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 录取通知书·夹着漫画的信封 ...
-
七月的蝉鸣把老槐树的影子烤得发脆,林小满蹲在邮筒前,指尖捏着朱仰起寄来的特快信封——牛皮纸边缘画着戴学士帽的鲨鱼,帽檐下露出半只眼睛,正盯着信封上的“中央美术学院”校徽。
“小星球收:你的宇航员已从‘鲨鱼理工大学’发来贺电——附带独家绘制的‘录取分镜’,记得先看漫画再拆通知书。” 信封背面的涂鸦里,鲨鱼宇航员站在火箭上,尾巴缠着写有“985”的彩带,旁边是捧着录取通知书的小星球,裙摆飘成星星轨迹。
拆开信封,最先滑落的是张手绘漫画——四格分镜记录了她收到通知书的场景:第一格是她蹲在邮筒前搓手的背影,书包上的小星球挂件在阳光下闪着光;第二格是信封裂开瞬间,飞出无数张他们传过的纸条,每张纸条都变成了会飞的星星;第三格是她捧着通知书转圈,裙摆扫过老槐树下的星星贴纸;第四格是鲨鱼宇航员隔着星空比心,配文“恭喜小星球登陆‘艺术星系’,鲨鱼已在‘理工星系’备好星星桥”。
漫画背面用红笔标着“重要提示”:“通知书第17页夹着‘跨星系联络卡’,第52页藏着你画的鲨鱼书签——记得检查每一页,你的宇航员把思念折进了纸缝里。” 林小满忽然想起高考前他说的“录取通知书要当‘星际地图’”,此刻看着漫画里的细节,忽然觉得每个格子都藏着他趴在桌上画画的侧影——台灯把他的睫毛影子投在纸上,笔尖在“小星球转圈”的裙摆处反复修改,直到画出最像星光的弧度。
真正的录取通知书带着油墨的淡香,第17页果然夹着张烫金卡片——正面是中央美院的校徽,背面用银漆画着小星球的公转轨道,轨道上写着他们的专属暗号:“每周六晚8点,天台星空会议——鲨鱼用望远镜,小星球用画笔,同步更新星际日志。” 卡片边缘缀着细小的星星亮片,轻轻晃动时,会在通知书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他说的“把星光揉进纸里”。
翻到第52页,鲨鱼书签从纸间滑落——硬卡纸剪成的鲨鱼形状,背鳍处刻着她的名字“小满”,肚子上画着她最爱的星空纹样,而鲨鱼嘴里咬着的,是支迷你画笔,笔杆上写着“给我的‘星系画师’”。她忽然想起高三那年,他总说“你的画笔是小星球的飞船”,此刻摸着书签上的刻痕,忽然觉得那些在画室熬夜的日子,都因为有他的漫画陪伴,而变得不再孤单。
手机忽然震动,朱仰起的视频电话弹出来——他站在老槐树下,手里举着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封面上的鲨鱼头套被他改成了宇航员头盔,“看,我的‘理工星系通行证’——特意在封面画了你的小星球,让所有人知道,鲨鱼的小宇宙里,永远有颗会画画的星。”
镜头扫过他的通知书内页,林小满看见每段文字旁都画着小鲨鱼与小星球的简笔画:在“自动化专业”旁,鲨鱼正用机械臂给小星球装星星灯;在“军训安排”旁,小星球给鲨鱼画了带防晒指数的宇航员面罩;而在“报到日期”旁,画着两颗星星在日历上跳跃,配文“8月20日,记得带铁盒来‘星际港口’——鲨鱼攒了10颗新的星星贴纸”。
“其实我偷偷去了趟你的画室。”朱仰起忽然把镜头转向画室窗台——那里摆着他送的鲨鱼台灯,灯罩上贴着她画的小星球,旁边是他们一起用过的画架,画架上还留着未擦的颜料痕迹,“看,你去年画的‘鲨鱼宇航员’还在,我给它添了条‘录取彩带’,现在它是我们的‘星际信使’。”
