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3、80 ...
-
诺大的承德殿里只有赵俨祗与辛绾两个人。赵俨祗此时并没有白天里的悲痛,他异常平静地对辛绾说道:“阿绾,动手吧。”
辛绾却有些犹豫:“可是,咱们还没全准备好啊,现在动手会不会……”
赵俨祗目光幽深,表情端肃:“等?他们已经等不及了。他们一心要他的命,再等下去,朕要保不住他了。”
成光六年,三朝元老,前任丞相大概是没熬过白发人送黑发人,急痛攻心,在明后薨后不到一个月,也溘然长逝。
只有谢沅知道,他硬朗的父亲根本不是死于急病;谢相是一剑毙命,伤口与谢后当日如出一辙。谢沅一见之下便心神大乱,他知道,赵俨祗终于忍无可忍而动手了。
可父亲已逝,谢家如今也只能靠他拿主意。谢沅权衡再三,觉得一动不如一静,还是决定顺着天子的说法,将父亲风光大葬。
实在是因为心里有鬼,不欲过多牵扯;那个混在舞姬里的刺客,还没来得及处理呢。
成光六年二月,明后尸骨未寒,赵俨祗便下旨立夫人周氏为继后。据说太子及丞相长跪而求,天子却始终不肯松口。一夜之后,太子愤然离去,丞相称病不朝。
不过谢清是真病了。他最近身体越来越差了,轻易受点风寒就能病上一回。他这一个月间遇刺受惊,又接连没了妹妹和父亲,那一整夜的冷风将他长期的郁郁都引了出来,终于一病不起。
偏偏纪成初外出不在长安,虞长青只好给他请了个普通的医官来。那医官也说不出什么,只说风寒侵体郁结在心,只能少思虑,静养。
“病了?”赵俨祗听了辛绾的密报,如是问道。他最近忙得要命,眼圈下常年乌青着。听见谢清生病的消息,赵俨祗反而露出了一丝笑意:“病了也好。多事之秋,省得他操心了。成初回来以后叫他好好给怀芳调理一下,反正等这边的事一了,朕有的是时间。”
成光六年三月,谢沅谋刺皇后东窗事发,诛三族。
此时若是周谢两家联手,未必便不能与天子抗衡;可惜周济川过世后的周家,再没一个有卓识远见的家主。他家的女儿刚做了皇后,怎么可能会在这个当口与天子唱反调。
赵俨祗在谢后身故后两个月内,以雷霆手段将整个谢家连根拔起,所有大族唯有周家还剩了空壳一具。匈奴远遁,诸侯王式微,从此以后天子真正君临天下唯我独尊,再无内忧外患。
只是谢后此生唯一求他的那件事,他终究没有答应。
谢清还在塌上病得昏昏沉沉之时,谢家就这么突然没了。虞长青没敢把这事告诉他,可是纸怎么包得住火,几天之后,谢清还是知道了。
虽然赵俨祗理直气壮地搬出谢清早就不算谢家人的事,让他置身事外安然无恙;可这事对他的冲击却不可避免地让他骤然病重,当晚就高热不退了。
纪成初赶回长安时,谢清已经病得就剩一把骨头了。他两颊凹陷,一双漂亮的凤眼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神采。纪成初叹了口气,顾不得寒暄,赶忙给谢清把起脉来。
虞长青看着纪神医的脸色越来越凝重,心也跟着沉了下去。良久,纪成初才不甘地把手抽了回来,问道:“这些天他吃的什么药?方子拿给我看看。”
纪成初草草扫了一眼就把那药方扔到了一边,不屑地说道:“郁结在心?风寒侵体?庸医。停了吧,这药吃了也没用,快别折腾他了。“说到这纪成初把手伸进怀里似乎要拿什么,却犹豫了一下没有动:“罢了,这里药不全,我得进宫去配。反正他都这样了,一两天不吃药碍不着什么。”
纪成初马不停蹄地赶到广明宫,等不及着人通报,也不怕人告他个阑入宫门的罪名,便边急步走进承德殿内边高声吼道:“臣纪成初求见!”
