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张居正跟肃肃都是有抱负的人,又都站在裕王的阵营,暂时应该会比较河蟹的。但是张是徐阶的门生,肃肃是高拱滴门生,徐阁老当了首辅之后没少与高拱你来我往的明争暗斗,不知道肃肃跟张会不会在那时分道扬镳?咳咳,让偶推断一下,肃肃是穿来的肯定知道张大人未来的成就对吧,高拱一直想拉拢张居正对吧,徐阶对肃肃的印象也不错对吧——所以,在高拱和徐阶你争我夺的时候,肃肃与张大人也许不会走得太近,但是应该关系不会太糟,也许还会互相欣赏。但是,当高拱下去之后,张居正和肃肃可能就会产生分歧甚至争斗。张大人跋扈的性格,未必能容得下另一个人站在与他同等重要的位置,他需要的从来只是下属;更重要的是,张大人是地地道道的明代人,他虽然很有能力,但是不代表他有肃肃的眼光。所以政见不和——尽管分歧的程度如何不好预测——一定会出现,可能是细节,可能是大局。而张大人,显然绝对不会对异见者手软。
      再补充一句,历史上的张大人之所以能掌控朝政那么久,跟李太后的支持有关系。说李太后与张居正有暧昧之类的吧,偶不太信这个。我对李太后的印象吧,首先,这个女人是很幸运的,因为她生下了朱翊钧(好吧就是我们的小包子,说朱翊钧感觉就是在说历史上那个N久不上朝还莫名其妙地喜欢郑贵妃的那位童鞋,冷冰冰地,说小包子就感觉很有爱)。我认认真真地看过《明史》中后妃的传记,感觉李太后还是个挺厚道的人——这不妨碍她有手腕。因为她的儿子继位后,她对隆庆的皇后还是很尊重的。也许她掌着实权,但是就算是做个样子,她还是符合明朝对于圣母皇太后的要求,不像是朱见深的生母周贵妃,仗着自己的儿子在位,就想违逆已过世的老公的遗言,把老公原配皇后的棺椁迁出,换上自己的。再者,万历嫌弃太子朱常洛的生母恭妃是宫女,李太后发怒说:“你也是宫女的儿子!”不知道为什么,看到这一节之后对李太后的感觉很不错。但是,这些并不能掩盖一个事实,李太后出身不算好,她幼年时不曾受过很好的教育(这不能怪她,人是无法选择出身的),她对于张居正,几乎有一种盲从盲信的崇拜。有人说是这俩人有暧昧,我感觉不像。李太后应该就像是很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一样,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成长,又头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无法为孩子提供最正确的引导,所以索性让孩子一切听老师的。我认为这应该比较贴近李太后与张大人的状况。说远了,我的意思是,按照我的说法,历史上李太后为儿子找的可以全心全意信任的老师显然是张居正,而这回,因为我们肃肃穿过去,这个老师滴人选可不可能改变呢?如果改变,肃肃位高权重,张大人如果与肃肃还合得来,也许会所为极为出色的副手。或者,即使主张相近,由别人发号施令毕竟不如自己做主,张大人把肃肃当做是自己实现抱负的障碍,努力铲除——当然肃肃在猪脚光环的笼罩和小包子童鞋爱的关怀双重作用之下显然不会是被铲除的一方。如果老师的人选仍然是张居正,小包子不会像历史上那样全心全意地服从母亲信着张师傅,因为在他心里还有一个比自己生命更重要滴肃肃。张大人肯定会觉得肃肃碍眼,结局,清扫——情节由张大人展开,被清扫的结局由张大人承受。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就是肃肃与张大人惺惺相惜共同完成改革,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大明。如果按照偶对张大人性格的印象呢,最后一种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但是,首先,偶对张大人性格的判断不一定是正确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历史学家写的时候,不知道多少真相已经被掩埋了,而读者的接受又受到读者的接受心境等作用的影响,发生忠于读者感官的异变与还原,所以说,被偶还原的张大人,是偶心中的张大人,不是镜子心中的张大人,更不是历史上的张大人;其次,小说的创作原本就不是历史的还原,况且镜子笔下的历史还是被肃肃给蝴蝶了的历史,张大人到底是个什么样滴人呢?这个事镜子说了算的。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