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合作愉快 ...
-
清晨的街道上,自行车轮碾过湿漉漉的路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苏晏宁的车篮里放着面包,这是她凌晨六点起床做的,心中既有期待也有不安。
她不断在心里演练着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包括最坏的打算——被学校领导当场制止。
未名市三中的校门口已经有不少学生。
苏晏宁选择了一个不太显眼但人流必经的位置,支起一个小折叠桌,将面包整齐地摆放在上面。
旁边立着一个手写的小牌子:新品尝试,5元/个。
她表面上保持镇定,内心却在默默计算着时间,希望能在早自习开始前卖出尽可能多的面包。
最初几分钟,只有好奇的目光和窃窃私语,没有人真正上前。
苏晏宁并不着急,她安静地站在那里,其实内心早已波澜起伏。
每一个路过学生的目光都让她心跳加速,既期待他们驻足,又害怕被拒绝。
“这是什么?”终于,一个女生好奇地走过来。
苏晏宁心中一阵欣喜,但表面仍保持平静。
“桂花红豆面包,今天刚做的。”她微笑着回答,同时注意到女生眼中的犹豫。
女生小心地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起来:“好吃!给我拿一个吧。”
这一刻,苏晏宁内心的喜悦几乎要溢出来,但她只是礼貌地点头,收下第一笔收入。
有了开头,陆续有更多学生围过来。
不到十分钟,苏晏宁带来的十个面包已经卖出去七个。
她正在暗自高兴,一个严肃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让她的心猛地一沉。
“在干什么呢?”张主任皱着眉头站在她身后。
苏晏宁迅速镇定下来,告诉自己不能慌张。
“张主任早上好。”她礼貌地问候,“我在分享自己做的面包。”
其实内心已经在快速思考应对策略。
“学校不允许私自售卖物品,你不知道吗?”张主任的视线扫过桌上剩余的面包和那个收钱的小铁盒。
苏晏宁注意到他语气中的严厉,但她早有准备。
“我咨询过李老师,她说如果是社会实践性质的项目,可以特殊申请。我正准备今天提交申请材料。”她保持镇定,同时在心里感谢李老师事先的提醒。
张主任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这个转学生如此从容。
就在他要继续发难时,陈雨婷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张主任,苏同学刚转来,可能不太清楚规矩。但这些面包真的很好吃,我建议您也尝一尝。”
几个买了面包的学生也纷纷附和:“对啊主任,真的特别好吃!”
张主任的表情略有松动,苏晏宁趁机切下一块面包递过去:“请您指点。”
或许是众目睽睽之下不好再严厉,张主任接过面包尝了一口,表情微微变化。
他清了清嗓子:“味道……是不错。但规定就是规定,今天之内必须把申请材料交上来,否则不能再继续。明白吗?”
“明白,谢谢主任。”苏晏宁微微鞠躬。
张主任点点头,背着手走了。
围观的学生们松了口气,纷纷朝苏晏宁竖起大拇指。
“你真厉害,敢跟张主任这么说话。”陈雨婷佩服地说,“去年有个高三学长在校园里卖旧书,被张主任训得差点哭出来。”
苏晏宁笑了笑:“我只是在陈述事实。谢谢你刚才帮我解围。”
“不客气,以后我们就是同学了嘛。”陈雨婷看着她,“不过你真的要申请在学校卖点心?会很辛苦的。”
“嗯,需要赚点生活费。”苏晏宁简单地带过原因,将最后三个面包装好,递给陈雨婷一个,“请你吃,算是感谢。”
陈雨婷惊喜地接过:“谢谢!那我就不客气啦。”
早自习的预备铃响起,学生们纷纷涌向教学楼。
苏晏宁收起小桌,清点了一下早上的收入:五十元整。扣除成本,净赚约三十元。虽然不多,但是一个开始。
她抬头时,不经意间看到教学楼三层的窗户边,一个身影迅速闪开。
即使只是一瞥,她也认出那是江烬,心中不禁疑惑他为何会在那里观察她。
一天的课程对苏晏宁来说并不吃力。
省实验中学的教学进度比未名市三中快不少,很多内容她已经掌握。她利用课余生活写溪畔点心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
她注意到江烬整节课都没有抬头,但偶尔会望向窗外,似乎在思考什么。
放学铃响后,同学们纷纷收拾书包。苏晏宁注意到江烬第一个离开教室,没有看任何人一眼。
她不禁猜测他是否又要去水果店打工,心中暗暗希望他能来赴约。
“苏同学,要一起走吗?”陈雨婷热情地邀请。
“我今天还有点事,你先走吧。”
苏晏宁婉拒后,故意放慢收拾速度,等到教室里的人几乎走光了,才背着书包走向教导处找张主任。
她内心既期待又忐忑,不知道张主任会如何看待她的申请。
教导处里,张主任正在整理文件。
苏晏宁轻轻敲门,得到允许后走进去,从书包里取出一份精心准备的材料。
她注意到张主任看到计划书时眼中闪过的惊讶,这让她更加紧张。
“张主任,这是我申请的溪畔点心社会实践项目计划书。”她将材料递过去,语气恭敬却不失坚定,“包括项目可行性分析、卫生安全保障方案,以及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承诺书。”
张主任推了推眼镜,仔细翻阅着材料,眉头渐渐皱起:“苏同学,你的计划书写得很详细,但是……”
他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不解,“学校有贫困生助学金,如果你有困难,为什么不去申请呢?”
