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铜铃声 ...

  •   午后的日头渐渐烈了,晒得院角的青石砖发烫。炎帝站在老槐树下,指尖随意一捻,便有簇火苗从干燥的空气里钻出来,在他掌心安静地跳动,连周遭的风都带着几分暖意。

      “引灵只是第一步,凝练才是根基。”

      他抬眼看向砚羽,掌心的火焰忽然拔高半寸,焰心由橘转青,热度骤然翻了倍,

      “你能让火灵现身,却像握着一把散沙——看着是团火,实则力不从心。真正的凝练,是把散沙烧成琉璃,让每一丝火灵都听你号令。”

      砚羽望着那簇青焰,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力量比清晨她引动的火鸟凝练得多,像颗沉甸甸的火种。

      她依言伸出手,从空气中引动火灵,指尖很快腾起一小团橘色火苗。

      “收。”

      炎帝吐出一个字。

      砚羽连忙收紧灵息,想把火苗攥得更实些,可那团火却像被捏疼的活物,“噗”地炸成一片火星。

      “不是用蛮力。”

      炎帝摇头,指尖的青焰忽然化作数道细细的火线,在他指间绕成个圆环,

      “火性烈,你越逼,它越躁。试着用灵息裹住它们,像用绸布缠紧线团,既要缠牢,又不能勒断丝线。”

      砚羽凝神,重新引动火灵。

      这次她放柔灵息,像捧着一捧温水般圈住那些跃动的火点,指尖的火苗渐渐稳定下来。

      她试着将灵息一点点向内收,火苗随之缩小,颜色却越来越深,从橘红变成赤红,最后竟泛出一点淡淡的金色。

      “这就对了。”

      炎帝眼中闪过赞许,

      “感受火灵在你灵息里流转,让它们顺着你的心意聚成一束。”

      砚羽依言催动灵息,那团金色火苗忽然化作一道细线,顺着她的指尖延伸出去,在半空弯出个小小的弧度。

      阳光照在细线上,竟折射出金属般的光泽,丝毫没有散逸的迹象。

      “好厉害!”

      院门口传来炎居的声音,他端着个陶碗站在那里,碗里飘出骨汤的香气,

      “小师妹这才练了半日,凝练的火候就赶上我当年练了一个月的水平了。”

      “少油嘴滑舌。”

      炎帝瞥了他一眼,转而对砚羽道,

      “再试试让凝练的火灵分形。”

      他指尖轻弹,那道火线便化作三簇小火苗,在半空排成个整齐的三角,

      “记住,分形不是把火灵劈开,是让你的灵息分出支流,每一股支流都带着同样的控制力。”

      砚羽盯着那三角火阵,指尖的金线忽然一颤,竟真的分出两道细流,化作三簇火苗。只是两侧的火苗明显比中间的微弱,形状也歪歪扭扭的。

      “已经很不错了。”

      炎帝散去火灵,

      “火系凝练最忌心急,每日卯时来此,我陪你练到辰时,先从单束凝练开始,什么时候能让火灵在你掌心凝成寸长的火针,且三刻钟不溃散,再学分形。”

      砚羽点头,掌心还残留着凝练火灵的灼热感,比清晨那松散的火鸟实在得多。

      她忽然明白,炎帝教她的不是如何让火灵“出现”,而是如何让火灵真正成为自己的力量——像工匠打磨铁器,一遍遍地锤炼,才能让散碎的铁砂变成锋利的刀刃。

      “先去喝碗汤吧。”

      炎帝指了指炎居手里的陶碗,“凝练耗损灵息,得补补。”

      砚羽接过汤碗,温热的骨汤滑入喉咙,带着灵犀兽独有的醇厚暖意。

      她看着碗里自己的倒影,忽然觉得那双眼眸里,除了执念,似乎还多了点别的东西——像此刻掌心未散的余温,沉静而坚定。

      院外的日头越发明媚,老槐树的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像是在为某个悄然生长的力量伴奏。

      三日后的清晨,砚羽刚将凝练的火灵凝成寸长的火针,炎帝便叫住了她。

      晨光透过他素色的衣袍,在青石地上投下温和的影子,手里那枚测灵的石头还带着昨夜的微凉。

      “你的灵质空间,我仔细看过了。”

