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怀才 ...
-
因新帝不喜铺张,所以自新帝登基以来,皇宫已经两年没有举办过什么晚宴夜宴了。
就连这次举办,也是因为当今皇帝的生母,那个有番邦血统的太后,实在见不得宫中冷清,央着皇上举办的。
折子下来的时候傅誉正在花园配傅泽练剑,他倒是完全不擅长这个,只是见傅泽舞地好看一时心动而已。
“大哥,你就放点水,让我占一会上风。”傅誉这边只忙着应付自家大哥的招式,倒是完全没看到常安公公已经到了花园。
傅泽想笑:“从来没听说过占上风还能是占一会的?”
语罢直接一个轻点将傅誉手中的剑挑了出去。
那剑不偏不倚插在了常安面前三步之处。
兄弟二人循着那剑抬头一看,应国公面色不太好的站在常安的旁边。
傅泽赶紧走过去将剑拔出,傅誉对着应国公行礼道:“是孩儿失礼了,不想父亲今日有贵客在此。”
应国公也只是被他俩刚刚那猝不及防的一剑给吓到了,真论起玩剑的本事,这两孩子在他面前根本不够看。
“无妨。”他轻哼了一声道:“来见过常安公公。”
傅誉这才抬头看向父亲旁边这位宦官。
虽说常安公公是先帝的大太监,新帝念旧,登基之后还是用的他,但新帝不是偏爱之人,所以倒也没出现像之前那样宦官当道的局面,常安看着还是比较老实的。
“这便是三公子了吧?”常安笑眯眯地朝他行了一礼,又转头看傅泽道:“不想能有机会见到学艺归来的大公子,老奴真是有幸。”
傅誉和傅泽朝他回礼,不做声。
“是懂事孩子。”常安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国公大人,既然老奴的话传到了,那老奴就先行告退了。”
应国公点头,吩咐人送他出门。
待到常安出去以后,应国公才走到花园的椅子上坐下。
“阿泽回来还适应吗?”他接过傅泽手中的剑,随便挥了几下,像是来了兴致,站起身来开始舞剑,和傅泽不同的是,傅泽舞出来是一种少年侠气,而应国公舞出来的,是战场的肃杀。
他还不到五十岁,身形身板还是能抗能打之时,他这一番舞剑,倒是让兄弟二人有些看愣了。
“回爹的话,一切都好。”傅泽回道。
“你能习惯便好,过两日除夕夜宴,你和琏儿随我进宫面圣。”应国公喝了口茶。
傅泽点头道:“是。”
傅誉本来一直站在一旁沉默不厌,听到这句话抬起头看了应国公一眼,又慢慢低下头去。
应国公这才腾出眼睛来瞧这个小儿子,虽说从小到大是惯了些,但是也算是知礼懂事,左右不过是爱玩了些,聪明机灵得有些过了头。
少时为了给傅泽读书开蒙,应国公便请了读书先生在家,傅琏和傅誉有时会去偷听,虽然年纪不够,但是见他们如此好学,应国公心里自是一派欣慰。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傅誉开蒙,傅誉依旧在听课,只是听得没有头两年认真了。
夫子免不了有些不高兴,傅泽和傅琏也忍不住戳戳正在发呆的傅誉。
傅誉这才回过神:“夫子。”
夫子皱眉,有些不满却没有说出来,他把手中的书卷放下,问道:“治理天下的原则除了顺应民心还有什么?”
傅誉这时年纪尚小,听此一言不发,傅琏在一旁忍不住想提醒他,却被夫子瞧了一眼。
“既然不知道,便不要神游天外。”夫子重新拿起书卷。
“我并非不知道。”一直沉默的傅誉出声,他的声音还是奶声奶气的,瞧不出半点威慑,却叫夫子忍不住朝他看:“只是我觉得,不应该顺应传统。”
夫子听他出此言狠狠皱了眉头:“三公子小小年纪何出此言?”
