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学习 相识 ...
-
辕儿自从拜师侯耀文先生,开始学习相声之后才算是真正开始了解相声段子里一直说的‘说’、‘学’、‘逗’、‘唱’到底是什么。每天辕儿都要起个大早开始吊嗓子,练气口,基本功也陆续的学了起来。
每天的生活都被排的满满的,索性辕儿也不是个活泼性子,是一个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的孩子,所以一直也这么练着。
就这样,在过年时辕儿经过了父亲母亲的考核,而李萧和王婉也在确认了孩子的兴趣后同意了辕儿学习相声这门传统艺术,他也越发的认真的学习着。
年后一日,石富宽老先生和他的弟子于谦先生来玫瑰园看师傅时,向引荐了一个人,一个不是很高的男人,辕儿在中午吃饭时才跟这个男人碰了面,也才看见这个男人的正脸,嗯,溜圆。
经过了于谦先生的介绍,辕儿这才跟他打了招呼认识了,这个男人叫郭德纲,天津人,是一位说相声的先生,现在在和于谦先生搭档,据说相当的优秀,只可惜按着行话来说是个海清儿,说好听了就是自学成才,难听了就是野路子。来北京发展了好些年,听说一直想要摆知拜师,有个师门开路。
辕儿还小,在桌上与郭先生打了招呼之后就乖乖的吃着饭没在说话,因着来客了辕儿也就没多留,吃饱饭后就直接回了师父给他留的房间休息,留他们大人在楼下说话。
从那之后辕儿见到郭先生的次数越来越多,郭先生也经常在练功房里和于先生量活,一来二去的辕儿也与这位郭先生熟了起来。
郭先生虽还只是海清儿,但是那柳活、口技、贯口、戏段子都个顶个的好。时间久了,辕儿有些不懂得腔调,气口都会问郭先生,这让辕儿这段时间下来与他们一起练功受益匪浅,侯老先生也将这一切看在了眼里。
侯老先生平日里也忙,有时出差得有个把月不着家,以前辕儿就只能自己听着匣子,,磨活过这个空,但现在有了郭先生和于先生,有了伴一同练习,辕儿就更加痴迷于相声当中,索性家也近,便就经常打板打的废寝忘食。有时郭先生都怕辕儿每日这般过无聊,早早磨掉了兴趣,就与于先生一起开始没事就把辕儿往外面带,没事就拉他去骑骑马,看看山。
这就有一日一大早,拉着辕儿就要出门,说是要带他出去见玩伴儿。在去的路上就兴冲冲的跟辕儿说,要带他去他家的院子,说他家有一个与他一般大岁数的儿子,最近刚搬来北京;有一个妻弟比辕儿要大五岁,还有一个学艺的小孩是他的干儿子。
打车到了巷子口开始步行,这一路七拐八拐的终于是到了一个四合院门口,还没等进门,这就听见了一段洪亮高亢的《游西湖》。
“人生在世天下游,争名夺利几时休?
闯罢了江湖跑断了腿,走遍天下游遍了州。
四方景致观不透,那天下美景数这杭州。
三又青来水又秀,真好似金山竹影几千秋。
………………………………………”
口条正,点也好,一听就知道是郭先生说的那个打小学习京韵大鼓的妻弟。
郭先生一听也很是高兴,在门前扣了扣门。
“来了,谁呀?”里边听见了扣门声,唱曲的声音就停了下来
“孩子呀,我回来了,快来开门吧~”郭先生笑眯眯的应了一句。
“哎,姐夫”听着里面传来‘哒哒哒’的跑步声就能听出里边儿人的高兴。
“吱”的一声,门就开了,从里面出来了一个小孩儿,小长脸,大耳朵,个子挺高的,好玩的是后脑勺上有一条小辫儿,穿着一个小蓝褂子,脸蛋还红扑扑的。
小孩儿一开门,看见了郭先生还没扑上来要抱呢,就看见郭先生身边站着的和自己差不多高的小孩儿,穿着小背带裤,剃着一个挺时髦的短发,大眼睛亮晶晶的,却板着个小脸,看着自己,就赶紧也站好。
郭先生一看,两个小孩儿呆呆的看着对方,一会儿后又抬头看着自己,可把他给逗乐了,赶紧开口道:
“行了,先进去吧,别看我了。”说着摸摸小孩儿的头,拉着两个孩子进了门,自己回身把门关上后又对着里边说
“惠儿,我回来咯”话落,就听见屋里传出了一个女声
“哎,回来了就赶紧准备准备吃饭吧”说着旁边应该是厨房的地方就出来了一个挽着发,系着围裙的女人。她看见郭先生一边牵着一个小孩往里走,不由的笑出了声,摸了摸小辫儿的头就走到了辕儿的身前蹲下身问到。
“这是哪来的小娃娃呀?长得真好看,宝贝,你叫什么名字呀?”
