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章 回忆 ...

  •   耿婶子见状,笑道:“你这丫头别愣着啊,肚子饿了就赶紧的把粥喝了再说。”

      耿婶子很喜欢这个从城里来的小姑娘,干活积极,人也乖巧,怎么看怎么讨喜,她还想着这闺女乖巧,应该说是这闺女的爹妈教养的好啊,可惜她就只生了两个娃,大的是个闺女,嫁人也有好几年了,她的外孙现在都能满村子跑了,小的那个十五岁的时候出去当兵了,山高路远的,要回来也不是个轻松事。

      孩子他爸过世的早,自己的两个孩子大了也不在身边,还好当初安排插队知青住宿问题的时候,村支书把这姑娘安排到她家,她这总算是有了个伴。

      有了这孩子在家里住下后,她这房子也没有以前那样冷清了。她也不是没有想过让这闺女给自己当儿媳,可人家毕竟是城里来的,总归还是要回城里去,算了,这没影的事情,她还是不去多想了!

      赵希对着耿婶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这才不紧不慢地拿起放在碗里的勺子小口小口地喝着粥。

      她想她还是乖乖的喝粥好了,顺便也平复一下刚刚所认识到的事情。

      见着赵希乖乖的喝粥,耿婶子露出满意的笑,接着又说道:“你先歇着,你生病不能上工这事情大队领导已经知道了,你这是属于特殊情况,大队领导也不是不讲人情的,已经说了这几天就给你保底工分。”

      由于下放到这个村子插队的知青不多,总共也就只有六个人,四男两女,所以大队领导也就直接把这六个知青直接安排进村民的家中,大队上在给知青们工分的时候就已经扣除了知青们在那户人家吃住所要的花费相抵的工分,这样的安排既解决了那些下放知青的住宿问题,也解决了吃饭问题。

      “麻烦你了,婶子。”赵希道谢,别人帮忙,道谢是应该的,同时这个时候搪瓷碗已经见底,腹中的饥饿感也随之消失。

      见着赵希喝完粥,耿婶子说道:“好了,你歇着,地里的麦子还没收割完,俺还得下地去。”

      “嗯,婶子你去忙吧,我自己能顾着自己的。”这生病就给人添麻烦,赵希心底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你住在俺家,俺也只是搭把手而已,那俺先走了啊!”耿婶子收拾好碗后便离开了赵希的房间,而赵希在耿婶子离开后心里的情绪开始翻滚起来。

      死而复活,而且还活回去了好几十年?!

      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居然发生在她的身上,这给赵希带来的只有惊吓,没有欢喜。

      任谁在疯癫了几十年后突然清醒,还没回过神高兴自己恢复神智,就死了;本以为死了也就可以不再受苦,可谁又想到又一下子自己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年轻了几十年。

      这样灵异的事情让原本就有些害怕的赵希——懵了!

      她只觉得有一股冷气从她的脚底袭上来,冷的她浑身开始发颤。

      前世她虽然有一般的时间浑浑噩噩的,但是她很清楚人们对于鬼神的恐惧,若是她重活而来的事情给他人知道后,怕是自己这条命估计都会搭进去,所以,这件事情她谁都不能说,坚决不能说,既然不能告诉任何人,那就让她压在心底一辈子,或许时间一长,她自己也会忘了自己是重活而来的人。

      对,就这样!

      赵自欺欺人的想着,就跟那把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一般催眠着自己。

      半晌后,赵希那翻腾的情绪终于是平静了下来,给吓得发冷的身体也跟着暖和了起来。

      这人一放松下来就容易犯困,更何况赵现在的身体刚刚退完烧,就这样,赵希就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梦里浮现出一幅又一幅的景象,那是她印象中没有的,她想,这不会是她疯了后自己见过的,而自己又不记得的事情,因为最后她见到的那幅就是她死之前看电视所看到的事情。

      而到了最末,赵希看到了自己死在开水中的模样,不甘的瞪着浑浊的双眼,仿佛在怨恨着命运的不公。

      那幅画面真的看着吓人,赵希就这样自己给自己吓醒了……

      睁开眼睛,窗外已经暗暗的,这个时节的这个点,怕已经是到了晚上六七点的样子了。

      抹了抹额头上的虚汗,赵希感觉自己躺的浑身都有点僵了,穿好衣衫套上布鞋下炕,打开门,就见着耿婶子正端着一盘子馒头还有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炖萝卜,外加一小碟子的咸菜进来。

      “赵丫头起来了?起来就好,俺还打算一会去叫你起来吃完饭。”耿婶子见到赵希从房里出来后说道,“那过来先把晚饭吃了,趁着都这些还热。”

