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三章 新的开始 ...
-
金乌将落之时,宋时烟一行几人回了王家,同潘氏等人坐在一处将今日之事分说明白而后便再次提起要还钱的意思,顾婶王伯坚决不肯,吵了许久也没结果。
宋时烟劝解道:“我们一家子没独自掌家过活过,现在要顶门立户还需婶婶多加帮衬,若是婶婶不收便是不愿帮忙了。”
顾婶焦急摇头,但是嘴巴又说不过宋时烟,脸通红道:“大姑娘羞杀我了!”
潘氏道:“这两日我也想着以后的日子如何过,烟儿你有什么想法?”
宋时烟道:“也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只不过眼前要顾忌的还是尽快寻一处宅子供咱们落脚,至于如何维持生计还需再想想。”
“搬出去干什么!”顾婶急了:“便在此处住下,你们高门大户出来的,哪里过过我们百姓的日子,一大家子妇幼出去怎么办!”
宋时烟道:“我们一家人总不能仰仗别人养,早晚要自己想法子的,况且一家子妇幼平白住在您家中长久了必然招人闲话。”
顾婶还是不同意,但也知道人言可畏,潘氏一个年轻的寡妇,宋时烟也刚刚及笄,长久在自己家中住着,确实不美。
最终辩论还是双方各退一步,顾婶拿了宋家三十两银子便死活不肯再要,宋时烟心中有数,丢的银子恐怕是要翻一倍的,但是顾婶咬死了说就丢三十两,宋时烟也只得暂时作罢,想着以后有机会再补上。
而宋家要搬出去的事情却要提上日程,宋时烟与潘氏商量着就在葫芦巷内找一个房子,一来,这里偏僻房价不贵,宋家承担的起;二来,就在葫芦巷离王家也近,有什么事情也好照应。
房子不必太大,两进院即可,这样也用不了太多钱,虽然现在手里宽裕些,但是几人没有立身的根本,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坐吃山空总是不行的。
宋家众人只有潘氏是买卖过房屋,理过家的,但那都是吩咐下人去做,她明白市场行情与东西好坏,可让她出面去同人商议讲价她却是没做过的,思索下几人求助王伯,还请他帮忙留意一下有无合适的房屋。
王伯很痛快的答应了下来,接连几日便是东跑西颠的帮忙打听,幸而运气好,还真在附近寻到了一处宅院,那是一个两进的院子,原本的主家要回南方老家,着急出卖,宅子在葫芦巷更深处,离王家不过一炷香的脚程,很符合宋家人的要求。
潘氏第二日便跟着王伯去看了宅院,很是满意,商议价钱时费了些口舌,好在主家着急出卖,而王伯与顾婶又是会杀价的,将宅子从一百二十两生生讲到了一百两,当场签了契约给了地契银钱,等过两日过了官府文书宋家人便可以搬进去了。
潘氏讲到宅子很是满意:“那里面的东西都是现成的,咱们也不用添置什么了,倒是省了好些力气,”思索后又道:“不过我瞧着还是应该买两个仆人,咱们虽不富裕,但是家里活计一时做不来,还是要有奴仆才行。”
宋时烟点头,表示等搬家后便去人伢子那里买两个丫鬟,却没想到宋政竟然主动揽下了这个活计:“母亲与长姐已经操劳许多,我身为家中男丁不能只是看着!我毕竟是男子,出面容易些。”
自从那也与宋政聊完后,他明显成熟稳重了不少,这让宋时烟与潘氏十分欣慰,便将此事交给了他。
两日后,官府文书下来了,那处宅院彻底成了宋家的,一家人便收拾东西欢喜的搬了进去吗,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抄家时什么也没有的被赶了出来,如今要带的不过几件衣裳罢了。
两进的宅院并不大,比起原来宋家那正三品御赐的宅子不知小了多少,但宋家人却无比的安心,好歹再也不用寄人篱下了,正房自然是要给潘氏住的,东西两个厢房,东面的给宋政宋文,西厢房留给宋时烟与宋时雪,至于东西耳房则备给仆人,只等宋政将人买回来了。
几人搬进来以后,宋时烟便将先将潘氏的正房收拾了一下,叫潘氏先休息,自己则又带着几个弟妹收拾起了其他的主屋,等到一切准备妥当已经是晚上了,这才意识到竟然没有准备饭菜,且几人没有一个会做饭的,正在此刻顾婶敲门而来,带来了刚做好的晚饭,笑道:“知道你们今天忙着,怕没时间准备饭食,将就用些。”
宋家众人自然无比感激。
第二日一早天刚亮宋政便出门去寻人伢子,这几日他可没有闲着,一面同人打听买人的规矩与银钱一面走遍了京城各大交易的地方,这才决定了今日要去的何处,几人商议着买回两个丫鬟再请一个厨娘才行。
宋政带着银两出了门,到了傍晚才回来,刚进垂花门就兴奋的嚷着:“母亲!长姐!你们快出来啊。”
紧接着便是两个带着哭腔的女声响起:“夫人!小姐!”
