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回 病丧分济情永结 相薨遭黜诗信连 ...

  •   诗曰: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紫绶或将军。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
      此为白居易《秦中吟》十篇中《轻肥》一首,便是说这怪异世界。若说如此世道,何处能寻得个公道处,或寄情天地,而受缚颢天;或遇不善,而罹冥蒙。
      便要说这白居易自改授京兆府尹户曹参军后,更逢哀戚。即于六年,母丧,故有服丧三年。则白居易长居于渭川。
      再说那元稹,所在江陵,始编诗集,理其诗文,八百余首,十体廿卷。年三十五,又处江南,水土难和,易发疟疾。平日致信,故白居易略知其患疟之状,遽寄药,于信中说道:“务要卧蓐养病,切勿劳累,安心服药。无奈你我相隔千里,难以寄情,日后便书信相连,无要忧心。”信即送至,元亦得药,故病中临案,立马书回信一封,聊表谢意。
      是年,适杜甫孙杜嗣业迁杜甫灵柩之偃师,又因元稹母郑氏,郑家有一郑云逹,为郑虔之侄,与杜甫为同辈,为元稹外祖父辈人物,故稹得阅杜诗数百,深知其人。嗣业家贫,迁柩经江陵,得遇元稹,因其亲,故又托元稹为其祖父新修墓志。元稹体略康健,即应下,即作墓志一篇,上评唐虞,周《诗》汉韵,亦引三曹,横槊赋诗,至于宋齐,梁陈衰浮,唐之诗才,亦有阙文,则杜诗见,铺陈明事,笔下豪迈,言语清律。是元之好吟,亦有家亲,得以受托撰之。
      自白居易丁母忧,元稹常寄信以晓情。从六年始,元稹月分数金,月寄予白。每逢分俸,元稹必修书一封。每有书信至,见书中文采斐然,常有诗论文论,同有报怨,时如孩提。而后,白居易亦作回书,常有题诗。元稹常唱和。四年,元稹路宿梁州,心忆白居易,一夜入梦,梦中似见身居曲江,白居易于前,及先前所见其弟白行简、李杓直同游,又至慈恩寺,故作《梁州梦》云: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同日,白居易、李十一果在曲江、慈恩寺。白居易心中亦有牵念,心系元稹,故为之测想。逢春日饮酒,闲时观花,折枝作筹。席间忆起元稹,估其许已至梁州,故题: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此日元稹果已至梁州。
      五年,元稹贬谪途中,白居易累疏无用,二人远道而去。元稹途经商州,是时三月廿四,本夜,见窗外桐花,轻轻明明,团团簇簇,心中又念白居易,临花扶枝,因作一诗,曰:
      微月照桐花,月微花漠漠。
      怨澹不胜情,低回拂帘幕。
      叶新阴影细,露重枝条弱。
      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
      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
      但感事暌违,非言官好恶。
      奏书金銮殿,步屣青龙阁。
      我在山馆中,满地桐花落。
      此为《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
      元和八年冬,白居易除服,便重去京城,入朝。后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十年,元稹自唐州返京,经蓝桥驿,遇刘禹锡、柳宗元、李景俭,四人各自拜见。元稹归京途中已作《桐花诗》及《西归绝句》二首,诗兴余存。恰四人宴饮一番。正闲时,元稹便置酒起身,向三人道:“如今各位在此,仆虽教各位使君略年少,不省事,却因来路上偶得两诗,趁着诗兴,仆欲同那各诗才一般,在这蓝桥驿的壁上留诗几言,以敬呈与各位。”在座一众便都叫好,元稹于是待到笔墨,便提笔,墙上写下七言律曰:
      泉溜才通疑夜磬,烧烟馀暖有春泥。
      千层玉帐铺松盖,五出银区印虎蹄。
      暗落金乌山渐黑,深埋粉堠路浑迷。
      心知魏阙无多地,十二琼楼百里西。
      书罢,搁笔,元稹便道:“此便作‘留呈梦得、子厚、致用’。”众人称道。
      翌日,元稹早早便要动身,刘禹锡便前来过问:“微之日后作何打算?此去京中,虽仍同从前须得谨慎,可其后想做何为,微之是否想过?”元稹便道:“此事只等上天之意,我此行便回靖安旧居里头住。路程遥远,请兄长代我向另二位辞行,此后便是有缘再见了。”刘禹锡应下,又说道:“若是相遇,亦可广交天下,此去便祝你得遇知心好友,不枉舟车。”元稹再拜谢,辞去。
      不日已至京中,元稹复又往旧居里住。正那时,见一熟悉身影,忆起当年登科时的样貌,上前一看,真是白居易。白居易见了元稹,又惊又喜,即上前抱臂,道:“多年未见,只是书信往来,不想微之已近变了样貌,况我已逾不惑。”元稹便道:“兄长何苦自作愁?正是仆回京不久,不如兄长同仆一道,游游这久违的京城,暇时更易再叙。”二人便驾马骈行,观景吟诗,好不乐哉。一夜二人围炉而坐,正侃到将来打算,元稹言道:“原要编个诗集,收集周边、才子的乐府、歌行,却不曾得空。”白居易道:“若有余时,即可行事,定有良机。”不日,元稹又授通州司马,诏催赴任,急辞前行,二人又别。
      是年六月初三清晨,天亦蒙昧,白居易已往朝中去,路上正遇宰相武元衡及其二仆,便于其后缓行。不料,一支冷箭放出,一仆遂倒,又一刺客持大棒,击倒马夫,伤相左腿,而后,将武相掀下马来,一刀刺心,后割其头颅而去。白居易见此情景,自是被吓得几近魂飞魄散。此日早朝不复。
      后白居易立上疏启奏,望寻其主使。奏表上,满朝文武,无只言片语。帝见白居易只一闲职官员,频频奏事,丞相等人一言不发,竟觉白顾事过多,自认为其居心求富贵,不予理会。又因武元衡与朝中文武政见相背,特此刁难。白氏主张缉凶,其余则辩驳,云:“刺客刺相,则此刺客绝非形单影只,得以进入长安,定难以捉摸,故应先暂搁一旁,无从追凶。”其后,白居易屡次上书,已至先于谏官禁言,帝怒,欲贬之为江表刺史。则王涯又进谣言:“白居易母因看花堕井而亡,白居易竟书《赏花》《新井》之诗,实乃大不孝,甚伤名教,不宜治郡。”于是又贬之为江州司马。
      赤心付流水,白居易心怀难言之怨,不得已前去江州。一路景色,皆无颜色。途径蓝桥驿暂歇。无意抬头一望,只见壁上题诗,有元稹署名,心中大喜,得以慰藉,即书《蓝桥驿见元九诗》: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舟渡往江州,心中抑郁,故白取出元稹诗数篇,满目微之字迹,便也算得见字如晤,即有《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初至江州,便又得元稹信一封,附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日余,元稹又修书一封,《叙诗寄乐天书》,仍同往常,共论诗文。后白居易则作《与元九书》以回之。
      无边世界,唯有与友相谈。即逢家丧,又遇国悲,非你我之所能左右,徒留悲戚。
      且说这世间是非,何以周全;人生苦短,何为杜康。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023.7.24~7.27)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章 第四回 病丧分济情永结 相薨遭黜诗信连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