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写给儿子的第二十七封信 ...
-
儿子:
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寒假就愉快的结束了。这个假期是一个快乐的假期,你和你姐是在边玩边学中,度过了这样一个不同寻常,又特别有意义的假期。
我每天回到家,你妈就边忙着她生意上的一些事情,边把晚饭做好了。饭后一家人坐在一起,通过与你们短暂的相互交流,我对你们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我问起你们作业做的怎么样了,这个假期都收获了些什么的时候,你们的回答竟出乎了我心中的预料,让我感到满意。
你们不光寒假作业按时完成了,而且,在读书之余,还把我给你和你姐写的信,相互交换着看了,讨论了。你姐说:“这就是父爱的平等分享。”
爱的分享,你们不光分享着爸爸的爱,也在分享着妈妈的爱。爸爸和妈妈对你们的爱是纯真的、深厚的、无私的,是任何感情都不能替代的。
学校一开学,就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学期。在新学期里,愿你能在新的学习氛围中,在自己心中树立起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一个长远的学习计划。
要坚信自己,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就一定能轻松快乐的走向自己预期的目的。与新学期的学习同步,做一个新的自己,就要去勇于面对和迎接新的挑战。
在一望无际浩瀚的沙漠腹地,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名字叫比塞尔。村落就紧靠着大约有两公里大小的一块沙漠绿洲的旁边,比塞尔人在漫长与世隔绝的日子里,他们在心里,是多么向往外面的世界啊!
在这里生活的村民,因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所限,都极度的贫困。村民们身处恶劣的生存状态中,也曾一次次的成帮结伙,试图离开这个地方,但无论他们如何努力,去向哪个方向,都是徒劳的!他们只能是满怀希望而去,却往往又一次次的带着失望而归。
一九二六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肯莱文,历尽了千辛万苦来到了,沙漠腹地的比塞尔村落。
肯莱文在这里同村民交谈后,稍作休整,就收起了随身携带的指南针等一系列设备,雇佣了一个比塞尔人给自己作向导,他想看看比塞尔人,究竟为什么,总也走不出这片沙漠。
他和向导每人牵着一匹骆驼,准备好了足够用的食物和水,就一起上路了。
他们夜以继日风餐露宿地走了十天十夜,大约走了八百公里的路程,就在第十一天的黎明时分,他们万分惊喜的看到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洲。他们兴高采烈的向前走着、走着,忽然就放慢了脚步,就在太阳快要升起的时候,他们特别失望地,又走回了比塞尔村落。
此时的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为什么总也走不出这片沙漠了。一是、他们没有指南针,又不认识天上的北斗星,想走出沙漠就困难重重。二是、他们要走出沙漠的时候,却自始而终不能确立一个正确的方向,所以就总是走在了茫茫的迷途之中。
在茫茫沙漠里,就单凭着感觉一路前往,一定会在途中兜许多的圈子,来来往往生活在这里的比塞尔人,靠着成年累月养成的习惯,在方圆一千多公里的沙漠中,没有指南针,没有确立方向的标志,他们的足迹永远都是重叠在一起的,大圆套小圆,起点终点,终点起点,这样无限的重复着,循环着,形成了一个不变的规律约束着他们,就总也无法走出困扰着他们的这片沙漠。
肯莱文即刻决定教比塞尔人认识北斗星,经过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反复讲解,比塞尔人就沿着北斗指引的方向,开始了他们的行动,日出日落,经过三天三夜的旅途跋涉,他们终于走出了这片茫茫的沙漠。
很多时候,许多事情,仅仅靠能力和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要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就必须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只要方向正确了,再靠不断地坚持和努力,就会拥有一个理想的未来!
爸爸于二零零五年二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