宋家中人忙从各房跑了出来,一看宋政正欣喜的领着两个丫鬟站在院中,那两个丫鬟哭的泪人一般,正是原来潘氏身边的丫鬟彩玉以及宋时烟身边的丫鬟佩兰。
主仆重逢,都是分外欣喜激动,哭了好半晌才说话,一问之下才知道,宋家遭难奴仆发卖以后,有些奴仆有家人且拿得出银钱的便被家中赎买了回去,若是没有亲人的便被卖给了人伢子之后继续倒卖寻找新的买家,而今日宋政去买奴仆,正碰上彩玉与佩兰。
“夫人房里的几个一等女使早早的被家中赎了去,大姑娘房里的彩月、春霞被卖去了扬州,大少爷房里几个人也被发卖了,钱姨娘院里的也是赎身的赎身,发卖的发卖,我与佩兰自幼无父无母,在宋家也只是二等女使,这才晚些被卖,没想到今日竟然碰上了大少爷买人,这才能重见夫人姑娘。”彩玉一面抽噎着一面道。
佩兰抱着宋时烟的的胳膊眼睛都哭肿了:“奴婢还以为这辈子都见不到姑娘了!”
宋家人也红了眼眶,经历这般磨难,未料到还有主仆团聚的一天。
“厨娘我已经请了一位,家就在附近,不住在咱们这里,只负责一日三餐的吃食,做完便走,每月月钱二钱银子。”宋政道。
潘氏思索片刻点头道:“也罢,只做三餐便只做三餐吧,好歹月钱不高,现在京城的厨娘贵得很,还有开价五钱的呢。”
宋政点头道:“正是呢,我这两日打听也吓了一跳,这个嬷嬷年纪大了,又要照顾家中孙儿,这才开价低了些,做完饭便走。”
“厨娘不在这儿,我若夜里饿了怎么办。”宋时雪怯生生的嘟囔着:“我夜里容易饿的……”
宋文连忙将宋时雪拉到一旁道:“雪儿别任性,现在的情况哪里能给你单独立个小厨房。”
宋时雪包了一包眼泪,不满的撇撇嘴:“从前我饿了,都是姨娘夜里叫人做些什么的,现在竟然连顿饱饭也吃不上吗。
潘氏闻言冷了脸:“怎的?你是觉得我亏待了你?你生母做出那样不要脸的事情我留你下来已经是开恩了!便是你姐姐,我的亲生女儿都为了家中奔走,你一个吃闲饭的还有意见了!若是觉得委屈,滚出去!”
