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Chapter10·发烧 ...
-
九月的梨市,夏末余热未消,秋意却已悄然渗透。高二开学刚刚两周,新学期的紧张节奏已经全面展开。分科后的班级重组带来了新面孔和新氛围,课程难度明显提升,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宋沅选择的是文科班,与江旭所在的理科班在同一层楼,但中间隔了几个教室。虽然不能像高一那样朝夕相处,但他们仍然保持着每天见面聊天的习惯——课间在走廊相遇,中午一起吃饭,放学后偶尔一起自习。
这个周五早晨,宋沅醒来时感到一阵异常疲惫。头重脚轻,喉咙干涩,全身肌肉酸痛。她摸了摸自己的额头,似乎有些发热。
“可能是前几天熬夜预习的后果,”她对自己说,“撑过今天就周末了,可以好好休息。”
母亲注意到她脸色不好,关切地问:“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请假休息一天?”
宋沅摇摇头:“只是有点累,没事的。今天有重要的测验,不能缺席。”
这种坚持源于她一贯的自律,源于不想错过与江旭的约定——他们约好放学后一起去图书馆找高二的拓展资料。
走到学校的一路上,宋沅感觉脚步越来越沉重。阳光明明不算强烈,却刺得她眼睛发疼。周围的声音仿佛隔了一层膜,变得模糊而遥远。
教室里,她勉强集中注意力听课,但老师的讲解时远时近,笔记记得断断续续。同桌关切地问她是不是不舒服,她只是摇摇头,勉强微笑:“只是没睡好。”
课间休息时,她趴在桌上小憩,希望这样能恢复一些精力。但当上课铃再次响起时,她感到的不是恢复,而是更加明显的眩晕和乏力。
第二节课是历史,通常是她最喜欢的科目。但今天,老师的讲解仿佛来自很远的地方,她努力集中注意力,却感觉思维像陷入泥沼般迟缓。课本上的字迹时而清晰,时而模糊。
“宋沅,请你分析一下这个事件的影响。”老师突然点名。
她慌忙站起来,却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老师刚才讲了什么。全班的目光聚焦在她身上,让她感到一阵窒息般的尴尬。
“我...抱歉,我没听清问题。”她低声说,感觉脸颊发烫。
老师重复了问题,但她的大脑一片空白,连最基本的知识点都想不起来。最后只能尴尬地承认:“我不知道。”
坐下后,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羞愧和困惑。这是她熟悉且擅长的话题,怎么会完全无法回答?她从未在课堂上如此失态过。
课间,几个同学过来关心她。姜依依摸了摸她的额头,惊呼:“你好烫!肯定发烧了。”
沈楠建议:“去医务室看看吧,或者直接请假回家。”
宋沅仍然犹豫。她想到下午的测验,想到与江旭的约定,想到不想因为一点小病就缺席。
“撑到中午看看,”她说,“如果还不舒服再请假。”
然而情况在第四节课时明显恶化。她开始感到寒冷,尽管教室里闷热难耐。牙齿不由自主地打颤,书本上的字迹完全模糊成一片。她只能假装记笔记,实际上手已经颤抖得几乎握不住笔。
下课铃终于响起,同学们纷纷离开教室去吃午饭。宋沅却趴在桌上,没有力气移动。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在旋转,每一次呼吸都带来喉咙的灼痛。
“宋沅?不去吃饭吗?”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门口响起。
是江旭。他如约来找她一起吃午饭。
宋沅勉强抬起头,试图露出一个正常的表情,但显然失败了。江旭立刻皱起眉头走进教室,伸手探了探她的额头。
“你在发烧!”他的语气中带着担忧和一丝责备,“这么烫!为什么还在这里硬撑?”
“下午有测验...”她虚弱地解释,声音嘶哑得几乎听不见。
“测验可以补考,健康不能硬撑。”江旭的语气坚决,“我送你去医务室。”
他扶她站起来,但宋沅感到一阵天旋地转,几乎踉跄跌倒。江旭立刻改为更加稳固的支撑,几乎半抱着她走向医务室。
这段平时只需三分钟的路程,今天却感觉无比漫长。宋沅依靠在江旭身上,感受着他稳健的支持,心中既感激又羞愧。她不喜欢这种脆弱和无助的感觉,不喜欢成为别人的负担。
校医测量了她的体温——39.2度。“高烧,需要立即回家休息,可能还要去医院看看。”校医严肃地说。
在江旭的坚持和帮助下,宋沅联系了母亲,请了假,安排了回家。但母亲一时赶不过来,需要半小时后才能到学校。
“我陪你等。”江旭毫不犹豫地说。
医务室的床上,宋沅蜷缩着,高烧让她时而发冷时而发热。江旭坐在旁边,不时用冷毛巾帮她敷额,喂她喝水。
“其实你不用...”宋沅试图说话,却被江旭打断。
“别说话,保存体力。”他的语气温柔却坚定,“朋友就是这样互相照顾的,不是吗?”
这句话让宋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她多年的转学经历中,生病通常意味着独自忍受——因为不想给还不熟悉的人添麻烦,因为不想显得脆弱。她习惯了咬牙坚持,习惯了掩饰不适。
但今天,有人看穿了她的伪装,有人坚持要提供帮助,有人毫不犹豫地留下来陪伴。
母亲赶到后,感激地向江旭道谢,然后带宋沅去了医院。诊断是重感冒引发的高烧,需要休息和药物治疗。
整个周末,宋沅都在高烧和昏睡中度过。时而清醒,时而迷糊,每次醒来都能看到母亲关切的目光和准备好的药物与食物。
周日下午,高烧终于退去,留下的是虚弱和疲惫。她拿起手机,看到多条来自同学和老师的问候消息。最上面的是江旭的连续几条:
“怎么样?好点了吗?”
