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Chapter1·同桌 ...

  •   青春是一场永不停歌的相遇。像美的一塌糊涂的樱花花落成泥含蕴着下一次的盛开与灿烂。
      —宋沅
      宋沅站在教室门口,深吸了一口气。
      高一(3)班的门牌锃亮得晃眼,门内是嘈杂的喧闹声,新学期第一天的兴奋感几乎要从门缝里溢出来。她攥了攥书包带,指尖微微发白。
      “又是一个新环境。”她心想,这已经是第几次了?父亲工作的频繁调动让她习惯了转学,但从不习惯面对新班级的那一刻。每次推开那扇门,都像是独自一人踏上陌生舞台,台下全是审视的目光。
      她最终鼓起勇气推开门,教室里的喧嚣瞬间低了几分,几道目光扫过来,又很快转回去。宋沅低着头,快速扫视教室,找到唯一空着的座位——倒数第二排靠窗的位置。她快步走过去,放下书包,尽量避免与任何人对视。

      班主任还没到,同学们三三两两交谈着,显然有些人初中就相识。宋沅默默取出文具整齐摆好,目光落在窗外操场上。九月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有几个男生在打篮球。
      “看起来都不难相处。”她观察着,内心却泛起熟悉的疏离感。她知道这种第一印象往往不准确,就像上个学校,起初大家都友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总是那个“插班生”,永远处在圈子最外围。
      门被推开,一个身材高挑的男生走进来,带着漫不经心的笑意。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运动长裤,却莫名吸引了不少目光。几个男生招呼他,他随意地挥手回应,目光在教室里扫了一圈。
      宋沅立刻低下头,假装整理已经十分整齐的书本。脚步声却越来越近,最后停在了她旁边的空位。

      “请问这里有人吗?”声音清朗,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懒散。
      她抬起头,撞上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男生长相很出众,眉毛浓密,鼻梁高挺,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双眼睛,瞳仁比常人黑些,看人时总像是含着几分漫不经心的专注。
      “没、没有。”她下意识往窗边缩了缩。
      男生放下书包,大方地坐下,转头向她伸出手:“我是江旭。”
      “宋沅。”她轻声回答,快速碰了下他的指尖便收回手。
      “转学生?”他一边问一边从书包里掏出几本看起来崭新的课本。
      她点点头,不想多解释。这种问题总是让她不舒服,仿佛“转学生”是个标签,暗示着她与这里格格不入。
      江旭似乎没注意到她的拘谨,自顾自说着:“那你运气不错,分到我们班。老王——就是班主任,教数学的,人特别好玩,从来不拖堂。”
      宋沅只是点头,没有接话。她遇到过太多像江旭这样的人——天生受欢迎,轻松自在,永远处在每个圈子的中心。他们通常友善,但那种友善是泛泛的,从不会真正注意到角落里的她。
      班主任王老师这时走进教室,热闹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王老师是个微胖的中年男人,脸上带着笑,果然如江旭所说,看起来和蔼可亲。

      开学第一天的流程都差不多:自我介绍、强调纪律、鼓励大家迎接高中生活。宋沅专注地听着,余光却注意到江旭根本没在听讲,而是在课本空白页上画着什么。
      “现在我们来安排一下座位,”王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前是临时坐的,之后可能会调整。”
      宋沅心里一紧。她祈祷不要调整,不是因为喜欢这个同桌,而是不想再次成为被调来调去的那个“多余的人”。
      “宋沅同学是转学来的,江旭,你多照顾一下新同学。”王老师突然点名。
      几道目光又聚焦过来,她感觉脸颊发烫。最讨厌的就是这种特殊关注,仿佛她是个需要额外帮助的弱者。
      江旭倒是坦然,笑着应道:“保证完成任务。”
      宋沅抿紧嘴唇,心里对这位同桌的评分又降了几分。轻浮,爱出风头,典型的受欢迎男生。她已经能预见未来日子会有多难熬——不断有女生借故来找江旭说话,而她这个同桌则成了碍事的背景板。