纪神医此举并不是真的为了“求见”,而是提醒天子他要闯进去了,别给他撞见什么非礼之事。
实在是无礼至极。
不过赵俨祗心情好得很,根本不想计较些许细节。这边的事就快了了,只要再等上几天,等他把这事善后完,就可以把谢清弄进宫来。就像以前一样,白天黑夜前朝后宫地在一块腻着,想怎么疼就怎么疼。想想这些,赵俨祗就笑得合不拢嘴。
大概,只要几天了。
所以,在纪成初十分无礼地推开殿门并且连行礼的打算都没有时,赵俨祗竟也没有计较。
不过纪成初一句话就把赵俨祗多日来的好心情破坏殆尽了。他说:“陛下,怀芳的身边有个人要害他。”
燕王赵襄在收到谢沅的密信后,即刻马不停蹄地赶来长安。结果却还是没赶上,等他到长安时,谢家人的血都干透了。
谢氏一族尽数被诛,尸首都没人给好好收敛。赵襄此时一个人跪在据说是谢家埋骨之地的郊外,残阳如血。他命人将那些尸骨尽数起出来,分别安葬,可却再也分不清哪个是谢沅。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谢沅时,是在赵俨祗代父亲招待他们兄弟的家宴上。那时谢沅鲜衣怒马少年跳脱,惊鸿一瞥,深刻地印在了他心里从此再没抹掉过。
他只是个出身卑微的皇子,纵有经天纬地之才,也只能做个富贵闲王。他不服,他还略微存着与他出身高贵的兄弟一争高下的心思,年纪轻轻便是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可见过谢沅后,那些心思全不见了。他那时想,做了皇帝有怎么样呢;与他同在这世上,已经很好。
这些年来他们断断续续地有书信往来,赵襄已觉得满足。他不在意那人是一无所有的纨绔公子,抑或是权倾天下的大司马,他只要知道他安稳活着就好。因为那样,他总还有个希望,也许等到那人年华不再,他们或可同游名山大川。
可如今那样隐秘的来不及剖白的心思,不得不戛然而止。
他从未如此恨过自己。
燕王赵襄不请自来应是犯了大忌,赵俨祗在得到消息后紧紧皱起了眉。不过赵襄孤身前来,想是作不出什么大风浪的。这样想着,赵俨祗又稍微放心下来,依旧对辛绾吩咐道:“去吧。切记,他的一切饮食用具,都得经过你的手。”
赵俨祗心情恶劣至极,根本不想理会他的兄长。纪成初对他说,谢清的病纵然是因为体弱所致,可体弱却是因为一种药。
那东西的不能算是毒药,只不过会让人精神不济;有时候纪成初自己配安神的药,也会加上些,因为汁液无色无味,最适合像谢清这样挑剔的病人。只不过是药三分毒,谢清身边那人大概是一有机会就给他吃点,常年累月下来,也足够摧毁一个人的身体了。
当晚辛绾就到了谢府,她不甚客气地将虞长青和流云都挡在了门外。不管他二人面面相觑,辛绾转身进屋,顺手就把谢清手边的水和药全倒了。
“阿绾?”谢清被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含混地叫了一句。
“公子要什么?”辛绾忙俯身轻声问道。
谢清其实很想问问她怎么会在这,但是苦于实在没精力,到最后也只是摇了摇头。
辛绾无声地笑了一下,替谢清掖好被角,又将炭火捅得更旺了些:“公子放心睡吧,婢子会一直在这。”
第二天朝会,燕王赵襄不管自己无诏入朝,大摇大摆地走上殿,慷慨陈词弹劾丞相谢清。共计列了所谓十大罪状,气得赵俨祗浑身发抖。赵襄看着赵俨祗的脸色一点点变得铁青又到,低下头默默露出了一个诡异却决绝的笑容。
谢清早年曾私自屯兵十万于封地北平,意图不轨;熙和二年,谢清为遮掩周济川罪行,水淹良田千倾,独断专行,是为官官相护;又是熙和二年,谢清私纵单于,还送了他过冬的粮秣;成光三年,谢清私受叛王兵符,公然放水,拥兵不归……
举朝哗然。十条罪状,条条诛心。难得的是句句属实,字字要命。
这可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