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回 懒癞子巧卖家具,王医生祛病除灾 ...

  •   红旗公社一大队一队,是个人多地少的地方。三面环山,中间狭窄的山沟里多是水田,山沟底部有一口两亩大的堰塘,里面储藏的水可以灌溉这一条沟的水田。堰塘的大坝上长着几棵大柏树,柏树下有一块平整整的大青石,但见那青石四四方方,真像一张大床。大坝下方居住着三十多户人家,这些房屋围出了六个口字。国民党时期,这儿是一个地主庄园。庄园的主人是姓王的地主,土地改革时期,老地主被人民政府镇压了,他还有个16岁的儿子王祭祖留了下来。这个地主狗崽子也曾经念过几天私塾,可长相实在不尽人意:个子矮矮,尖嘴猴腮还则罢了,那头上长满了癞子,常常流脓流水,除了绿头苍蝇围绕他飞舞以外,人人见了都要想退避三舍。□□时期,他已经是三十好几的处男了。社会地位低下,该结婚的年龄没有结婚,加上自己人见人讨厌的派斯,极度的丧失了自信心,养成了懒惰的习惯。他的懒惰水平也是远近闻名。其实,土地改革还是给他留下了一间房屋,这是一间多功能的房屋:一张古时候用的带蚊帐架子的大床面前有一个经常装满屎尿的不加盖子的木桶,木桶里的液体表面,木桶的壁头上总是有绿头苍蝇的条形儿女在蠕动,再外面靠墙根的地方,有一个高级别脏的灶台,灶台上的铁锅底部还好可周边由于脏东西的覆盖,比底部要厚两倍。角落里有一些乱七糟八的任意放置的农具。没有钱时,便常常会去偷鸡摸狗,场上卖得几个钱,又可以快活几天。被人痛打是家常便饭,这王祭祖有个医治挨打伤痛的好方法,那就是自己把尿撒在碗里,再趁热咕噜咕噜喝下去,躺下去睡一觉,第二天又没有什么问题了。有时没有办法,就变卖家俱。有什么家俱可以卖呢?癞子首先看中了床架子,他想,我又没有挂过蚊帐,这东西留下也是个摆设。决心一下,他拿到火焰乡市场上卖了八元钱,嘴里又可以哼哼小曲了。不几天又没有钱了,又该卖家具了,他想,那床脚是不错的对象,去掉四条脚,床直接放地上不也很可以吗!何况还可以用石头垫啊!“对头,卖掉”!你别说,那床脚厚厚实实,四四方方,还真买了个好价钱。过几天,又该卖家俱了。他觉得床也可以买个大价钱。没有床,在地上铺一铺也可以啊。卖了床回家后,癞子并没有铺床,因为时间正好是夏天,吃了晚饭,他一路哼着小调,走几十步路,来到堰塘大坝的青石头上一躺,不久就打起呼噜来。说实在的,这真是个不错的决策:石头平平的,大大的,空气清新,月光照耀,星星眨眼,比他家那下榻的地方好过万倍!
      不过好事多磨,一天晚上,癞子又去堰塘坝上下塌了。睡了一会儿,总觉的不对劲儿。空气臭臭的,一摸,石板上有些浆糊状的东西。不知谁家小孩在石头上中央新拉屎一堆。癞子只好到旁边泥土地面度过了一夜,那一夜天降大雨,癞子只好逃回自己的府邸。又没有钱了,该卖什么呢,聪明人总是会有办法的,癞子看中了那唯一的门扇,门扇卖了不几天又卖掉了门框。他想:“我家也没有什么东西要防止别人偷,我不偷别人就不错了,要那门扇、门框干什么!”
      冬天到了,在石头上没有办法睡觉,癞子灵机一动,箩筐不就是很好的床吗,好多小宝贝不就睡箩筐嘛,他在箩筐里垫上谷草往里一坐,再把那脚往灶膛里一放,嘿!感觉的好极了。灶膛的余温,谷草的柔软,癞子好像又回到童年,美美的睡了一觉。
      “又该找东西卖了!”一觉醒来的睡在箩筐里的癞子犯愁了:“是啊,还有什么可以卖呢?”
