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粥暖情长意未言 ...
-
秋意越来越深,江市的天空总是蒙着一层灰白的色调,阳光成了稀罕物。风吹在脸上,已经开始带着刺骨的寒意。学期的进度条飞快地滑动,课程变得越来越紧张,作业和项目也堆积起来。
许晚棠几乎长在了莱青美院的工作室里。她的实验艺术项目进展到了一个关键阶段,需要反复尝试不同植物的染色配比和在不同材质上的固色效果。
工作台上堆满了各种瓶罐罐、布料边角料和写满数据的笔记本,空气里混杂着植物根茎、明矾和醋液的复杂气味。她常常忙得忘了时间,错过饭点是常事,有时甚至直接在工作室角落的行军床上凑合一夜。
白青泠那边也不轻松。艺术与出版专业的期中项目是策划并制作一本小规模的独立杂志,从内容策划、约稿(或自己撰写)、版面设计到联系印刷厂,所有流程都需要她一手抓。
她常常对着电脑屏幕一坐就是大半天,精细调整着每一个页边距、字间距和图片位置,眼睛酸涩了就滴眼药水,脖子僵了就起来活动一下。她的宿舍书桌上,各种纸张样本、色卡和校样稿堆成了小山。
两人的联系依旧频繁,但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和“实用”。
许晚棠会发来一种新调出的、带着微妙灰绿色的染料照片,问:「你觉得这个颜色做封面内页怎么样?叫‘苔痕绿’如何?」白青泠会认真回复:「饱和度偏低,有种沉静的质感。名字不错。但考虑印刷还原度,最好提供潘通色号或者CMYK值。」
或者白青泠会发来一版杂志内页的排版草图,问:「这个图文节奏会不会太满?读者阅读起来会不会累?」许晚棠会放大图片仔细看,然后回:「右边这一块留白可以再多一点?感觉气息能喘过来。旁边那幅小插图的线条颜色可以再淡半个度试试?」
她们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在各自专业的领域里探索,又能给予对方最直接、最懂行的反馈和支持。这种默契,建立在彼此深刻的理解和信任之上,无需过多言语。
一个周五的晚上,许晚棠又一次在工作室熬到深夜。最后一个实验数据记录完,她疲惫地直起身,感觉颈椎和肩膀像生了锈一样酸痛。窗外不知何时又下起了冷雨,敲打着玻璃窗。她看了看时间,快十一点了,食堂早就关门,外卖软件上的店铺也大多打烊。胃里空得发慌,带来一阵轻微的眩晕。
她拿起手机,下意识地点开和白青泠的聊天界面。最后一条消息还是下午关于纸张克数的讨论。她犹豫了一下,发过去一条:「刚忙完,饿扁了,感觉能吃掉一头牛。[哭泣]」
发完她又觉得有点不好意思,这么晚了,白青泠可能早就休息了。她放下手机,准备烧点热水泡面凑合一下。
没想到,几分钟后,手机亮了。白青泠直接拨了电话过来。许晚棠愣了一下,赶紧接起:“喂?” “还在工作室?”白青泠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背景很安静,似乎也在室内。 “嗯,刚弄完。”许晚棠揉着酸痛的后颈。
“等着。”白青泠说完这两个字,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穿外套拿钥匙,“十五分钟到你楼下。穿厚点,下雨了,冷。”
没等许晚棠回应,电话就挂断了。
许晚棠握着手机,有点没反应过来。十五分钟?从澄棠设计学院到莱青美院,就算不堵车,这个点也得半小时以上吧?