宋时雪眼睛更红了,往宋文的背后缩了缩。
宋文忙道:“母亲息怒,雪儿还小,不懂事,您别同她置气。”
别看潘氏说话厉害脾气爆,其实本质同顾婶一样,都是个没有坏心肠的人,否则何必搬了家还带着宋文与宋时雪,两个庶子还不是随便处置,如今这样说不过是赌气罢了。
可听了这话的宋时雪却吓得不轻,她从小对潘氏都有敬畏感,因着钱氏常挂在嘴边的嫡庶言论又觉自卑,现在没了钱氏在身边照看越发觉得害怕,当下身子抖得不成样子,真的怕潘氏将她赶出去一般。
潘氏本来满腔怒火瞧见她这样也不好发作,只翻了个白眼叫宋文将人带下去,末了不解气的补充一句道:“如今家中不养闲人,你们两个也别干呆着,没得我养活你们两个的道理!”
宋文恭敬称是将宋时雪带去了西厢房。
宋时雪一进门便放声大哭:“我就说母亲不待见我们你偏不信!现在连三餐都吃不饱,以后怕不要将咱们发卖了换钱吧!”
宋文皱眉道:“你说的什么话,若是母亲想卖咱们何必带着咱们,雪儿,你年幼好些事情想不明白不要紧,但却不能忘恩负义,母亲、长姐、兄长连日奔波换来了这个住处,让你我有地方安身,你怎么还能挑三拣四?”
宋时雪一面抹眼泪一面委屈道:“我挑三拣四?从前姨娘在的时候至少我能有饱饭吃,现在我不过是想吃饭就变成挑三拣四了?哥哥,这才几日,你就同他们站在一起了!”
“什么你们他们的!那是母亲!”宋文严肃道:“我知道你从小依赖姨娘,自觉是庶女对母亲长姐有隔阂很正常,但是如今姨娘都不要你我了,真正对你我好的人你还看不清吗!”
“什么不要你我了!姨娘不是这样的人!”宋时雪红着眼睛争辩:“她说了会回来就一定会回来!若是母亲早点把私房钱拿出来分家也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我们和姨娘也不必骨肉分离!”
“宋时雪!”宋文不敢置信的看着宋时雪,没想到一向怯懦的妹妹竟然能说出这样凉薄的话来。
宋时雪也愣了,宋文从来都是对她呵护有加,这样严肃愤怒还是第一次。
“宋时雪,姨娘不顾恩人情谊偷盗财物;不顾亲生骨肉携款潜逃;不顾血脉至亲将我打晕,这一桩桩一件件哪里冤枉了她!别说不知母亲这五百两哪里来的,便是私房钱又与姨娘与你我何干?姨娘身为妾室哪有资格分家产?她糊涂自私你也糊涂自私?!”宋文紧紧盯着宋时雪道:“这样的话不许再说,记住了吗!”
宋时雪吓的忘了哭,手脚冰凉的避开目光,怯懦道:“记住了……”
“大声点!”
“记,记住了……”
宋文冷哼一声,关门离去。
第二日一早,宋政联络好的厨娘便来了,那老妪姓孟,年过五旬,是个干净矮胖的妇人,为人倒是拎得清,来了只管做饭,别的一概不问,手艺说不上多好倒也不坏,到了时间准时回家哄孙子,倒是省了寒暄客套。
而彩玉、佩兰便留在了宋家做奴婢,只不过从前她们只需要侍候一个主子,现在须得照看一家子人了,她们到底是府里的老人,彼此熟络,且现在宋家的事情也不多,每日洒扫侍候倒也没有太辛苦,月钱还是比照从前一样,每人每月一钱半银子,两人千恩万谢,毕竟比起卖到不熟悉的人家被作践还不如跟着宋家,宋家待人宽和,不拘小节,这些奴仆都很感念。
田宅的事情解决完了,接下来便是琢磨生计了,提到这一点,一大家子聚在一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全没了主意,他们从来不是需要讨生活的人,从前大宅子里会的那一套在外面竟然没有一样能赚来钱的,如今五百两银子花的还剩下三百七十两,虽然不少,但她们没有赚钱的营生绝对不能坐吃山空。
潘氏思索道:“要说这世道,还是读书是正途,老爷常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是没那个运道做官,做个举人也是领朝廷俸禄的,还可以免除赋税实在不错,政哥儿、文哥儿,你们两个读书不可荒废了。”