      下课铃响,王老师刚走出教室,果然就有几个女生围到江旭桌旁。
      “江旭,暑假去哪玩了?”
      “看到班级名单上有你,太好了,我们又同班了!”
      “这位是新同学?叫什么名字呀?”
      最后这个问题明显是顺带问的,宋沅勉强笑了笑:“宋沅。”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宋沅是从榆市转来的,”江旭居然接话了,虽然宋沅很确定自己没告诉过他来自哪里,“听说那边夏天比我们这凉快多了,是真的吗?”
      所有目光突然集中到她身上,宋沅感到一阵窒息。她简短地回答:“差不多。”然后迅速站起身,“我去接水。”

      逃离教室的路上,她听见身后女生们重新开始和江旭说笑。果然如此,她心想。高中和初中没什么不同,她依然会是那个独来独往的宋沅。
      接水处排着队,她默默站在末尾,盘算着如何度过这三年。或许可以申请坐单独位置,或者干脆少说话,埋头学习就好。父亲说过这次调动应该是最后一次,意味着她终于可以在一个地方待到毕业。只要低调地度过,不惹麻烦,不引人注意——
      “你的水杯要满了。”
      声音从身后传来,宋沅猛地回过神,发现水已经溢了出来。她慌忙关掉水龙头,手忙脚乱地擦拭。
      江旭不知何时站在她身后,拿着自己的水杯。“想什么呢这么入神?”他问,语气随意得像是在和老朋友聊天。
      “没什么。”她简短回答,拧紧杯盖准备离开。
      “等一下,”江旭拦住她,“王老师让我带你熟悉校园,现在正好有空,要不要转转?”
      宋沅想拒绝,但江旭已经自顾自地开始介绍:“教学楼一共五层,我们年级在二到四层,教师办公室在每层尽头。图书馆在后面那栋楼,食堂在旁边,味道嘛...一般般,但比初中好点。”

      他边走边说,宋沅不得不跟上。令她意外的是,江旭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真的详细介绍了各个设施的位置和特点。
      “体育馆周五下午开放,可以借体育器材;图书馆三楼最安静,适合自习;小卖部课间人最多,要是想买什么东西最好提前一会儿去...”江旭如数家珍,说完自己笑了,“听起来我好像很熟悉逃课和偷懒的方法,是不是?”
      宋沅没接话,但嘴角不自觉弯了一下。江旭看到了这个微小的表情。
      “哇,原来你会笑啊。”他调侃道,“刚才在教室一脸严肃,我还以为你讨厌这个地方呢。”
      “没有,”宋沅轻声说,“只是...不太习惯。”
      江旭点点头,没有追问,这让宋沅稍稍放松。大多数人在听说她频繁转学会要么过度同情要么好奇地盘问,江旭的不过分关注反而让她舒服些。
      走回教室的路上,遇到几个同学打招呼,江旭都自然回应,偶尔介绍一句“这是宋沅,新同学”。没有人多问,自然地将她纳入点头致意的范围。这种低强度的社交让宋沅能够承受。
      也许,只是也许,这个同桌不会让她的日子更难熬。宋沅心里悄悄调整了对江旭的评分。

      第二天正式上课,宋沅早早到教室预习。她发现江旭的桌洞里塞着一本破旧的《百年孤独》,书页间夹着许多便签条。
      “你也看马尔克斯?”她忍不住问刚坐下的江旭。
      江旭愣了一下,随即笑起来:“难得有人认出这本书。是啊,暑假要求阅读书目,我看入迷了。”
      “最喜欢哪个部分?”
      “蕾梅黛丝升天的场景,魔幻得如此自然,”江旭眼睛亮起来,“你读过?”
      宋沅点头:“去年读的,最喜欢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制作小金鱼的部分,那种循环的孤独感。”
      两人聊了几分钟文学,直到上课铃响。宋沅惊讶地发现江旭不仅有深度,而且见解独特。这与她最初对他的“浮浅受欢迎男生”的判断大相径庭。
      数学课上,王老师讲解着函数概念,宋沅专注记笔记。突然她感觉手肘被轻轻碰了一下。
      “看窗外。”江旭低声说。
      宋沅抬头,看见一只小鸟停在窗台,歪着头仿佛在听课。她忍不住微笑,小鸟与她对视片刻,扑棱翅膀飞走了。
      “它比你听得还认真。”江旭调侃道,宋沅差点笑出声,赶紧捂住嘴。
      这节课后,宋沅对江旭的看法悄悄改变。他好像不只是表面看到的那样。

