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敲锣打鼓贴布告一 ...
-
薛知府拿起桌上的茶盏,抿了一小口放下,看着司命星君道:“想必司老已经见过了城西街道的纺织厂,不知司老有何指教?”
司命星君端起茶盏,并不急着饮,只抬手拿起杯盖,贴着盏沿轻轻刮了刮,翠绿的茶叶被盖沿拨到一边,浮起的茶沫也随之散开。他动作慢悠悠,好似是专门来品茶的。
须臾,司命星君对着薛知府笑道:“指教谈不上,只是看那些孩子可怜,想跟薛知府商讨商讨是否有改善的可能。”
薛知府放下茶盏,笑了笑:“哦……还请司老明示。”
司命星君也不打官腔,直接递上去一份方案。薛知府看了看,反问道:“司老凭啥认为本官会同意陌生人提议的东西?”
“纺织厂的利润,想必薛大人清楚。孩童替换成孩童父母,工钱翻两番,对于您来说不过是微不足道的蝇头小利。薛大人若是按照上面的提议实施了,既能长期赚银子,又能得民心,何乐而不为?”
薛知府嗤了一声,笑道:“为官者,择中庸为上,到处树敌可不好。若是我不同意呢?”
司命星君盯着薛知府,摇摇头道:“你没有选择。”
薛知府摆摆衣袖,看样子想送客了:“司老未免管得太宽了些。长……”
薛知府正要叫小厮进来,武曲星君便抛出绳索捆了他。他心下大骇,大喊救命,房间却响起了阵阵回音,缘是结界将他的声音挡了回来。
薛知府知不会有人来救他了,语气有所缓和:“你们究竟是谁?”
职福拍案而起,字正腔圆道:“吾乃职业福祉恩泽万世南斗星君。薛知府,你身为一方父母官,却毁人家业,断人生路,剥削孩童,当罪大恶极。”
薛知府从未听过民间有供奉过这位神仙,但观方才武壮士的身手,这几人是神仙没错了。
当下便跪地求饶:“各位神仙爷爷,下官知错,下官知错……仙人若是能放过下官,下官便是抛家弃业也可。”
“薛知府严重了,本星君不是那等子不讲理的。”
薛知府又磕了一个头:“还请星君明示,下官愿戴罪立功。”
“倒也不是难事,无非是薛知府作为固封辖内表率,带头不招童工,月钱翻两番罢了。接下来本星君如何说你如何写。明月,笔墨!”
武曲星君换了个花样绑知府,从胸口到脚一圈挨一圈绑得严严实实,只留出双手写字。后来又觉得棕色差点意思,把绳子变成了绿色,如今从远处看倒像个大号粽子。
明月走到书桌旁开始研磨,动作利索,脚步轻快,与她往日内敛的性子大相径庭。
一切准备就绪,只听得职福星君抑扬顿挫高声道:“题为‘固封府招工新规布告’。”
见武曲星君在旁边耍着方天画戟,薛知府赶紧提笔写上。
职福继续道:“民为兴邦之本。今有蒸汽之术,应造福万民,固封城往日有违此旨,故本府颁此布告,晓瑜全辖:
一、严禁雇佣孩童。现有孩童之位,由其父母代行。
二、纺织厂凡劳作者,工钱翻两番。
三、凡因纺织厂劳作受伤者,东家负责诊金,并发放因伤修养期间的工钱。
特此公告,望全辖知悉。”
顿了顿,职福问司命:“今时是何年何月?”
“万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一。”
职福背着手点点头,手指着薛仁礼道:“写上。你这知府大印在哪?”
薛知府边写边答道:“就在这书柜的的抽屉内。”写完,他从左边第二个抽屉里取出来知府大印,在布告上盖上印章,又应职福的要求再誊写了七份。
职福最后再叮嘱了薛知府一句:“明早你唤人去通判府衙传个话,让凌通判带人把这布告张贴在几个重要的街口。对了,纺织作坊那条街,也得贴一张。”
薛知府点点头,暗道他们已经提前把这固封城的官场了解清楚了。
武曲星君撤了薛知府身上的绳索,又摸了摸他的脑袋,嘴里念叨着:“睡吧睡吧,明日一切如常。”
事情解决后,四人离开正院书房,去往陶然居。职福累了一天了,打算用晚膳好好睡上一觉。
翌日清晨,薛知府醒来发现自己昨日宿在了书房。他对床榻的要求甚高,书房的素榻竟也能睡着。他敲了敲自己的脑袋,一时想不起昨日发生了什么,便叫来小厮长庚给自己洗漱更衣。
穿戴整齐后,薛知府本欲去书桌上拿折子处理,却发现了摊在桌面上的布告。他细看上面的字,竟真是自己的手笔,而且布告还加盖了知府印章。
薛知府不记得自己有写过这份公告,便问旁边的长庚:“长庚,你可记得我昨日何时写的这份布告?”