宋时烟也点头,宋文宋政两个都已经中了秀才,明年便是乡试,须得发力才是。
宋政欲言又止的看了众人一眼,抿紧唇没有说话,宋文也是面露难色,半晌道:“家中情况这般,我如何能安心读书,不如先去旁处做工赚钱补贴家里,让大哥读吧。”
宋时烟摇头道:“父亲早就夸过你读书很好,怎可半途而废,两个都要读,家中还能拿得出钱来,只是这老师……”
宋时烟犯了难,好的先生都在京城,倒不是没有这个银钱送他们去读书,只是他们露面难免会被人认出出身来,学生里面也有拜高踩低之人,冷言冷语几番,恐怕搅得他们没了读书的心思,可若说京郊……那日遇见的王辰安学问是一定好的,但是听顾婶那意思,他自视甚高,是绝对不愿替人做事,若想做先生,京中有大把的人请他,何必来自己家?再加上他对自己印象并不好,宋时烟并没有信心能请得动他。
这样想了一圈,居然没有合适宋家兄弟的老师。
桌上一时陷入了沉默,宋文沉默好久,看看周围人的眼色下定决心对宋时烟道:“长姐,不如你教我们吧!”
“我?”宋时烟诧异的看向宋文。
宋文点头:“长姐,要论学问,父亲曾说你顶三个举人,教我与大哥绰绰有余,咱们又何必去外面寻先生?”
“这如何使得?”还没等宋时烟说什么,潘氏便第一个反对:“她身无功名,便是念过书又怎么能和举人相比?胡闹!”
宋文没敢反驳潘氏的话,只得住了口。
潘氏又道:“反正,你们先自行念书,等寻到先生再说。”
宋政宋文点头称是。
与此同时,宋时烟与潘氏也没闲着,家中男丁需要读书,宋时雪又年幼,养家的重担一时只能落到她母女二人的身上。
潘氏是一头雾水,只能先听从顾婶的建议与邻居几人一同接些绣活做,潘氏毕竟有底蕴在,女红做得很是不错,只是身子弱些,旁人能做三个时辰,她最多两个时辰便累了,不过好歹是找到了挣钱的法子,每日能有十几文钱的进项。
这对潘氏已经是极大的鼓励了,她第一天拿到工钱的时候笑得合不拢嘴,无论多少,这是她这辈子第一次靠自己赚钱,虽然落魄了,但是这种感觉很奇妙,很久以后潘氏才意识到那是一种名为自信的东西,她再不需要躲在房里靠着丈夫的月银过日子了。
而宋时烟也开始找活计,她很清楚自己的能耐,针织女工一概不行,一身柔弱的骨头也做不了什么重活,从小到大唯一做得好的便是读书,可若自己是男儿身还能上考场赚功名,身为女子,一腔才情又有何用呢?宋时烟琢磨了很久依旧没有找到自己能做的工作,眼看潘氏每日做工累的眼睛痛,身为儿女真是既欣慰又心痛。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知道宋时烟的情况后,没两日王伯就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他孙儿的教书先生正缺一个抄书人,所谓抄书人字面意思就是抄书的。
虽然大周已经有了印刷术,但人对手作的物件还是十分执着的,尤其是些举人、官员,比起千篇一律的印刷书更偏爱真人手抄的版本用作学习或是收藏,而相应的手抄本也会比印刷本贵上许多,具体贵多少还要看手抄本的质量优劣,而这位教书先生自己经营了一个专卖手抄本的书局,大量的收购手抄本,也就是说若是宋时烟做得好的话,很有可能长期供给书局手抄本,那这收入是很可观的。
宋时烟几乎是没怎么想便答应了下来,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为什么不试试呢?毕竟自己做的好的也就只有读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