      周四下午的体育课是宋沅最担心的环节。集体活动总是暴露她孤僻的最佳时机。果然,当老师要求两人一组进行羽毛球练习时,同学们迅速配对,她又一次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宋沅,这边!”江旭的声音从场地另一端传来。他站在空着的场地上,挥着球拍,“咱俩一组吧。”
      她感激地走过去,至少避免了被老师分配的尴尬。
      江旭的羽毛球打得很好,但不断调整力度让她能接到球。几个回合后,宋沅放松下来,甚至开始享受运动流汗的感觉。
      “你打得不错啊,”江旭接住她一个险球,“以前练过?”
      “我爸爸是羽毛球教练,”宋沅回答,随即惊讶于自己主动透露个人信息,“小时候学过一点。”
      “难怪动作这么标准,”江旭说,“我姑且算是个业余爱好者,有空指点指点?”

      宋沅点头,突然意识到这是第一次有人不是因为同情或义务而邀请她参与什么。这种感觉陌生又温暖。
      周五的语文课上,老师突然进行随堂测验。宋沅发现自己忘带钢笔,常用的那支笔墨水正好用完。她焦急地翻找书包,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怎么了?”江旭低声问。
      “笔没水了...”她声音里带着恐慌。第一次测验就交白卷,老师会怎么想?同学会怎么看她?
      江旭二话不说,从笔袋里拿出一支备用笔递给她:“先用这个。”
      宋沅感激地接过,总算赶上测验。结束后,她归还笔并道谢。
      “留着吧,”江旭说,“我还有很多。高中生必备技能之一:随身带三支以上笔。”
      宋沅想说什么,但最后只是真诚地说了声“谢谢”。这支笔她后来一直留着,即使墨水用尽也没扔掉。
      周末过后,宋沅走进教室时惊讶地发现自己的课桌上放着一本《霍乱时期的爱情》。
      “看你喜欢马尔克斯,这本可能也合你口味,”江旭看似随意地说,“我看完了,借你。”
      宋沅小心拿起书,发现书页间有许多细致的批注。“这些都是你写的?”她问。
      “嗯,读的时候随便划的。别担心,都是用铅笔,你可以擦掉。”
      “不,我想留着,”宋沅说,“看起来比原文还有意思。”

      两人开始讨论起文学,从马尔克斯到其他拉美作家,再到他们最喜欢的中国作家。宋沅发现自己竟然能如此流畅地与人交谈,几乎忘记了自己通常的拘谨。
      这一周,宋沅观察到江旭在班级中的特殊地位。他似乎是那种天生就能跨越不同小团体的人,与学霸讨论问题,与运动健将打球,甚至与班上的“叛逆分子”也能说笑几句。但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固定的小圈子,总是游走于各个群体之间,保持着一丝微妙的距离感。
      周五放学时,宋沅正在收拾书包,听见几个女生围在江旭桌旁。
      “江旭,周末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吗?”
      “明天有场电影上映,一起去看吗?”
      “周日我们班几个同学去爬山,你来不来?”

      江旭笑着回应每一个邀请,但没有承诺参加任何活动。“可能去不了,这周末有点事。”他婉拒的方式既不让对方难堪,也不显得敷衍。
      同学们陆续离开后,教室里只剩下宋沅和江旭。宋沅忍不住好奇:“为什么拒绝所有邀请?”问出口后立刻后悔,这问题太私人了。
      江旭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你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
      宋沅犹豫一下,决定诚实以对:“看起来是那种朋友很多,到处受欢迎的人。”
      “看起来是的,”江旭笑了笑,笑容里有一丝宋沅从未见过的复杂情绪,“但事实上,我更喜欢独处。只是没人相信这件事。”
      宋沅怔住了,这话仿佛是她自己的心声。
      “为什么告诉我这个?”她轻声问。
      江旭耸肩:“因为你好像能理解。你看,大多数人认为要么合群要么孤僻,非此即彼。但有些人处在中间地带——可以融入,但选择独处。你也是这样的人,不是吗?”
      宋沅沉默良久,最后点头:“转学太多次,已经习惯不做长期投资的社交关系了。”
      “我不是因为转学,”江旭说,“只是觉得...表面的热闹填不满内在的空虚。宁可要一两个真正的连接,而不是一堆浮泛的关系。”
      这一刻,宋沅感到一种奇妙的共鸣。她从未想过会与江旭这样的人有如此相似的内心世界。
      “那本书,”她突然说,“《百年孤独》,你是真的喜欢,不是因为课程要求?”
      江旭笑了:“课程要求的是《红楼梦》,我额外读了马尔克斯。”
      两人相视而笑,某种默契在无声中建立。

