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排场之盛(二) ...

  •   太子这个人寒枝也是有所耳闻的,他出身高贵,母亲是中宫皇后,外祖父乃先帝最看重的武将,几位舅父更是身居朝中要职。这样的蜜罐里养出来的孩子,性喜奢华,不知民间疾苦,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寒枝便站定了,袖着手冷眼看宫女的队伍款款地走过身前,这一列妙龄少女不知是涂抹了哪种花做的脂粉,一身幽雅而馥郁的香气,勾着人思绪跌宕,暧昧不明,加上个个红衣彩袖,纤腰一把,笑意盈盈,直教人看得收不回眼去。色授魂与。
      忠行抹着汗,躬身立在道旁,又不敢离得太远,怕露出什么端倪。
      长长的队伍走过去,这才见到被四五个美貌宫女和威武侍卫簇拥着的太子,一身玄色朝服,深红下裳,堆金砌玉烘托出的满身庄严肃穆中,却是一张不带奢华的脸,清雅如莲。
      寒枝微微一怔,觉得这才是最奇怪的事:吃人不吐骨头的深宫里竟然养出这么个清雅如莲的太子来!还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太子停下脚步,状似温和地问:“忠常侍,这位是?”寒枝却清楚地发觉他连眼光都没有偏转一下。
      忠行把腰弯得更低了,掩住冷汗涔涔,“回太子殿下,这位是江南的寒枝公子,皇上命老奴迎公子入宫,其余的……并未交代。”
      这回太子终于偏过脸来,轻轻地抬起下巴,细长眼眸微眯,慢条斯理道:“依本宫看,不是未曾交代,而是忠常侍不敢多言吧?”
      “呵呵,”忠行连连摇头,笑话,毕竟是跟在皇帝身边几十年的老人了,就算生性怕事,难道还能被太子这几句话吓得说出实话不成。“太子殿下火眼金睛,明察秋毫,就不要为难老奴了吧。”
      太子一甩袖,仿佛将恭维一并甩开,“本宫暂不与你计较。”然后转脸去瞧旁边的寒枝,同样瞧得微微一怔。
      忠行忙拉扯住寒枝的袖子,哀求似的推了两下,祖宗,快别抬着头只是太子了,没看见他眼睛里的寒意吗?您又不是不知道自己长了张怎样魅惑众生的脸!
      寒枝垂眼,不慌不忙地躬身行礼,姿态落落大方,“草民寒枝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细细沉思一番,冷言道:“本太子看你——寒枝公子——倒是好姿态好相貌,父皇千里迢迢召你进宫,也不知是为的什么,你若是有好才学,能辅佐父皇与本宫,也便罢了,休叫本宫知道你妄想靠你的这张脸,去谋求什么不该得的东西!”
      “太子殿下说笑了。”寒枝轻笑,这位太子,以貌取人得太过厉害,说话实在是鲁莽,仿佛不经大脑。
      “你说本宫在说笑?”语气已暗含威胁。
      寒枝不笑了,收起笑意的他不再像是长袖若飞的美人,更像是生杀予夺的王者,眸光一凛,肃杀之气充斥面上,“我要谋求的,大概是太子殿下眼下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例如说——皇位。”
      “你敢?!”太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猜我敢不敢?”
      “你!”太子气急,一时之间除了喝斥的一个“你”字,竟再说不出其余的话。他自小便是万人之上,一国之储君,多少人为他出生入死,只为搏他赏识,如今这人竟在他面前说要谋求皇位!一介布衣竟然想谋求皇位?凭什么?凭他那张隽秀天成的脸吗?简直比妄想登天还可笑!
      一众侍卫挺身而出,刷刷拔剑架上寒枝细白脖颈。齐声怒喝:“放肆!”只要他再说一句逾越的话,人头落地便是下场!
      “太子万万不可!”忠行吓得腿都软了,哆哆嗦嗦地上前去夺剑,却被侍卫粗鲁地一把搡开。霎时间心念电转:人不来惹我,我也去撩拨人——这也是个爱惹事的主!皇上交代的事恐怕藏不住了,否则此地只剩一具尸骸。便转而面向太子,神色惊惶地连连叩头:“太子不可,此人乃是你的同胞兄弟,吴王殿下!当年楼妃娘娘受人陷害,深陷冷宫,吃尽万般苦楚。皇上暗中查明真相,本欲给楼妃娘娘一个清白,谁知娘娘却是宁折不弯的性子,一怒之下带着吴王殿下前往江南,不问朝堂中事。从此山迢水远,父子相隔,兄弟相隔……”
      太子一怔,很快反应过来,怒道:“胡言乱语!”一脚踹上去,“你这阉奴,谁给你的胆子在这编排天子家事?”
      寒枝看一眼痛得捂着肚子在地上打滚的忠行,再看一眼震怒中微微颤抖的太子,弯起薄唇轻笑,笑意并未直达眼底,他的眼睛仍是冷漠镇定的,叫人不敢直视。举重若轻般拨开几把锋利宝剑,剑气震荡,众侍卫纷纷吐出鲜血,向后跳开三尺远。
      一地血色凄艳,漫天香尘弥漫,寒枝伸出修长的右手缓缓拂过自己脖颈,撩开一缕漆黑发丝,直直向太子问道:“即使我不是吴王,太子身边的这些废物,也休想取我的性命。太子殿下,信是不信?”说完也不等脸色铁青的太子作出回答,俯身扶起忠行,拂袖而去。
      半晌,太子咬牙冷笑:“……寒、枝!”