“王老师您好,我叫李乾辕,今年6岁,您可以叫我辕儿”
“哎呦,你就是辕儿啊?我听刚子提起过你,从小就和侯耀文先生学相声的小神童,刚子可说你可厉害了呢”
“郭先生过奖了,而且王老师的京韵大鼓才叫厉害呢。”
“哎呀!宝贝嘴真甜”说着王老师不由得揉了揉辕儿的小脸蛋。
这时屋里又跑出了两个孩子,一个个子有些瘦小,大眼睛,看着有些内向,一个圆头圆脑的胖小子,小眼睛厚嘴唇,跑的飞快风风火火的。
王老师一看他们跑了出来,就就站起了身,郭先生一看“嘿,齐了”,上前摸了摸两个孩子的脑袋,回身对辕儿介绍了起来
“辕儿,这是我的儿子叫郭奇林,和你呀一般大,最近才接回来住;这个胖小子是我的干儿子,叫朱健锋,比你大五岁,看他这一脸小麻子,所以有个外号叫烧饼;还有这个刚刚给咱们开门的孩子叫张磊,比你也大些,就是咱们这的太平歌词老艺术家,哈哈哈哈”
笑着又轻轻搭了搭站在一边笑着的女人“这是我媳妇,你知道的,唱京韵大鼓的大角儿王惠老师。”
听的一边的王老师笑着轻推了推郭先生
“嗯,我经常看王老师的录像,唱的可好了”辕儿轻笑了笑“而且王老师比录像里漂亮”
“哈哈哈哈,哎呦~这孩子真甜~”王老师笑的蹲下身亲了亲辕儿的额头。
等王老师放开辕儿后,他有些羞涩的摸了摸自己的头发,转身看向了一边正看着自己的三个男孩说
“你们好,我叫李乾辕,你们叫我辕儿就可以了”
脸上带着小雀斑的胖小子最先兴冲冲跑到了辕儿的面前说
“嗯嗯,你好你直接叫我烧饼就可以了,你是侯耀文先生的徒弟吗?那你学了什么呀?”
辕儿被烧饼问的有些没反应过来“哦,对,我师父是侯老先生,现在我在学贯口和快板书”
“哦~,那……”烧饼一听还想问,一边的张磊可不乐意了,这小子怎么嘴巴都不停的呀?走上前就打断了烧饼
“你等会儿问吧,我们还没打招呼呢”说着对着辕儿说到“我就是张磊,你还可以叫我张云雷,这是我姐夫也是我师父给我起的艺名”
一边的烧饼一听就插了一句“还可以叫小辫儿,看他那个小辫子~”
小辫儿一听,可气坏了“你怎么那么讨厌小辫儿是我的小名,怎么不可以吗?这是我们家的传统,这叫长生辫,你这个臭烧饼。”
辕儿看他他们斗嘴也挺好玩的,转头瞄到了在一边也不应声的郭奇林,就看他有些沉默,奇林也感觉到了辕儿的眼神,就见他轻偏了偏头与辕儿对上了眼神,一对上眼神他马上就轻低下了头,辕儿觉得他有些腼腆像是不喜陌生人,就轻转头看回了烧饼和小辫儿,也没注意到郭奇林后来抬起的眼和轻揣进袖子里的手。
郭先生看小辫儿和烧饼斗嘴也看的可乐,但王老师却将一切都尽收眼底,她伸手摸了摸郭奇林的头出声道
“好了,你们俩就没停的,赶紧进屋洗手吧,得吃饭了。”又转头问到郭先生“小伟和小金呢?”
“还在大会呢,最近有些忙,没事儿,吃完了我把饭给他们送去。”郭先生拉着小辫儿和烧饼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回答王老师的问题。
“成吧,我还做了鱼呢。小伟喜欢吃这个,我先给他们装上,放锅里温着免得一会儿冷了。”说着王老师也往厨房走了过去。
“成”郭先生应了一句,就招呼四个小孩儿,带头着往屋里角落的水盆走去,辕儿跟在郭先生的身后走了两步。突然想起还有一个孩子呢,回头就见郭奇林也不出声,就跟在三步以外,辕儿看他一个人低着头,想了想走上前拉起了奇林,把奇林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就想收回手,辕儿用了用力,对奇林轻声说
“咱们得快点,他们都在前面了。”说着轻轻用力拉着奇林快步往前走,奇林也不在抽手,只是有些懵的跟着。
郭先生用盆里的水和毛巾给烧饼和小辫儿都擦了擦手,转头就见到奇林和辕儿两个人拉着手站在一边愣了愣,也很是欣慰的笑了笑。
把奇林和辕儿的手也都擦了擦,就端着水盆出了厅堂,把水倒了,把盆放了回来要去帮王老师端菜。
四个孩子洗好手后都乖乖的坐在桌子边,等郭先生和王老师将菜端过来,原本辕儿他们想帮忙,但都被郭先生和王老师拒绝了,说是怕菜直接被一次性献给土地公公。
过年了,李萧和王婉也从墨尔本回了国,辕儿也是这年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大伯,李震所服役的部队,长时间驻守在黑龙江边界,而身为长官的他自然是极少回家。
这次能够回家还全是因为在一次边境冲突中,李震受了伤,因伤势原因他无法参加训练又加之以前的年假累计,而被部队强制退回休假。
大年初一这天,辕儿一起床就赶紧先给已经起床的爷爷和大伯拜了年,帮着家里的的林姨一起为帮忙准备早餐。
“我们辕儿不得了了,还会煮饭了?”第一次见辕儿的李震很是惊奇。
“哈哈哈哈,我们家辕儿可懂事了。”李老对此也很是欣慰,果然让孩子多接触传统的东西是没错的,李家毕竟是从军的人较多,难免习惯了粗枝大叶,辕儿现在跟在侯先生身边学习的接触的,都是咱们以前的传统礼数,虽说日月更替难免有了落后,但是这孝道规矩可是比以前大院里的孩子好上不少啊。
稍后李萧和王婉也下了楼,一家人在热闹中结束了早餐,而辕儿也在和家里长辈打了招呼后动身前往师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