长庚摇摇头:“老爷,兴许是昨日见了公子之后?”
难道是因为昨日怀瑜对自己很失望?他摇摇头,怎么也想不起其中的细节,只是潜意识告诉他,今日一定要找来凌通判张贴这些布告。薛知府摇头自言自语道:“罢了,怀瑜如此固执,就当是为了他吧。”
薛知府来到二堂,喊了个小卒,吩咐道:“你且去通判府衙请凌大人过来,就说本官有要事相商。”
小卒领命去了。通判府衙与知府府衙是隔临,约莫半炷香的时间凌通判便到了二堂。
凌通判拱手作揖:“薛大人,您找下官?”
薛知府此时坐于桌前,朝凌通判招了招手,将倒好的茶推至其面前:“凌大人喝茶。”
凌通判受宠若惊,这薛知府一直以来都瞧不上他,明里暗里使绊子,今日缘何如此客气,嘴上却如鱼得水:“多谢大人,敢问大人是有何事要交待下官的吗?”
薛知府咳嗽了几下,以掩饰自己的尴尬:“本官确有一事需要凌大人协助处理。这里有八份布告,还望凌大人带几人张贴在重要的街道口、码头,纺织作坊那边也得张贴一份。”
凌通判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接过布告仔细看了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布告舍财事小,得罪其他人事大,一向奉行中庸之道的薛知府啥时候转性了。
凌通判几年前才被派至固封城,他不是不知道固封城官僚乡绅这些年的恶行,只是有好些个想要上京告御状的,都客死临县,横尸于乡野。他虽看不惯他们的做派,却也不敢赌,万一被这些官僚乡绅发现,他夫人闺女怕是要受牵连。
所以,这些年除了一些自己管辖范围内实在无法苟同的事情,他会与薛知府争辩一二,其他时候都极力避免冲突。因着没有挡这些人的路,他和家人这些年倒是相安无事。
回过神来,凌通判应道:“承蒙大人信任,下官这便差人去张贴,大人请放心,下官必亲自监督。”
薛知府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便让凌通判退下了。
凌通判离开二堂的时候一本正经、面无表情,到了正堂立即喜形于色,当下便找了四五个捕快去张贴布告。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凌通判整个人是神清气爽,腰杆挺直,走路带风。
司命等四人隐身在凌通判的身侧,见凌通判此番模样,笑道:“这凌通判倒是善于察言观色,难怪政见不合还能在薛知府底下干这么多年。”
只见一行人穿过梧桐巷来到梁门街,跨过金梁桥到了寺东门大街,沿着汴河往南走,就到了与江南通商的汴河码头。汴河码头时不时有货运船靠岸,车水马龙,繁忙不已。
凌通判吩咐拿着锣鼓的捕快道:“锣鼓快快敲起来!”
码头忽然响起了一阵有规律的敲锣声,比码头常出现的船鸣声更有穿透力。这敲锣声吸引了许多岸上的挑夫、船工和商人。
只见一捕快在木板上贴了张东西,随后声如洪钟般喊道:“固封府衙新告示,固封府衙新告示……”
贴好后,周边的百姓纷纷凑上前去看,有不识字的嚷道:“这告示上说的是啥?”
落在后面的打趣:“大字不识一个,你说你挤上去做甚。”
众人大笑,发问的挑夫闹了个没脸,挠挠额头掩饰方才的尴尬,正巧这时看到了踮起脚尖只冒出个脑袋的涂秀才,便仗着蛮力把他拉到了前面。
涂秀才突然被人拽了一下,尚未站稳,便听得旁边的人对他说:“涂秀才,您是个读书人,给我们大家伙说说这上头说的是啥?”
涂秀才稳稳身形,看了看布告,往日沉稳严肃的表情消失,脸上布满喜色,双手拍快道:“这上头说,纺织厂的工人由孩童替换成孩童父母,工钱翻两番,东家还负责受伤后的诊金和误工钱。”
听完涂秀才说的,众人纷纷“嘁”了声,有人大喊:“与我等无甚关联,大家散了吧散了吧,后头的让开点路。”
见众人都要走了,涂秀才赶忙提高音量说道:“大家伙别急着走,听我细细道这个中乾坤。”
涂秀才是这码头附近少有的读书人,平时帮着船家做点账,在汴河码头的威望很高。众人见他如此说,纷纷停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