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14章 ...

  •   大部分办公室都已熄灯,唯有支队分析室的窗户,还固执地亮着一片清辉,像夜航船前方孤独的灯塔。

      姜琏琏几乎把自己埋在了仪器和数据报告里,眼下两片淡青色的阴影诉说着连日的疲惫。

      摆着她面前的是最新缴获的“玛丽”样本,这种新型毒品比它的前身“蓝冰”更具“欺骗和诱惑”,像一条色彩艳丽的毒蛇,悄无声息地穿梭在这座城市。

      “锦姐,‘它’的化学结构太诡异了,稳定性高得不像话,代谢还快,常规检测很难抓现行。”姜琏琏揉着发胀的太阳穴,声音带着挫败,“就像……就像有个看不见的推手,在帮着它隐藏。”

      张锦坐在她对面的电脑前,屏幕的冷光映在她无瑕的侧脸上。

      她没有立刻回答,指尖在键盘上敲下一串复杂的指令,调出了一组对比数据图谱。“它的基底还是□□,但你看这里,”

      她用手指点了点屏幕上两个几乎重叠的峰值,“这个苯环结构的变化,还有这里引入的酯键,不是一般地下作坊能做出来的。需要一种非常特殊且高效的催化剂。”

      “催化剂?”姜琏琏凑近屏幕。

      “嗯。”张锦推了推滑落鼻梁的眼镜,语气是职业性的冷静,却带着一种抽丝剥茧的耐心,“你可以理解为化学反应里的‘媒人’。它本身不参与最终构成,却能极大地降低反应条件,提高效率和纯度,

      ——甚至改变反应路径。那么合成‘红色玛丽’的关键,就在于找到了我们目前还尚未明确的催化剂。就是它让原本复杂危险的制备过程,变得……‘平民化’了。”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姜琏琏年轻却坚毅的脸庞:“找到这个催化剂,就等于找到了他们可能的核心原料供应商,甚至是那个隐藏在幕后的化学师。这是我们目前最关键的突破口。”

      姜琏琏眼中重新燃起了光,那是被知识和目标点亮的火焰。“我明白了,锦姐!我这就从可能的催化剂种类反向推导,筛查近期的化工原料异常流通记录!”

      看着重新投入战斗的小学妹,张锦嘴角几不可察地弯了一下。

      她欣赏这种头脑清晰、一点就透的年轻人。

      视线回到自己屏幕复杂的网络流量分析图上,一条看似无关的、通往境外服务器的加密数据流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需要时间,大量的时间。

      办公室里只剩下键盘敲击和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

      张锦感到眼睛有些干涩,她站起身,习惯性地走向角落的档案柜顶端——那里放着连接内部闭路电视信号的小型显示器。

      手在空中停顿了一瞬,像是经过了一番极其短暂的思想斗争,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按下了开关,飞快地将频道调至一个正在深夜重播《马大帅》的卫星电视台。

      屏幕上,「范伟」饰演的彪哥正用他那独特的口音说着台词,一股浓得化不开的东北市井烟火气瞬间冲淡了分析室里的冷峻。

      张锦迅速将音量调到近乎静音,只留画面无声地流淌。

      默默坐回位置,假装凝神看着数据,眼角的余光却不由自主地被剧情吸引,紧绷的神经奇异地松弛下来。

      “里头是羊皮,外面裹着布~”

      就在彪哥一个夸张的表情特写让她差点破功笑出声时,门外走廊突然传来了熟悉的、略带脚步声的响动,还有伴着一个哼着不成调东北小曲的声音。

      张锦像被踩了尾巴的猫,全身一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起遥控器,“啪”地关掉了显示器。

      动作快得几乎带起一阵风。

      转而迅速低头,抓起一份文件,假装在全神贯注地阅读,心脏却在胸腔里不争气地咚咚直跳。

      分析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廖繁春探进头来,发丝飘扬地散在肩头。她一眼就看到了并排坐着的张锦和姜琏琏,以及两人脸上显而易见的倦容。

      “哎妈呀,这都几点了,你俩还搁这儿修仙呢?”