她来不及细想,赶紧套上外套,锁好工作室的门,匆匆下楼。
雨夜的风带着透骨的凉意。她站在教学楼门口的屋檐下,望着远处被雨雾笼罩的、空荡荡的校园路,心里有些疑惑,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期待。
果然,没过多久,一道车灯刺破雨幕,一辆出租车停在了路边。后排车门打开,白青泠撑着一把黑色的伞下了车,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大的保温袋。
她快步走到屋檐下,收拢伞,额前的发丝被雨水打湿了几缕。灯光下,她的脸看起来有些苍白,但眼神依旧清亮。
“你怎么……这么快?”许晚棠惊讶地问。 “刚好在附近。”白青泠语气平淡,将手里的保温袋递给她,“‘徐记’的砂锅粥和小笼包,还是热的。趁热吃。”
许晚棠接过保温袋,沉甸甸的, warmth透过袋子熨帖着她冰凉的指尖。“徐记”是离澄棠设计学院很远的一家知名宵夜店,以粥品和点心闻名,这个点过去,来回绝不止十五分钟。
她看着白青泠被雨水打湿的肩头和略显疲惫的眉眼,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酸酸涨涨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所有的疑问和客套话都堵在了喉咙里。
“傻站着干什么?上去吃。”白青泠微微蹙眉,抬手,极其自然地用手指拂去许晚棠外套上沾到的几点颜料痕迹。微凉的指尖不经意触碰到许晚棠的手背,激起一阵细微的战栗。
“哦……好。”许晚棠低下头,掩饰着自己突然泛热的眼眶和加快的心跳,抱着温暖的保温袋,转身带路上楼。
回到空旷的工作室,灯光苍白而明亮。许晚棠打开保温袋,里面不仅有一大份热气腾腾的虾仁干贝粥,一盒汁水丰盈的小笼包,甚至还有一小份清爽的凉拌黄瓜。
“你也还没吃?”许晚棠看向白青泠。 “嗯,刚弄完稿子。”白青泠在她对面坐下,从背包里拿出自己的保温杯,喝了一口热水。
两人安静地分享着这顿深夜的慰藉。热粥下肚,驱散了所有的寒冷和疲惫。许晚棠吃得格外认真,仿佛每一口都能品尝出那份跨越半座城市送来的、沉默的心意。
白青泠吃得很慢,偶尔抬眼看看对面狼吞虎咽的许晚棠,眼神里带着一种极深的、连她自己都未必全然清晰的复杂情绪。是心疼她的拼命,是欣赏她的专注,或许还有更多……但她只是默默地看着,什么也没说。
她想起很多年前,那个闷热的夏天午后,那个来小卖部买绿豆雪糕的小女孩,头发微微发红,像海棠花。手指的指甲圆圆的……光秃秃的,没有月牙,眼睛却亮得像星星。
也想起高中开学那天,在陌生的教室里再次看到那双熟悉的眼睛时,心里那一瞬间莫名的悸动。她本以为只是巧合,只是对童年模糊记忆的一点残留印象。
但后来,看着许晚棠沉浸在画画里的样子,看着她失去外婆后强忍悲伤却依旧努力生活的坚韧,看着她偶尔露出的、毫无防备的笑容……某种情感早已悄然变质,深入骨髓。
可她从不敢表露分毫。许晚棠刚刚经历失去至亲的巨痛,未来充满不确定性,她不能,也不应该用自己这份许并不合时宜的感情去增加她的负担。
她害怕打破眼前这份来之不易的亲密和默契。能像现在这样,守在她身边,在她需要的时候递上一碗热粥,在她困惑的时候给出专业的建议,或许就已经是最好的距离。
“谢谢你,青泠。”许晚棠吃完最后一个小笼包,满足地叹了口气,真诚地说,“真的……每次都能被你救到。”
白青泠回过神,垂下眼睫,掩去眸中翻涌的情绪,只是淡淡地说:“举手之劳,小姨让我多照顾一下你。吃完早点回去休息,别睡在这里,冷。”
“知道啦。”许晚棠笑着收拾餐盒,心里那片因为忙碌和寒冷而有些荒芜的角落,早已被烘得暖洋洋的。
窗外的秋雨不知疲倦地下着,工作室里却温暖而安宁。一个默默付出,隐忍着深沉而克制的情感;一个全心依赖,感受着无处不在的温暖却尚未完全明晰其重量。
时间的河流缓缓向前,载着她们各自的心事和共同的梦想。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秘密,如同深埋的种子,在无人知晓的角落,静待着破土而出的时机。而此刻,一碗热粥的温暖,一个深夜的陪伴,便是这寒冷秋夜里,最不动声色却最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