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看到一個評「女主角和畜生交好,比苟且偷生還不如」之流的評論,忍不住,提早寫了心得。(照說不該現在寫,要國考了,可就是忍不住跳出來)
.
回那某位版友,動物也是有感情的,人類也許是地球的主宰,但並不是什麼萬物之靈、唯一擁有情感的高等生物。如果堅持認為只有人類有感情,其他動物都是畜生、都是沒有思考與智慧的機器的話,那這樣的想法卻是有點和殖民時代人種優越論一樣狹隘了。
.
事實上越看到後面,我越不把這篇文當作BG,因為尼克根本不是人,他甚至也不「擬人」,他其實就是動物或是怪物或是外星人或是山頂洞人—不知道他算哪種,因為作者並沒有把他的文明與智慧給說死—他畢竟就還是未知的外星生物。
.
但我覺得這篇文難得的就是在此孤絕情境下,討論人類情感的極限。
.
女性天生對「愛」敏感與渴求,這是眾多言情小說產生的驅動力。但眾多翻模量產的言情小說,終究只是一次次重複說過的故事、討論熟悉的範疇。如果女性真的想要深究「愛情」究竟是怎樣「本質」的存在,這時可能就會需要個極端的情境,來幫我們一層層汰煉事物的表象,顯露它所留下的核心構成。
.
「愛情」是個什麼東西? 它至少需要什麼條件才能成立? 或是說,滿足了什麼條件它也會被意外觸發? 還有,有什麼我們以為很重要的要素其實根本不是它的必要條件嗎? 這故事,其實也可以看成是探討這些。
.
這本小說將女主角放到一個文明滅絕的末世,流落異地,生存環境嚴酷,寂寞、恐懼、絕望不時襲上心頭,她在崩潰的邊緣,而且遭遇了類似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心理壓力。這多方限制條件交錯之下,使這篇故事的探討主旨—愛情—也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有很多樣的文本解釋。
.
什麼是愛情? 愛情一定是我們平常所認定的那個形式嗎? 愛情的要件是什麼? 同文同種的交合算是個門檻嗎? 如果不是,如果異種相戀真的存在了,那又是什麼要素造成了這個極端不尋常的事實? 是因為孤絕的情境? 因為對方在絕境中給予的少許善意? 還是更根本的安全感的給予? 生存的依附? 所以說,群居的習慣和生存的依賴成為愛情的要件嗎? 還是說這樣也不夠,還必須加上情感的溝通與交流?
.
所以女主角到底是以一個群居動物的本能在尋找「同伴」,還是以一個女人的需要在尋找「男人」? 尼克到底是她的「寵物」還是「丈夫」? 回味一下文中的故事情節描述,你會發現答案都不是絕對的。
.
這就是本文絕妙的地方,經過這樣的探討和質疑,會發現「愛情」這種概念、愛情中雙方必須扮演的角色模式等要求…這些可能都是文明社會的產物,甚至某些男女愛情制式化的攻防戰也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在愛情的定義上,我們的定義可能和千年前一個女子的定義有決定性的不同。雖然並不真的天真地以為愛情完全就是「一見鍾情」,但我也是首次在一個文裡面那麼心驚的發現外在環境、當事者心境、處境和物質條件對「愛情」形成的決定性影響力。看上去它在顛覆愛情的固有地位,將它放到極限處境上去質疑,但這樣的劇情可以說是非常戲劇性,相當具有思辨性,很精采。
.
或者說更根本的,與其說這是個愛情故事,其實我更傾向於把它定義成是一個「存在主義式的荒島漂流生存故事」。它甚至不是在談「愛情」,它只是在談人在孤獨的絕境時,和另一個生物互相依靠、尋求溫暖的一個普世高貴的美好情操罷了。
.
有些東西或許就是「情」,是能夠溝通的不同生物之間,共有的對於善意的需求與回饋,它通常發生在具有神經系統的群居性的高等智慧生物之間,而且不是隨意可以得到的。例如,為什麼狗可以輕易讀懂人的表情,人也可以讀懂狗的喜怒。反之,人和熊、狼,或其他動物就沒有這種溝通能力呢? 這是千萬年來人狗共同演化的禮物,或者至少,我們不能否認人對於和其他生物的情感交流一直以來並不排斥,並認為那是美好與可貴的。所以,地球上並不是除了人,就只剩下「畜生」了。抱持這樣的評價與想法去檢視女主的作為,這樣嚴謹卻狹隘的想法,不是會失掉很多生命體驗的豐潤內裏嗎?
.
這樣異種間交流的過程只要是懷抱著善意的情感與渴望,不管是溝通失敗的誤會還是溝通成功的欣喜,都是很可愛的題材,給人相當溫暖又耳目一新的感覺。要說世界的現代文學作品,也有人寫過這樣的故事,就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當然,本故事不是在寫《靈犬萊西》,它是試圖寫一個女性向小說,甚至在其中追尋驚世駭俗的異種戀情。這時作為讀者,別把它看成一個道德議題,該把它看成是一個人性檢視與衝突呈現的場景情境。只要寫得合理,這個情境將會大大的加深故事的不可預測性、矛盾衝突、結局走向的多變性、內涵深度與挑戰難度。
.
女主角選擇了尼克,除了因為這是處在末日的極端情況下,也是因為作者還沒把尼克森人的智慧與文明完全揭露,所以任何可能目前都是可能的,因為你並不清楚尼克森人的極限與能耐是到哪裡。所以女主在這過程中不斷自我調適、不斷自我說服,真是看了又敬佩又心疼。或說她為了生存,或說她為了追求幸福吧,她不斷調整自己的人類本位、自我中心,這樣的過程寫來可以說是很正面,很健康的想法,讓人看了也蠻高興的。但換個角度來說,也可說是很自欺欺人的想法,因為沒有人清楚這條道路通向何處,是不是一條不歸路? 所以這樣的故事讀來就讓人掙扎,這樣的文本解讀就非常具有多義性,反映的正是現實人生的不確定性、甜蜜生活下的荒涼本質與憂患隱憂。這故事的確是相當人性的,剝去了文明的外衣,我同時看到人類存在本質的荒涼和豐潤,我很少有看到這樣的題材與這樣的發揮深度。
.
總之就是這樣,目前女主角不斷想把對尼克的感覺變成她所熟悉的定義—所謂的愛情。而尼克呢? 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說「愛情」嘛,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我至少確定他對女主角是有「情」的。有些東西用文字無法描述,有些情感,用語言定義是無法規範與分類的,目前,就這樣吧。
.
所以說這本小說很有趣,它可以有很多義的解釋。你可以把它看成愛情小說,它可以很甜。但也可以換個角度切入,把它看成存在主義式的對人類的「情感與交流」、「生存意義與本質」的探討。誠如某版友質疑的「女主角苟且活著還有什麼必要」,可見作者塑造的孤絕情境確實已經觸動到了約束與支持人類存在的基本信念與價值觀了,所以使讀者產生困惑、質疑與不安。它確實寫到了那樣的深度,所以,我很有興趣觀察它的後續發展。
.
關於結局,我覺得,這個故事雖然有可以稱得上是浪漫主義的奇想與甜蜜的部分,但也有種隱隱的憂患與本質上的悲劇潛伏在下,不時流光一瞥。只是看作者想要將文章走向導入哪條河道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