      周六清晨的阳光透过体育馆高窗,在木地板上洒下斑驳的光影。宋沅握着羽毛球拍,感受着掌心微微的汗意。她没想到江旭会约她来打羽毛球,更没想到自己会如此爽快地答应。
      “准备好了吗?”场网对面的江旭笑着问,他轻松地颠着羽毛球,动作流畅自然。
      宋沅点点头,心里却有些打鼓。她父亲是羽毛球教练,从小耳濡目染,基础不差,但已经很久没正式打球了。更让她紧张的是与江旭单独相处——虽然已经成为同桌两个月,但这种课外活动还是第一次。
      第一个发球,宋沅稍显保守,球轻轻过网。江旭轻松回击,球速不快,明显是在试探她的水平。几个回合后,宋沅逐渐放松,开始展现真实的实力。一记精准的吊球让江旭措手不及。
      “哇,没想到你这么厉害!”江旭惊讶地赞叹,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宋沅心里泛起一丝小得意,父亲教的技巧果然没白费。随着比赛进行,他们不再试探,开始真正地较量。羽毛球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击球声在空旷的场馆中有节奏地回响。
      最让宋沅惊讶的是他们的默契。不需要言语,他们能预判对方的移动,配合得天衣无缝。江旭的进攻凌厉,但总会留出她能够到的空间;她的防守稳健,总能将球回到最佳位置。
      一场比赛结束,两人都汗流浃背,相视而笑。
      “你父亲教得真好,”江旭递来水瓶,“差点就打不过你了。”
      宋沅接过水,心里暖洋洋的。她从未想过能与别人分享这项父亲赋予她的技能,更没想到分享的对象会是江旭。
      坐在场边休息时,阳光正好洒在江旭带笑的侧脸上。宋沅突然意识到,这是她转学以来第一次感到完全放松自在——不再是被关注的转校生,不再是需要证明自己的新人,只是一个享受运动快乐的普通高中生。
      也许,真正的连接就是这样开始的——不是在教室里的刻意相处,而是在共同爱好中的自然默契。

      第二周周一,语文老师布置了小组作业:四人一组,完成一个文学项目。教室里立刻响起组队的声音,宋沅的心沉了下去。这是她最害怕的环节——公开的、无法避免的社交选择。
      果然,大多数同学迅速组队,她又一次被剩下来。连同另外两个看起来同样孤僻的同学,他们成了最后未被选择的三人。老师正准备强行分配,江旭突然举手。
      “老师,我们组还差一个人,”他说,指向身边的空位,“宋沅可以加入我们吗?”
      几个同学露出惊讶的表情,江旭原本的小组是班级里最受欢迎的几个人组成的。老师点头同意,宋沅拿起书包默默走过去,内心五味杂陈。
      课后,江旭的原组员明显不满。“为什么突然加她?”一个女生直言不讳地问,“我们本来四个人正好。”
      “项目需要多元化视角,”江旭轻松回答,“而且宋沅的文笔很好,能提升我们的作品质量。”
      等其他人离开后,宋沅直面江旭:“你不必这样做。我知道你是在可怜我。”
      江旭摇头:“不是可怜。是认可。我读过你的周记——老师上次投影时展示的——写得很有深度。我们组需要这种深度。”
      宋沅愣住,这是第一次有人不是因为同情而是因为认可而选择她。
      项目进行过程中,宋沅确实提出了独特的视角,使他们的作品脱颖而出。最终小组获得高分,连最初不满的组员也向她表示感谢。

      那天放学,宋沅对江旭说:“谢谢你坚持让我加入。”
      江旭看着她:“你知道吗?有时候接受帮助不是软弱,允许别人了解你也不是脆弱。也许,只是也许,不是每个人都会让你失望。”
      宋沅思考着这句话,突然问:“那你为什么不让很多人了解你?”
      江旭笑了,这次是真诚的、没有任何伪装的笑容:“说的对。所以我们算是扯平了?”
      宋沅也笑了:“算是吧。”

