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 30 章 ...
-
第三十章咫尺光年
保送的消息,像一块投入庆城一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也漫过了“青矜同舟”的每个人。程磊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刘小锋和孙浩然嚷嚷着要他请客,而在这些真挚的祝贺中,有两份目光,于凌澈而言,重若千钧。
一份来自校园里那道最清丽的身影——张晚柠。
他们同在一条走廊,共用一个操场,甚至会在图书馆不期而遇。她依然是他记忆里最初的模样,干净,优秀,像一株沐浴在阳光下的百合。她会在他取得竞赛名次时,隔着人群对他微笑,会在偶然相遇时,轻声说一句“凌澈,恭喜你”。
然而,凌澈的回应,却是一种近乎笨拙的疏离。
他会微微颔首,目光与她接触一瞬便迅速移开,仿佛那光芒会灼伤他久居黑暗的眼睛。他会简短地回答“谢谢”,然后便借口离开,像个仓促的逃兵。他把她所有的善意和关注,都隔绝在了一层无形的、由自卑、创伤和现实压力构筑的壁垒之外。
张晚柠是照亮他黑暗生命的第一缕光,这点从未改变。但也正因如此,他无法容忍自己身上的污泥沾染这缕光。她走得那么早,没有见证他初中最不堪、最破碎的岁月,这让他与她之间,仿佛隔着一道时间的深渊。她属于他残存的、关于“美好”的想象,而他属于沉重、冰冷的现实。靠近,对他而言是一种奢望,对她,或许是一种玷污。
而与张晚柠的“遥不可及”相比,谢慕瑶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懂得。
她知晓他的一切。知晓他手臂上隐藏的旧痕,知晓董建国的存在,知晓高家那个华丽的泥潭。她从不点破,只是用行动无声地介入他狼狈的生活。
那份救他于楼顶绝望之夜的恩情,她只字不提。但她做的事情,却比任何言语都更有力量。她会在发现他胃疼时,默默递过一杯温热的牛奶;她会“恰好”多带一份营养均衡的早餐,在他因打工迟到而来不及吃饭时放在他桌上;她通过亲戚关系为董建国介绍那份门卫工作,只轻描淡写地说“举手之劳”。
她像一位技艺高超的舞者,始终保持着最恰当的距离。在他抑郁症最深重、周身散发着“生人勿近”气息时,她会敏锐地退开,给他足够的空间,却又在不远处默默守护,确保他不会彻底坠落的底线。她清楚张晚柠在凌澈心中的特殊地位,于是将自己的心意收敛得滴水不漏,完美地扮演着“朋友”的角色。
凌澈并非感受不到。谢慕瑶的温暖,是实实在在的,是他在寒风凛冽中能触摸到的唯一热源。这份温暖,不带任何评判,充满了理解与接纳。它不似月光清冷,更像冬日壁炉里稳定燃烧的火焰,让人安心。
但他依旧无法回应。
他的心,在过去许多年里,是一艘在惊涛骇浪中勉强不沉的破船。初中的全部力气,用来对抗内心的风暴,防止沉没。高中的全部力气,用来修补船体,寻找方向,艰难航行。他的船舱里,装满了生存的压舱石,再也容不下任何一丝浪漫的风帆。
他对张晚柠,是仰望,是封存于心底的净土。
他对谢慕瑶,是感激,是依赖,是近乎亲人般的信任。
他无法给予任何一个人承诺,甚至无法给予清晰的信号。他像一个在漫漫长夜里负重前行的旅人,能看到前方指引的星辰,也能感受到身旁篝火的温暖,但他不能停下,他的路途尚未抵达终点,肩上的重担让他无法伸出手去触碰任何一份美好。
所以,在庆城一中的校园里,他们维持着一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
凌澈沉默地前行。
张晚柠带着些许不解,安静地关注。
谢慕瑶带着全部的理解,坚定地守望。
未来在大学,当生存的压力不再那般致命,当新的环境让他得以喘息,这艘伤痕累累的船,是否才有机会修缮一新,鼓起风帆,决定是驶向那指引方向的星辰,还是停泊在给予他温暖的港湾?
凌澈不知道。他只知道,此刻,他仍需前行。
但庆幸的是,这段最黑暗的航程,他并非完全孤独。那星光与火焰,虽未拥有,却已是他贫瘠青春里,最慷慨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