      “嗯,好的,婶子。”赵希应答道。

      坐在桌子边吃饭的时候,耿婶子同赵希说了一下地里的事情,说今年的收成看着比往年好,今年能分的粮食比起去年可能会多点。

      耿婶子说完后还加了一句,“你也不用担心公分的事情,工分大队书记都已经给你记上了,保底的,而且再怎么说身体才是第一,等身体好全了,你下地干活啥的,婶子放心。”

      赵希因着高烧晕倒在地里的事情这几天成了大伙儿聊天的话题,都夸这闺女是个实在的,放眼整个村子里都难找到几个跟赵希一样的。

      耿婶子跟人说起这个事情的时候,难免会对这些来村里的知青做比较,相比之下,心里的天平偏向了赵希这边。

      还是赵希这闺女实在,不像那个住在别家的女知青那样,仗着自己长的俊歪歪心思多,成天想着怎么能提前返程,赵希长的可比她俊多了,也没见着有那么多的歪歪心思,归根究底还是爹妈教养不好,好好的一个闺女给养歪了。

      可惜这么好的闺女不能给自己当儿媳妇,要是她家谨行能有个实在的媳妇儿,他在部队里也就不用担心后方出乱子。

      唉!真可惜!

      这个念头让耿婶子心里就跟猫爪子挠一样,她越是满意赵希就越是想着以后赵希的返程,心里头因此而显得空空的。

      “谢谢你婶子,你对我真好,要是没有你照顾的话,我怕是也不会好的这么快。”对于耿婶子的照顾,赵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前世她在插队的时候,每次有个什么不好的,耿婶子都是尽心照顾她,而她能报答耿婶子的也只有在下工后帮着耿婶子做一些她及力能做的事情。

      耿婶子的馒头蒸的很松软,赵希细细的品尝着这令人怀念的味道,好像她很久没有尝到这个味道了,她没疯之前在单位上班的时候经常在食堂里吃饭,疯了之后,福利院的饭菜更是没法入口,只能说是填饱肚子,饿不死。

      能再次尝到这个味道,赵希突然觉得她能清醒的活着,这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你这丫头,赶紧吃饭,一会冷了就不好吃了。”耿婶子说完后,二人便安静地吃着晚饭,没再说什么。

      吃完饭后,赵希帮着耿婶子收拾碗筷,就在这时,耿婶子家的院门外有人在喊,耿婶子手上没得空,就让赵希到外头看看是谁在喊门。

      赵希应了下来,走到院子打开院门一看,来人是村里的其他五个知青,四男一女全部都过来了。

      院门打开后,其中的一个男知青上前说道:“赵希,你病好了?”

      赵希仔细一看,不用多想便叫出对方的名字:“李豪之,你们怎么来了?”

      另一个站在李豪之身边的男知青说道:“今天听耿婶子说你退烧了,所以我们趁着下工后过来看下你,不过看你精神还不错,我们也就放心了。”

      这个说话的男知青叫王洋,赵希记得王洋前世在她返城后不久也跟着返城了,后面的事情她也不是很清楚了,不过他们能过来看她她已经是很感激了。

      “你看我这记心,你们快进来,屋里坐会。”赵希说话的同时让他们进来。

      五人也不客气,直接进了院子,赵希领着五人去了自己的房间。

      大家坐下后,询问着赵希的情况如何,赵希也说道自己已经好了很多,最多歇个两三天的时间就能继续上工。

      进屋后,大家都聊的很开,唯有五人中唯一的女知青李秋月一句话也没有说,用一种赵希看不懂的眼神看着赵希,看的赵希浑身不自在。

      “秋月姐,你这样看着我,是不是我有什么地方不妥啊?”赵希看着眼前的这个女知青,若不是她有了前世的经历,怕是怎么都不可能会知道这个长她两岁的女人心狠的没边。

      赵希记得很清楚,李秋月来自c市,父母只是工厂的工人,家庭条件只能说是一般,而且她在插队的时候还是跟刚下乡的时候傲气的很,都来了好几年还都是老样子,一点都没有变,上工也不积极,但是她却在四个男知青里面人缘很好,很得男知青们的关心,李豪之来插队来的早,对后面来的知青关照很多,接触多了李秋月就跟李豪之好上了,当时两人海誓山盟,非卿不娶非君不嫁,那感情好的,大伙儿都觉得他们以后结婚那是砧板上钉钉的事情。

      谁知道世事难料,谁也不会知道当村里公布了返城名额后,全部都改变了。

      那时候上面给村里的返城的名额只有五个,他们插队的知青有六个人,所以说最后只能有五个人能返城回家。

      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知青们都忙着找关系找路子弄到返城的名额,到最后,只有李秋月没有,其他五个,包括自己都得到了那个宝贵的返城名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