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为了忘却而纪念 ...
-
我不确定一个有些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是否适合做和文字打交道的事。之前我就发现,自己总是有写的冲动,后来证明的确就是些冲动而已。若要具化为文字,第一没那个时间和精力,第二没那个能力。没错,就是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不能让心底有完美主义倾向的冲动满足的这种矛盾。
从未梦想成为作家,却一直记得妈妈很久前说过的她曾认为自己想成为作家的事,一直记得爸爸当年用“沙柳”的笔名写些抒发文艺小青年内心情感的小诗的事。虽然二人后来都投身了教育事业,就算在报刊杂志上经常发表东西,却也真是“无关风月”,再不与文学沾边了。
除了身为女性,这一貌似理所当然应该表现的感情细腻点的先天条件,我不能从一直浸淫在数字符号的自己身上找到任何“文艺”的影子。“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时伤春”,一向是我的薄弱项。比起有意“切”一声的蔑视,更像是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的漠然。大一些后,每遇心中郁结却表达不出,也会经常羡慕那些把文字制于笔下的非我辈者。但自出生起就桎梏于体制中的我,做到的只是一次次忘掉这种失落,并训练自己习惯它。
在这所有名的理工院校泡到第四个年头了,大学生活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空落,甚至怀疑这个多少人梦里的福地对我毫不仁慈到像是揭示我一切弱点、从身体到心灵对我施加折磨的牢房。无数次地告诫自己,这种想法是多么的不负责任和浅薄短见,也试过一次次好像战胜了心里那个不知何时长出的恶魔。却总在不思议的时候瞬间被击垮,重新堕入黑暗思维的漩涡和看不到光的迷雾里,被困住被侵蚀,直到挣扎的动作也变得无力,呼救的声音也发不出。让我活到现在的是不知道为何总能飘出心底黑洞的——希望。无比窘迫的我,没有立锥之地的我,懦弱的我,失败的我,连我自己也不知道,那股若有若无却能在某个时候涌上心头的那股自信,从何而来。微弱如它,还不能驱散迷雾,照亮前途,却给我求生的理由,相信自己会变好的说不上是信念的存在。反复如我,却有坚持挺我之物,夫复何求?
~~~~~~~~~~~~~~~~~~~~~~~~~~~~~~~~~~~~~~~~~~~~~~~~~~~~~~~~~~~~~~~~~~~~~~~~~~~
一直想写个和自己的生活相关的故事,虽然平凡,可也希望能被记录。哭的我,笑的我,镇定的我,不知所措的我,还有身边的一切,背后的一切,渴望被挖掘,被明白。
性格里不知何时冒出了一种不太让人轻松的特质:不合自己心意的东西、观点,就要把它们通通抹杀。虽然只是心里这样想,实际并不这么做,但同样让人纳闷这样的自我是从何而来。反映到生活中,就是看不顺眼的人,一句话也不想同他讲,一个哪怕牵强的笑也懒得给;看书看到觉得不对的观点,就开始鄙视作者,进而哀叹这样的烂东西也能有这种普及度,可见出版业的水准低到了什么离谱的地步。结果就是,一直在遭遇不合己意的各种事,却无能为力,因为只会腹诽;或者还有虽然没完全推出因果关系,但现在想来应该有些缘由的类似抑郁症的症状。一切都憋在心里,烂在肚子里,大脑也时常要受不住这些乱麻的纠缠的样子,人不人鬼不鬼,只剩下不算光鲜亮丽只是看似正常的外壳,心里早成了吞噬了无数垃圾、毒物、瘴气的沼泽。
每每想要清洗,却总以半途而废收尾。一直以为自己蛮有毅力的,这种错误的自我认知大概又是把外力的作用错以为是自己的所为了吧,其实坚持不到底才是我的常态。这样也就说明了为什么那个和自己相关的故事甚至连构思的阶段都没有完成就一次次被腰斩。对自己相关的事都这样没有坚持,何况所谓“不相关”人士的呢?所以,就算是一度下决心要好好打理的博客里,也只存着几篇创作间隔从一天到半年不等的不成样的短随笔。从来没有故事。
再一想,便又要给这个结果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了:还是挑剔的完美主义作祟。能让自己满意的短篇故事不是自己能驾驭的,技巧上欠缺,就只能从字数上弥补;可是,故事一长就牵扯愈广,这线那线,这人那人,这事那事,而总是害怕出任何纰漏、引起任何不满的自己,怎么能在“业余时间”完成这种任务呢?
自我安慰也做了,可为什么还是这么心痛?也是,正好的年华里,怎么尽做这种好像死前忏悔自己功过是非的蠢事,像个白痴一样。现如今流通世上的“作品”,有几个是出自所谓职业作家的手笔?大家不都是在正轨生活之外另构筑一个小窝么?只顾自怨自艾,忽略了外面的世界,被迷雾挡了双眼,却连心也迟钝了。如果人的精神是一黑全黑的,那是怎么活到现在的?真是年轻呢。
文字用来表达,用来记录。而我之前写的,现在写的,将来有可能写的,都是为了忘却。忘掉自己曾受的和现在仍在经受的折磨,忘掉这段理应金灿灿实际却磨掉我几身皮的暗淡,忘掉这种窒息感,空落感,忘掉阳光照耀全身的温暖和黑夜笼罩一切的冷怖,忘掉这个自己……从我决定记录下一切,我就永远忘不掉这一切了;纪念是一种复习,以后的岁月会考你。为了忘却而纪念,忘却的或许只是这次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