“需要什么吗?可以帮你送过去。”
“别忘了多喝水。”
简单的话语,却让宋沅感到被关心和惦记的温暖。她回复:“烧退了,好多了。谢谢你的帮助。”
几乎立刻,江旭回复了:“太好了!需要我帮你整理周五的笔记吗?我向文科班的朋友借了。”
这种细心和周到让宋沅眼眶发热。她确实在担心落下的课程,而江旭不仅想到了,还已经采取了行动。
周一,虽然已经退烧,但宋沅仍然虚弱无力。母亲坚持让她再休息一天,她也没有反对——这次生病让她意识到,有时候坚持不是坚强,而是愚蠢。
下午,门铃响了。母亲去开门,然后惊讶地叫宋沅:“你的同学来看你了。”
宋沅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看到江旭站在她房间门口,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和一袋水果。
“听说你好多了,来看看你。”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是周五和今天的笔记复印件。还有一些水果,听说维生素C对恢复有帮助。”
宋沅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她请江旭坐下,母亲体贴地端来茶水后离开了房间。
“其实你不用特意来的,”宋沅说,“我已经好多了。”
江旭摇头:“反正放学顺路。而且...”他顿了顿,“看到你那天那个样子,有点担心。”
两人聊了一会儿学校的近况,江旭简单讲解了她落下的课程内容。谈话间,宋沅注意到时间,惊讶地发现已经过去了近一小时。
“你不急着回家吗?”她问。
江旭笑了笑:“今天没什么事。其实...我有点话想跟你说。”
宋沅的心跳莫名加速:“什么话?”
江旭似乎有些犹豫,然后认真地说:“那天看到你病得那么严重还硬撑,我很...担心也很生气。不是生你的气,是气你不懂得照顾自己。”
他继续道:“我知道你习惯了独立,习惯了不给人添麻烦。但有时候,接受帮助不是软弱,而是智慧。真正的朋友不会觉得你是负担。”
这番话直击宋沅内心最深处的不安全感。她确实总是害怕成为负担,害怕依赖他人,害怕展现出脆弱的一面。这种心态源于多年的转学经历,她总是那个“新来的”,不敢有太多要求,不敢期待太多支持。
“我只是...不想麻烦别人。”她轻声说。
“那不是麻烦,”江旭的语气异常认真,“那是信任。你信任我,才会在我面前展现出脆弱。这对我来说...很重要。”
谈话间,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雨声柔和,房间里的气氛变得格外宁静。
江旭离开前,递给宋沅一个小纸袋:“这是给你的。等你完全恢复了再打开。”
第二天,宋沅感觉好多了,决定返校。虽然仍然虚弱,但已经能够正常活动。
一到学校,她就感受到了同学们的关心和问候。姜依依和沈楠详细告诉她落下的课程和作业,几个并不熟悉的同学也过来表达关心。这种集体温暖让她感到意外和感动。
课间,她在走廊遇到江旭。他看起来松了口气:“看到你恢复正常真好。”
“谢谢你的笔记和...一切。”宋沅说,突然想起那个未打开的小纸袋,“你给我的东西,我现在可以打开了吗?”
江旭点头,眼中有一丝期待。
宋沅打开纸袋,里面是一个手工制作的“康复卡”,画着可爱的图案和祝福语,还有一小包手工饼干。
“这是我妹妹帮忙做的,”江旭有些不好意思,“可能有点幼稚...”
“很可爱,”宋沅真诚地说,“谢谢你们。”
放学后,他们一起走出校门。雨后的空气清新湿润,夕阳透过云层洒下金色光芒。
“其实我一直在想,”宋沅开口,语气比平时更加坦诚,“我确实不擅长接受帮助。总是害怕成为负担,害怕让人失望。”
江旭安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多年的转学经历让我学会了独立,但也学会了过度保护自己。”她继续说,“谢谢你让我明白,真正的连接不仅在于分享,也在于接纳。
走到分别的路口,这次没有匆忙告别。两人站在夕阳余晖中,仿佛都在等待什么。
“明天见。”江旭最终说,语气中带着某种承诺。
“明天见。”宋沅回应,心中充满了温暖的期待。
回家的路上,宋沅思考着这次生病的经历。虽然身体痛苦,但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礼物——不仅是来自他人的关心,更是对自身心态的突破性认识。
她意识到,真正的坚强不是永远不展现脆弱,而是在脆弱时仍然保持开放和信任;真正的独立不是永远不依赖他人,而是在需要时懂得接受帮助。
这次高烧,烧退了她的固执,烧开了她的心防,让她看到了关系的另一种可能——不是完美的、永远强大的自己,而是真实的、有时脆弱但始终连接的自己。
当晚,宋沅在日记本上写下:“有时候,一场疾病不仅仅是一次身体的考验。它是一次内心的觉醒,是一次关系的试金石,是一次对自我保护的重新定义。它烧掉了我的伪装,留下了真实的连接。”
她合上日记,望向窗外。夜空清澈,星星格外明亮。
宋沅不再害怕展现脆弱,不再恐惧成为负担。因为她知道,真正的连接经得起脆弱和需要的考验,真正的友谊在互相扶持中变得更加牢固。
而这一切,始于一场意外的高烧,和一个毫不犹豫提供支持的朋友。
在那个初秋的夜晚,宋沅仿佛听到了心防崩塌的声音——不是轰然巨响,而是如同冰雪消融,悄然却彻底地改变着她的内心景观。
最好的部分在于,这种变化不是孤独发生的。有一个人,通过坚定的支持和真诚的话语,陪伴她度过了这段脆弱而珍贵的时光。
高二,因为这次经历而有了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