苏晏宁站得笔直,声音清晰而平静:“谢谢主任关心。但我认为,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价值,比直接接受资助更有意义。这个项目不仅能锻炼我的实践能力,还能帮助其他有需要的同学通过勤工俭学获得收入。”
她说这话时内心既坚定又忐忑,不知道这个理由能否说服主任。
她停顿了一下,注意到张主任的神情有所松动,又补充道:“而且我已经和李老师讨论过,她会担任项目的指导老师。我们会严格遵守学校规定,所有收入都会透明化管理,并愿意将利润的10%捐赠给学校的爱心基金。”
张主任沉吟片刻,最终在申请书上签了字:“好吧,你说服我了。”
苏晏宁内心涌起一阵喜悦,但她努力保持镇定。
“谢谢主任,我保证不会让您失望。”苏晏宁鞠躬道谢,小心地收好批准文件。
她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个消息告诉江烬,不知道他会有怎样的反应。
夕阳将食堂后的空地染成一片暖金色,苏晏宁独自坐在石凳上等待江烬。
她取出数学练习册,试图用解题来平复内心的波动。
当脚步声终于传来,她抬头对上江烬的目光,注意到他眼中带着惯有的戒备,但比昨日少了几分冷硬。
“嗨。”她故作轻松地打招呼,其实内心在仔细观察他的每一个反应。
“你怎么还在?”江烬惊讶地问。
心中盘算着她等了多久。
“我说了会等你。”苏晏宁拍拍身旁的石凳,“你手怎么样了?我有小医药箱,可以帮你消毒。”
她注意到江烬的犹豫,知道他还不习惯接受别人的帮助。
江烬犹豫了一下,还是坐了下来,伸出手。
伤口比昨天好些,但依然红肿。
苏晏宁低头仔细消毒,动作轻柔。
她能感觉到他的紧张,于是刻意放柔动作,希望让他放松一些。
“为什么找我?”他突然问,声音里带着不解和戒备。
苏晏宁没有抬头,继续手上的动作:“我需要一个帮手,而你需要一份比水果店更体面的工作。时薪十五,每天两小时,当天结算。”
她故意用理性的条件来打消他的疑虑。
“张主任不会同意的。”江烬语气肯定,内心却莫名生出一丝期待。
他知道张主任最讨厌学生在校内做生意,这个项目几乎不可能获批。
“他已经同意了。”苏晏宁轻描淡写地说,贴上创可贴。
她能感觉到江烬的震惊,这让她暗自松了口气。
江烬猛地抬头,眼中闪过难以置信的神色。
这怎么可能?张主任从来对这类事情都是斩钉截铁地拒绝。
“今天下午,我拿到了项目批准书。”苏晏宁从书包里取出一份文件,“溪畔点心不再是商业行为,而是正式的社会实践项目。我们会招募经济困难的同学勤工俭学,部分收益将设立助学基金。”
江烬接过文件,借着夕阳的余晖仔细阅读。
当看到张主任的亲笔签名和学校公章时,他的手指微微收紧,文件边缘泛起细微的褶皱。
他从未想过会有这样的机会,内心既震惊又感动,但更多的是不敢相信。
“你怎么说服他的?”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努力压抑着内心的波动。
“我告诉他,这个项目能帮助像你这样的学生。”苏晏宁轻声说,“既能获得收入,又能积累社会实践经验。而且……”她顿了顿,“我说服他让你做项目副组长。”
她说这话时内心既期待又紧张,不知道这个安排是否会伤害他的自尊。
江烬沉默了很久,久到夕阳又下沉了几分。
他内心在进行激烈的斗争,既渴望抓住这个机会,又害怕这只是一时的怜悯。
“为什么做到这个地步?”他的声音有些沙哑,试图掩饰内心的波动。
“因为我相信值得。”苏晏宁打开点心盒,递过一个豆沙面包,“所以,合作愉快?”
她真诚地看着他,希望他能感受到她的诚意。
江烬看着面包,又看看她,最终接过面包,很轻地点了下头:“好。”
“明天早自习前,学校门口见。”苏晏宁收拾东西,背起书包,“对了,我可以给你包早餐,豆沙馅的,对吗?”
她注意到他吃面包时细微的表情变化,猜测这可能是他喜欢的口味。
江烬微微一怔,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柔和。
他没想到她会注意到这种细节,内心泛起一丝暖意:“嗯。”
“记下了。”苏晏宁微笑,“明天见,江烬。”
她转身离去,步伐轻快,内心充满了对明天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