傅誉笑地有些不好意思:“顺应传统固然有理由,但是一朝有一朝的传统,我们燕国有我们燕国的传统,但是在我们之前覆灭的朝代,我找不出半分和燕国的相似。”
夫子的声音有些冷:“那更能说明我们燕国传统的强大。”
傅誉摇摇头:“不是,那是因为燕国,没有顺应传统,燕国顺应的,是时代。”
夫子听到这里已经没有做声,也不打断他,只是静静听他说。
“燕主深知一朝天下一朝规矩,开国以来燕国所有的东西都是新的,规矩是新的,律法是新的,之所以是新的,因为新的事物能给百姓希望,让百姓从上一朝的血腥中走出来,这是燕主的深明大义,也是我燕国的立国之本。”
傅誉一口气说完,场面一度十分安静,终于,夫子把书卷往桌上一放,傅泽和傅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然后夫子开始大笑,是十分畅快的大笑,傅誉忍不住皱了眉头。
夫子没有笑多久,但他停下来时,脸上还是带着笑意的:“三公子,我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教你的了,在我教你立人之本时,你已经想到了立国之本,实在是惭愧。”
傅誉站起身,对着夫子行了一礼:“是学生失礼了。”
“不,三公子,我当不了你的老师。”夫子目光柔和:“只待一个大比之年,我希望看到三公子金榜题名,届时,我定会为三公子点上一柱香,护您前程似锦。”
语罢夫子撂下书卷便离去,留下兄弟三人面面相觑。
这件事后来当然也被应国公知晓了,他一面欣慰,一面又觉得不放心。
欣慰的是傅誉的天赋异禀,不放心的是他觉得朝堂实在不适合傅誉。
他一生征战沙场,要真论起来,其实在朝堂上的日子是不多的,可是他仍旧觉得那些朝堂之上的帝王之术与权谋之术是如此心惊胆战,他不愿让自己的儿子一生朝堂之中颠沛流离,玩弄权术,最终如同许多人一般失去本心,所以他甚至没有允许傅誉去参加科举。
那时傅誉一言不发,只问了他一句。
“父亲甘愿看我抱憾终生吗”
若身为普通人,这份聪明机灵或许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转机,但是身为国公府的后人,他就不能如此锋芒毕露。想起常安来时所说的话,应国公有些烦躁地皱了皱眉头:“云启,你最近可有胡闹?”
傅誉转了转眼珠子,觉得二哥应该不会出卖自己,便作茫然样:“没有啊,孩儿一直待在府中读书习字。”
应国公信他才有鬼了。
“三公子聪敏过人,殿下挂念已久,特邀宫中一聚。”
旁的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身为应国公的他不可能不知道,常安真正的主子,他口中的殿下,并不是当今圣上。
为了确认不是常安讲错了或者是自己听错了,应国公头一遭在外人面前露了惊。
“是......那位殿下?”
常安还是笑眯眯地看着他,一双苍老的眼睛挂着深深的皱纹,仿佛在笑他,还能有谁?
应国公只感觉头疼的厉害,用力捏了捏眉心:“两日后,云启也随我入宫。”
这回轮到傅泽震惊了:“爹?”
他深知父亲从不希望傅誉与朝堂扯上半点关系,但是除夕夜宴,满朝文武携家眷,一旦入宫,免不了被人问起,而父亲自然不能随意应付,到那时,傅誉又当如何?
应国公又何尝不知傅泽的顾虑。
就只有傅誉,听到应国公的话,一双眼睛里闪过许多情绪,似是激动,又或是疑惑。
应国公又怎会看不出。
他没好气道:“进宫以后,你且跟紧我,如果我不在,就跟紧你大哥,实在不行你二哥也成,就是别和你二哥胡闹,不要擅自行动,知道了吗?”
傅誉点头,保证自己乖乖的。
应国公看了一眼两个儿子,在心里叹了口气,撂下杯子走了。
傅誉这才问道:“爹这是怎么了”
傅泽看着应国公走的方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转而问道:“云启,你真的在乎功名吗?”