      炎帝将石头递给她,石面在晨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

      “寻常人的灵质空间像个陶罐,只能装一种属性的灵息,装多了就会碎裂——就像水和火不能同处一个陶罐,否则只会相互冲撞,最后两败俱伤。”

      砚羽摸着石头,想起这些日子凝练火灵时,偶尔会感觉到灵质空间里似乎有股微弱的风灵在涌动,却从未与火灵起过冲突。

      她低头看向自己的掌心,那里仿佛还残留着金、木、水、火、土等多种元素灵息的触感。

      “但你不同。”

      炎帝的声音带着一丝郑重,

      “你的灵质空间像片无尽的原野,能容下所有属性的灵息,它们在里面各自生长,互不干扰。这是天赋,也是难题——我擅长火系凝练,能教你火灵的刚猛与炽烈,却教不了水灵的柔韧、木灵的生机。”

      砚羽愣住了,指尖的火针轻轻一颤,险些溃散。

      “别慌。”

      炎帝笑了笑,抬手揉了揉她的头发,

      “炎族的‘灵修院’里,有擅长其他属性的长老。水系的清砚长老可引江河湖海之水为己用,木系的苍禾长老能催发千年古木,雷系的震川长老能引九天惊雷,土系的厚垣长老能垒山填壑,风系的轻飏长老能御风千里……他们会教你如何打磨其他属性的灵息。”

      他指向部落中心的方向,那里隐约能看到一片错落的石屋,屋顶的铜铃在风中轻响:“灵修院就建在那里,每日辰时开课,你卯时先随我练火系,辰时再去灵修院学其他属性。”

      “可是……”

      砚羽有些犹豫,她想起那些属性相克的道理,

      “不同属性的灵息在体内流转,会不会互相冲撞?”

      “这就要靠你自己了。”

      炎帝取出一枚玉佩,玉色温润,上面刻着繁复的纹路,

      “这是‘调灵佩’,能帮你暂时稳住体内的灵息。但真正的调和之法,还得你自己摸索——就像原野上的河流与草木,看似不同,却能相互滋养,共同生长。”

      砚羽接过玉佩,触手生温,灵质空间里那些原本安静的元素灵息忽然轻轻震颤,像是在回应玉佩的气息。

      她忽然明白,炎帝要教她的不仅是力量,更是如何驾驭这份独一无二的天赋——让全属性不再是负担,而是最坚实的铠甲。

      “今日辰时,我带你去灵修院。”

      炎帝收回目光,眼底带着期许,

      “记住,能容纳万灵,便要学会驾驭万灵。这路或许比旁人难走,但走通了,便是无人能及的坦途。”

      砚羽握紧玉佩,指尖的火针在晨光下亮得惊人。

      她望着部落中心的方向,忽然想起小米曾说过,星星之所以璀璨,是因为能容纳无数种光芒。

      或许,她的灵质空间,就是一片等待被点亮的星空。

      院角的铜漏滴答作响,这一次,砚羽听出了几分跃动的节奏,像在为一段新的旅程倒计时。

      辰时的钟声刚掠过部落的上空,炎帝已带着砚羽站在灵修院的石门前。

      不同于炎帝居所的清雅,这里的院落开阔得惊人,青石铺就的空地上,随处可见正在练灵的族人——有人指尖凝着冰棱,在烈日下练穿刺;有人引着藤蔓缠绕周身,让叶片在肩头开出细碎的花;还有人脚下腾着气旋,身形在石桩间闪转如电,带起的风声猎猎作响。

      “这便是灵修院。”

      炎帝抬手推开石门,铜环碰撞的脆响惊动了檐下的飞鸟,

      “族群里的孩子到了能引灵的年纪,都会来这里修习。你虽特殊,却也该从基础学起。”

      话音刚落,一道清润的身影便从主屋走出。来人身着月白长衫,袖口绣着流动的水纹,行走时衣袂轻晃,竟像有水流在布料下悄悄涌动。正是清砚长老。

      “炎帝大人。”

      清砚长老拱手行礼,目光落在砚羽身上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这位便是你说的那位全属性的孩子?”