林小满盯着画架上的涂鸦——鲨鱼宇航员的左手多了面小旗子,旗子上写着“小星球号,出发!”,忽然想起考前最后一次在画室见面,他蹲在地上帮她调钴蓝色颜料,说“这个颜色像你画星空时的眼睛”。此刻看着视频里的画室,忽然觉得那些共同度过的午后,都变成了录取通知书里的隐形印章,盖在每个“梦想成真”的字里行间。
“对了,奶奶给你织了新围巾。”朱仰起忽然跑回屋里,举着条蓝白相间的围巾——毛线纹里藏着小鲨鱼与小星球的图案,“她说‘去北方上学要护好脖子,鲨鱼和小星球一起织进毛线,就不怕冷了’。” 围巾边缘坠着银色的小铃铛,晃动时发出细碎的响声,像他们传纸条时纸页摩擦的声音。
林小满摸着手机屏幕上的围巾纹路,忽然想起高三那年冬天,奶奶的围巾陪她度过了无数个画速写的深夜。此刻看着这条新围巾,忽然觉得它不是简单的织物,而是把他们的故事、奶奶的温暖、还有对未来的期待,都织进了毛线的经纬里——就像朱仰起说的“毛线是会呼吸的星光”,每一针都带着熟悉的温度。
傍晚的风掀起窗帘,林小满把录取通知书铺在桌上,旁边是朱仰起的漫画和鲨鱼书签。阳光穿过书签的鲨鱼嘴,在通知书上投下道弯弯的光影,像小星球的微笑。她忽然想起漫画本里的“录取分镜”——那时她画了两个少年在星空下拆信封,旁边写着“原来梦想成真的瞬间,最想分享的人,早已把祝福藏进了每笔线条”。
手机再次震动,朱仰起发来张照片——他把两人的录取通知书叠在一起,中央美院的“美”字和鲨鱼理工的“工”字刚好拼成“星空”的形状,通知书边缘的涂鸦连起来,是小星球与鲨鱼手牵手走过银河。“看,我们的‘跨星系录取通知书’,”他的消息附了颗星星贴纸表情,“以后每年的录取纪念日,我们都把通知书拿出来,给彼此的画本添新的分镜好不好?”
林小满笑着点头,忽然想起铁盒里的录取漫画——那是她考前画的“如果考上”系列,此刻看着现实里的场景,忽然觉得梦想的重量,从来不是通知书上的校名,而是有个人愿意陪你把“如果”画成“果然”,把每个“期待”都变成“值得收藏的星光”。
这就是他们的第二十三个瞬间:在七月的蝉鸣里,在夹着漫画的录取通知书间,在老槐树的光影与毛线围巾的温度里。朱仰起和林小满用画笔与等待,让“梦想成真”有了更温暖的注脚——那些藏在通知书里的涂鸦、织进围巾的牵挂、视频里的画室细节,都是小宇宙里的“星际坐标”,让彼此知道:哪怕相隔千里,属于他们的星光,永远不会迷路。
夜风裹着槐花香飘进窗,鲨鱼书签在通知书上轻轻晃动。林小满看着书签肚子上的星空纹样,忽然觉得这场关于“录取通知书”的相遇,早已超越了“升学”的意义——它是他们给彼此的“星际通行证”,让两个走向不同星系的小宇宙,依然能凭着画里的暗号、毛线的温度、还有铁盒里的星星贴纸,在浩瀚的宇宙里,找到属于对方的光。
而故事,就在这张夹着漫画的信封里,翻开了新的篇章——就像通知书上的校徽会随着时光褪色,他们的星光,却会在彼此的画本里、在每周的星空会议里、在每次重逢的星星贴纸里,永远鲜活如初。毕竟,对于两颗互相照亮的星星来说,距离从来不是阻碍,而是让思念变成了更璀璨的创作素材,让每个“梦想成真”的瞬间,都有了双倍的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