      随着时间的推移,宋沅发现自己开始期待上学。她仍然不是社交达人,但通过与江旭的连接,她逐渐被班级接纳。有人开始主动与她交谈,邀请她共进午餐,甚至请教学习问题。
      她发现江旭有个习惯:每天下午会在操场边一棵大树下独自看书。有时是文学经典,有时是科幻小说,甚至偶尔有哲学著作。这是他不为人知的一面——那个热爱阅读和思考的江旭,与课堂上漫不经心的形象判若两人。
      一天下午,宋沅鼓起勇气走向那棵树。“介意我坐在你旁边吗吗?”她问。
      江旭抬头,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当然不。”
      他们并排坐着,各自阅读,偶尔分享有趣的段落。不需要太多言语,这种安静的共处对两人来说都足够舒适。
      “你知道吗,”某天江旭突然说,“我以为高中还会像初中一样,表面上朋友很多,但实际上...”他没说完,但宋沅理解。
      “我以为我会一直是个局外人,”宋沅接话,“永远在群体之外观察,但从不真正参与。”
      “现在呢?”
      “现在觉得...也许可以有第三种方式。不是完全融入,也不是完全孤立。而是找到一两个能理解你本质的人,然后以这个连接为锚点,与世界保持适度的关联。”
      江旭微笑:“说得真好。”

      十月中旬,学校要举办文化节,每个班需要准备展位。宋沅被分配到与江旭一起负责文学角。他们花了许多课余时间一起策划、布置。
      最后一天布展时,其他同学陆续离开,只剩下他们俩完成收尾工作。夕阳透过窗户洒进展厅,给一切镀上金色光辉。
      “看起来不错,”江旭后退几步欣赏他们的成果,“比我想象的好。”
      宋沅点头:“其实...我原本很害怕开学。”
      “看出来了,”江旭轻笑,“你第一天看起来像是随时要逃跑。”
      “那你为什么...?”宋沅没问完,但江旭理解。
      他思考片刻:“可能因为认出同类吧。表面上我们很不同——你安静,我外向。但本质上,我们都保留着一部分自己不轻易示人。”

      宋沅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做了个她从未想过会做的举动——她主动拥抱了江旭,很快松开。“谢谢你,”她说,“谢谢你成为我的同桌。”
      江旭略显惊讶,随后笑容温暖:“不客气。也谢谢你没有因为我表面的样子而判断我。”
      文化节当天,他们的文学角大获成功。许多同学和老师驻足欣赏,称赞创意和深度。宋沅第一次感受到被认可的喜悦,不是作为“转学生”,而是作为她自己。
      活动结束后,宋沅和江旭坐在空下来的展区休息。宋沅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包裹:“给你,表示感谢。”
      江旭打开,是一本精装版《百年孤独》和一支质量很好的钢笔。
      “笔是还你的,书是...分享的。”宋沅解释。
      江旭感动地笑了:“其实,开学第一天我不是偶然坐在你旁边的。”
      宋沅疑惑地看着他。
      “王老师提前告诉我会有转学生,请我多关照。我看到你站在门口,那么紧张却又强装镇定...我想,也许你需要的不只是表面的欢迎,而是真正的理解。”
      宋沅怔住,随后缓缓笑了:“所以你是被指派的任务?”
      “开始时是,”江旭承认,“但后来不是了。我发现你有趣、聪明,有着惊人的内在世界。现在是我感谢命运——或者说王老师——让我们成为同桌。”

      宋沅感觉心中最后一道防线悄然融化。也许父亲的工作调动不全是坏事,也许频繁转学教会她的不是永远疏离,而是识别那些值得连接的珍贵灵魂。
      “下周要调座位了,”她说,声音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王老师说可能会重新安排。”
      江旭看着她:“你想换吗?”
      宋沅毫不犹豫地摇头。
      “我也不想,”江旭微笑,“所以我已经跟王老师申请,我们就继续同桌吧。我说你需要我的‘帮助’,而实际上...”
      “实际上我们需要彼此的陪伴。”宋沅接完他的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止于盛夏》全文已完结 下一本写《絮落不见影》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