      杨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二月,历来又有许多别称。杏月、令月、花朝、如月、仲春、仲阳、酣月、大壮,种种别称都有它特殊的由来,背后还不定扯出怎样或缠绵悱恻的故事或文雅风流的典故。
      东宫之中,并非寻常人所想象的一派富丽堂皇,反而建筑纤巧别致,装饰秀丽淡雅,隐隐有江南小桥流水的风情。
      书房窗明几净,上午的明亮日光透过窗棂,静静洒在翻开的书页上,那一页上端正写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旁有批注,是一列歪歪扭扭的小字,不仔细端详还真分辨不出。毛笔搁在笔洗里,砚台上墨痕未干,种种迹象都预示着主人前不久还在研墨写字,那本该坐在这里读书写字的人呢?
      人在回廊上。
      柳枝拂面,杏花如雨,一道清朗男声和着煦暖风声,温柔地讲解:“既然殿下不爱《论语》,那不妨来说些别的吧。譬如说,此时正值二月末,天朗气清,春暖花开,实是读书的好时节。二月别称之一,花朝,说来也是有故事的。民间的岁时八节中,就有一个花朝节,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它的由来已久,最早在春秋的《陶朱公书》中已有记载。至于“花神”,相传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传说她善于种花养花,被后人尊为“花神”,并把花朝节附会成她的节日。书中自有许多的逸闻趣事,非得亲自去读去品味,才知红尘紫陌,世间百态。如此,殿下还觉得读书是件苦差事吗?”
      宫女们按捺下平时的叽叽喳喳,佯装勤快地洒扫庭院,却时不时瞥过来含情的一眼,脉脉诉说内心的仰慕。
      说话这人确实是令无数女子心动的男人,素袍淡然,眉目温和。他的相貌与其说是俊朗,还不如说是干净,透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
      坐在回廊另一侧的年幼女童默默地听完话,站起身来施了一礼,慢吞吞答道:“安夫子,唯菡并不是不爱《论语》,也并不觉得读书是件苦差事,唯菡只是不喜欢孔老夫子的说教罢了。说什么学而时习之,唯菡就没有感到开心。如果都像安夫子今天这样,边讲一些有意思的事,边教唯菡一些书上知识,唯菡还是很愿意读书的。”
      这女童容貌和穿着都极为精致,粉妆玉砌,冰雪聪明,年纪大约四五岁,珍珠翡翠,珊瑚碧玉,发上衣上的饰物没有一样是略微凑合的。年纪虽小,礼数不缺。站起身施礼的模样简直像个小大人,一本正经的,偏偏没人敢发笑。
      听上去在理,其实还是狡辩。小孩的狡辩,只让人觉得可爱万分。安之只好无奈一笑,“若是孔圣人殿下都嫌说教了,那《孟子》怕是永远入不了殿下的眼了。”唯菡殿下的启蒙书是太子亲选的,先读《论语》,然后《孟子》。
      唯菡不解,眨了眨乌黑的大眼睛:“安夫子说什么,唯菡不明白。”
      安之笑道:“殿下还小,等日后就明白了。”然后就去向你的父亲抱怨孟子这个爱说教的老头子吧。
      唯菡再施了一礼,调皮中带着端庄,郑重道:“虽然唯菡不明白,但还是喜欢安夫子。”
      安之面对年幼孩童真挚的喜爱,不由赧然,于是站起身躬身一礼,诚恳道:“这……殿下厚爱,微臣愧不敢当。”
      “安夫子就像是一幅水墨画,嗯……是竹子,很直很翠的竹子。”
      微微一笑。“太子殿下也曾经这样形容过微臣。”不愧是父女,连夸人都用的同一个比喻。
      那时安之刚投入太子麾下,只是一个小小的礼部文书。太子展开一幅画,茂林修竹,水汽淋漓,枝叶仿佛迎风而动。温声赞:“安之,这便是本宫眼中的你,挺拔如竹,绝世风骨。”接着春风得意,左右逢源,连连高升,没多久就从默默无闻一跃而为炙手可热。知遇之恩,永世难忘。
      正如此回忆着种种往事,忽听到从宫门口隐隐传来喧嚣之声,正是太子回宫的銮驾。但这声响又与往日不同,似乎暗含了某种不甘不忿。安之并唯菡走下回廊,站在书房前恭候太子。
      太子到来前,先有宫女过来,附耳向安之说了先前种种。言罢,宫女提醒道:“安大人,如今殿下正恼怒着呢,安大人拣着好听好玩的说,可别说些惹殿下不开心的事,免得引火上身。”
      安之颔首微笑,“有劳姑姑提点。”
      宫女前脚才退下,太子就到了。两人向太子行了礼,唯菡告退,被贴身宫女领回寝殿休息。
      安之偷觑太子神色,心下大感诧异,一向温润如玉的太子,此时竟板着脸,喜怒形于色。于是微带好奇问:“太子早上遇到那事,在下已经听人讲过了。就不知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太子不自在地抿了抿唇,抬手扶一下玉冠,眼神明明灭灭。若说此人相貌,貌比潘安,隽秀天成;若说此人言语,目无尊长,狂妄不羁;若说此人身姿,清瘦弱柳,柔韧雍容。可这些听上去都是好话,夸他特立独行,不流于俗呢。最后只得避重就轻,含混道:“哼,排场大得很!”
      倒是忘了他自己的排场之盛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排场之盛(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