      看官,聪明人就是聪明人,我们的癞子总会有招数。只见他眼睛一亮,目光锁定在那床后的土墙的裂缝上。那里有一根作墙筋的木料部分露了出来。以前人们制作土墙时,顺墙埋下一些小木料。可以起到加固作用。
      癞子用刀掏那些还盖在木料上的老土。以便取下木料,咚咚的声音响了起来。不料这声音惊动了和他公用那面墙的邻居。“癞子,你疯了!墙塌下来,我们两家都没有命啦!”
      这倒是实在话,癞子无奈,只好终止了这次操作。
      看过鲁迅的《阿Q正传》,那阿Q虽然落魄,也有中兴的一回,甚至还用手摸过小妮姑的脸呢。我们的这位癞子在命运最糟糕的时刻,上帝也向他伸出了援手。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可对于癞子来说,绝对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难忘的一天。下午,癞子出去踩点,为的是夜间的偷窃有可操作性。得见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背着一背篼旧书,去面坊卖钱。癞子拦住小孩,拿出两本翻翻。书是铜版的线装书,蛀虫在页面上留下了很多小孔。癞子说:“你这些到面坊包面条都是孬材料,也就四分钱一斤,你不如卖给我。我给你八分钱一斤好吗?”“我全要了给你四角钱,可以吗?”小孩高兴的答应了。
      说起这小孩,他家的祖先也是读书世家,家里的楼阁上有好些旧书。不过最近两代人可以说是清一色的文盲,今儿能够卖这个好价钱,已经不错了。
      原来,这堆书里有一部张仲景的《景岳全书》,癞子拿回家一整理,嘿!居然三十二本一本不少。中医的经络,望、闻、问、切,四纲八阵知识都有全面的细致的论述。所谓八阵,那就是:因阵、和阵、攻阵、散阵、解阵、补阵、固阵、理阵。单说这八阵,记录了许多疾病的症状,以及对症药方。现在的西医对疮毒的处理都是消炎,几乎都是外用一些鱼石脂,三黄软膏之类,内服抗生素。而该书对疮毒分为不同部位不同情况的百多种,有不同的治疗方法。癞子曾经把这书拿到笔者面前炫耀,我浏览几分钟,所以得知一二。从此,堰塘边的石头上,经常有一位读书人,以其说是读,还不如说是唱,咿咿呀呀的拖长了嗓门沙哑地唱。有人说,癞子疯了!
      诗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东风送暖入涂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971年开春了,中江县火焰公社的场上,最近出了一位王医生,这位医生尖嘴猴腮,最大的特点就是夏天也戴一顶帽子。据人传说,有好些在县医院没有治疗好的病人,经他一剂两方就治好了。找他治病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四台县很多人也来这儿赶场,认识他的人都说,那不就是王癞子吗,他咋个会医病!可是看他的信徒那么多,也有找他试一试的。结果,效果还真不错。一传十,十传百。癞子的粉丝日与俱增,就连熟悉他根底最瞧不起他的红旗公社一大队的社员,也开始有了找他医病的人。红旗公社二大队有个军人,退伍后专业到四台县人民医院当上了医院党委书记,得了一个怪病,那就是男性生殖器上老是流脓流水。据说县医院多次治疗,毫无效果。回家探亲听说癞子有些门道,便请癞子到家,调了些药敷上一两次,还真就好转了。又治疗了两次,居然完事了。党委书记为表达谢意,特地专门送给癞子十斤猪头肉。
      后来大队成立合作医疗站,癞子居然当上了大队赤脚医生。整天身背药箱,哼着小曲,在一大队的十个生产队到处转悠。当面叫他癞子的大人逐渐少了起来。甚至直叫他大号王祭祖也不多,有求他医病的人都叫他“王医生”。不过背地里还都叫他癞子。
      正是:
      水深火热苦咸鱼,咸鱼翻身跃龙门,
      莫道前途是死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古豪杰多磨难,磨难到头是平丘,
      癞子并非英雄汉,苦尽甘来也风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