:“慈菩萨,从来都是大明宫,最懂得利用人心之人。”
慕慈摇摇头:“我一直以为太岁的心,已经不能用人心来衡量了。”
曾经被逼到绝境,也不愿让八重雪知道。一个人抗起了推翻局势的重任,用几十条人命,换来司天台稳固不倒,和十六卫、北衙禁军共立大明宫,为李隆基维持几乎如履薄冰的微妙平衡。这些事,直到如今,那位红衣如火的将军,也不能说全然了解。因为太子瑛那场变乱,终究是二人心中无法绕开的伤痕。
而慕慈,与唐麟一样,是决不会放弃司马承祯的死忠……
罢了,都已经过去那么久了。
师夜光看向慕慈:“司马承祯的意思是,他要带拱卫李隆基的那批禁军,来投靠李亨,然后在几乎全新的王朝里,再做一次禁军统领,天下第一——?”
慕慈点头:“我们会帮李亨。”
师夜光抬手擦起火石,点亮那盏素白的灯笼。灯火渐起,照映出太岁惨白的面色:“说到底,事到如今,谁帮谁还真不一定。”
他转身示意男子跟上,一路牵着马儿,向山下灯火通明的营地慢慢行去。
“你答应?”
“我也需要司马承祯帮我,回长安。”
很久以前的长安城,他和司马承祯是以养父子之名相处的。因为他需要绣宫一品天下第一坊的力量,帮他掩盖太岁星命的震慑。司马承祯毕竟是叶法善的师弟,赵星痕稍稍有些忌惮的师叔。有这位名义上也算长辈却只比他年长十岁的人在,毫无根基又命中孤桀的师夜光终究更易在长安站稳脚跟。
随后……大明宫变乱,太子瑛扯入其中,贺兰重伤他师夜光,而赵星痕伤了八重雪,司马承祯在其后推波助澜……他们终于彻底决裂。
正是从那时开始,太岁已经不仅仅是个笑称,而变成了合乎其实力的真正称谓。国之太岁,一箭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