      廖繁春的大嗓门瞬间填满了安静的空间。她手里提着两个保温袋,散发出诱人的食物香气。

      “廖姐!”姜琏琏抬起头,像看到了救星,鼻子用力吸了吸,“好香啊!”

      “那必须的!瞅你俩这都快熬成熊猫眼了,革命工作也得讲究可持续发展不是?”廖繁春笑着走进来,将保温袋放在空闲的桌子上,利落地打开。

      里面是两个标准的多层保温饭盒。

      她一层层揭开盖子,献宝似的:“喏,正宗东北锅包肉,酸甜开胃!还有地三鲜,下饭神器!我寻思你们食堂这个点早歇了,就回去鼓捣了点,快,趁热乎吃!”

      金黄的锅包肉挂着晶莹的芡汁,地三鲜油润鲜亮,浓郁的香气霸道地驱散了实验室里化学试剂的淡淡味道。

      姜琏琏欢呼一声,几乎要扑过去。

      张锦的视线从文件上移开,落在那些色彩鲜艳的菜肴上,又看向廖繁春,额角还沾着一点厨房忙碌后留下的薄汗,几缕碎发黏在颊边,眼神亮晶晶的,写满了“打十分”的期待。

      “不合规矩。”张锦垂下眼,声音清淡,“在分析室吃东西,容易污染样本和数据。”

      廖繁春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但立刻又振作起来,带着点赖皮:“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嘛!‘张老师’,吃饱了才有力气抓坏人啊!你看给琏琏饿的那眼睛都发直了都。”

      姜琏琏配合地用力点头,眼巴巴地看着张锦。

      张锦沉默了几秒,目光扫过那盘色泽诱人的锅包肉,喉间轻微地滚动了一下。

      她最终还是放下了文件,站起身,语气带着一丝无奈的纵容:“下不为例。”

      “得令!”廖繁春立刻眉开眼笑,手脚麻利地给两人分筷子。

      姜琏琏饿坏了,夹起一块锅包肉就塞进嘴里,被烫得直呵气也舍不得吐出来,含糊不清地赞美:“唔!好好食!廖姐你太厉害了!”

      张锦则优雅得多,她用筷子尖轻轻戳开一块地三鲜,茄子软烂,土豆绵密,青椒保持着脆爽,油润却不腻。细细品尝后,一种扎实而温暖的幸福感顺着味蕾蔓延开,驱散了冬夜的寒冷与疲惫。

      “咋样?‘张老师’,还合您口味不?”廖繁春凑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张锦,像等待评分的“选手”。

      张锦咽下食物,拿起旁边的纸巾擦了擦嘴角,才抬眼看向近在咫尺的、带着灶火气的脸庞。

      顿时心中微软,面上却不动声色,甚至故意带上了点技术骨干的拿腔拿调:“火候掌握尚可,油温控制得当,外酥里嫩。酸甜汁的比例也……还算精确。”

      廖繁春听得眼睛越来越亮。

      张锦却话锋一转,用她那双清冷的眸子看着廖繁春,提出了一个让旁边姜琏琏都差点噎住的要求:“不过,想得到更高的评价,你得用广城话,夸夸你自己的菜。”

      “啊?”廖繁春愣住了,指着自己的鼻子,“我?用白话?夸我自个儿做的东北菜?”

      姜琏琏在一旁憋笑憋得肩膀直抖。

      张锦微微颔首,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笑意,仿佛冰雪初融时折射的第一缕阳光。“入乡随俗嘛,廖警官不是一直想尽快融入吗?”

      廖繁春挠了挠头,脸上露出一副“这可是你让我说的”豁出去的表情。

      她清了清嗓子,努力回忆着这几天在街头巷尾学来的零星粤语,然后用一种极其蹩脚、充满东北味混合广城九声调的怪腔,一字一顿地大声说道:

      “我同你讲啊,我呢个锅包肉,真系——好鬼正!(我跟你说啊,我这个锅包肉,真是——超级棒!)”

      “呢个地三鲜,食过都话——靓到爆镜!(这个地三鲜,吃过都说——好得不得了!)”

      寂静的分析室里,这半生不熟的广城话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

      姜琏琏第一个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嘴里的饭粒差点喷出去,她赶紧捂住嘴,肩膀却控制不住地剧烈抖动。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