傅誉被他问得一愣,沉默了一会,答道:“大哥,你觉得是吗?”
兄弟俩谁也不回答谁的问题,终是傅泽叹了口气:“你不是。”
傅誉转过头去没看他。
“只是傅誉,朝堂之上波谲云诡,暗潮涌动,不论你是真心抑或假意,我和爹,只是怕你到最后抽不出身。”
“这次你可以进宫,可能是爹对你开始松手,你会激动我一点也不意外,大哥知道你有一腔热血,你说大哥自私也无妨,只是你当好好辨一辨,这世道,值不值得你如此。”
傅泽的声音最后越说越小,然后重重叹了口气。
晚间的时候,傅誉没有去用晚膳,应国公命人将晚膳送到他屋里去,傅誉也只是任由那饭菜凉在自己桌子上。
他执笔正在写着什么,眉头锁得死死的,解不开的模样。
他与这位笔友通信,是在他被应国公阻止参加科举那年,他在瑶溪楼的外面接到了从天而降的机关鸟,直直砸到他头上,惹得当时本来心情就不好的他差点把这傻鸟砸了,可这手中的机关鸟看着做工精致,红宝石铸成的眼睛昭示着它的价格不菲,一看就不是寻常人家的玩具。
到底是年纪小,把玩了一下也觉得有趣,傅誉戳了戳它的眼睛:“就连你都能欺负到我头上来了!”
然后瘪嘴把机关鸟往怀里一抱回家了。
后来的几天都是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晚上他回房,看见本来摆在他桌上的机关鸟,飞到了他的床上,惊得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你......你......你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傅誉拿着手中的木剑,指着它的眼睛。
那机关鸟一动不动,然后“啪嗒”一声,它的翅膀裂了一条缝隙。
那里面是一张纸条,傅誉小心翼翼把纸条抽出来,见到上面的字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试飞中,如遇不测,烦请照顾它。”
孩子心性的他也见此写了张纸条塞进翅膀内的缝隙,拍了拍那小鸟就休息了。
他写的是,照顾好了,安心。
第二天那只机关鸟就飞走了,到了晚上才回来,里面的纸条也变成了一封行书流畅的信。
想到一开始的游戏,居然能持续到现在,他们从未提及身份,却无话不谈,从人生理想到抱负追求,傅誉甚至觉得他就是另一个自己,思及至此,傅誉更是紧了紧手。
忽然屋子里有了什么动静,傅誉也听见了,他似是不满地站起来,只见窗台上落了什么东西。
他眯着眼睛瞧了会,看清楚了是什么后,便冲到窗台前。
那是一只机关鸟,和他手中那只一般无二,只是他的那只眼睛部分是红宝石,这一只的眼睛,却是绿宝石。
那宝石的形状却是十分独特,是一个不甚对称的六边形,说是不对称,边角处却磨地十分圆润,不像粗制滥造倒像是被人刻意打磨成这个形状的,十分独特。
他有些迫不及待地拨开机关鸟的翅膀部分,果然看到一方信纸。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
“展信佳......”
入目的是熟悉的行书,他渐渐放下心来。
信中提到,他试过唤回那只机关鸟,但不知道是否哪处损坏,竟唤不回来,所以他重新做了一只,难免耗了些时间,希望没有让他担心。
看到这里傅誉拿起那只红眼睛的机关鸟,狠了狠心把它拆看看了一眼,果然,下方的磁石装置已经脱离了原本的位置。
他这才绽开笑颜继续去看他的回信。
他往后看,信中说,蜀中瘟疫居然出乎意料地得到了控制,只是有人现下的烦恼是,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粮食不敢吃,水不敢喝,即使不是死于疫情,也会死于饥饿,他那边已经听到风声蜀中知府打算私自出城,不知道朝廷打算如何,他说自己身为朝廷命官,又实在不知自己能帮得上什么忙,实在惭愧。
看到此处傅誉忍不住皱了眉头。
信的最后说,望国泰民安。
傅誉读完最后一个字,把信死死攥进手心,在心里说了句,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