      “正是。”

      炎帝侧身让开,

      “小羽,见过清砚长老。今日先随长老学水灵基础,记住,水系讲究‘润’与‘透’,别用练火系的刚猛劲去碰。”

      砚羽连忙躬身行礼,掌心的调灵佩微微发烫,似乎在感应着清砚长老周身的水灵息。

      清砚长老笑着摆摆手,指尖轻弹,檐角滴落的晨露便化作一串水珠,在他掌心绕成个圆环:“不必多礼。来,让我看看你的底子。试着引些水灵息,不用凝练,能聚成水团便好。”

      砚羽依言凝神,灵质空间里的水灵像是早就等不及,顺着经脉涌向指尖。

      不过片刻,一团莹润的水球便在她掌心成形,阳光照在上面,能清晰地看到里面浮动的细微光点。

      “不错。”

      清砚长老眼中笑意更深,

      “灵息纯净,引动也顺畅。但你看——”

      他指尖轻点砚羽的水球,那水球忽然震颤起来,表面竟泛起细密的波纹,

      “你的水灵息里,藏着火灵的燥气。就像温水里掺了火星,看着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砚羽低头看去,果然见水球的边缘在悄悄蒸发,化作一缕极淡的白汽。她这才想起,方才练完火系便直接来了灵修院,灵息里还带着火灵的余温。

      “这便是多属性修行的难处。”

      清砚长老指尖再动,那串水珠忽然散开,化作细密的雨丝落在水球上,水球边缘的白汽顿时消散,

      “得学会让灵息‘归位’。练水时,便让火灵沉在灵质空间的最深处,像把烈阳藏进云层里。”

      他抬手一挥,院角的水缸忽然掀起一道水线,在空中弯出柔和的弧度,最后化作一支透明的水笔,在青石地上写下“柔”字。笔画间水汽流转,竟久久不涸。

      “今日便练这个。”

      清砚长老指着那个“柔”字,

      “用水灵在石上写字,什么时候能让笔画如活水般流动,且半个时辰不蒸发,就算过了第一关。”

      砚羽望着那水字,忽然想起炎帝说的“顺”字。

      她深吸一口气,试着将灵质空间里的火灵轻轻按捺下去,只引水灵息涌向指尖。这一次,掌心的水球不再发烫,触感温润如玉石。

      她抬手对着青石挥出,一道水线随之落下,却在石上晕开一片水渍,连个完整的“横”都写不出来。

      “太急了。”

      清砚长老站在一旁,声音像溪水流过卵石,

      “水灵要像丝线,既要连缀不断,又要轻柔贴附。你试着让灵息跟着石面的纹路走,别强行去‘画’。”

      砚羽点头,重新凝聚水线。这一次她放柔力道,让水线像羽毛般拂过青石,果然在石上留下一道纤细的水痕。虽依旧歪歪扭扭,却比刚才清晰了许多。

      日头渐渐升高,空地上的族人换了一波又一波,砚羽始终站在青石前,一遍遍地练习着。掌心的调灵佩偶尔发烫,帮她抚平窜动的火灵;清砚长老也不催促,只是在她灵息紊乱时,便引来一道细流,轻轻拨正她的气息。

      直到正午的钟声响起,砚羽终于在石上写出个像样的“柔”字。水笔画虽仍有断续,却真的如清砚长老所说,带着流动的意态,在烈日下坚持了一炷香的时间。

      “很好。”

      清砚长老颔首,

      “明日此时再来,我教你如何让水灵息穿透硬物。”

      砚羽拱手行礼,转身时见炎帝不知何时已站在院门口,手里还提着个食盒。晨光褪去后,他周身的灵息更显沉稳,像藏着熔岩的山峦。

      “看来第一课不算难。”

      炎帝将食盒递给她,里面是温热的麦饼和灵果,

      “清砚长老最擅以水养灵,跟着他学,你会明白水灵不止有柔韧,更有穿石裂岩的力量。”

      砚羽接过食盒,指尖还带着水灵的湿意。她望着灵修院里此起彼伏的灵光——木灵的青、雷灵的紫、土灵的黄,与自己灵质空间里的色彩渐渐重合。

      原来这片原野,真的能容下万种风光。

      她咬了口麦饼,清甜的滋味混着水灵的润意漫开,忽然觉得那藏在心底的执念,似乎也跟着轻快了些。

      或许不用等太久,她就能带着足够的力量,去寻回属于自己的那颗“星”。

      灵修院的铜铃又响了,这一次,砚羽听出了成长的声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0章 铜铃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