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相遇:第二章 ...

  •   第二天上课,班上的同学大概听闻昨晚的消息,看顾敏的眼光多了些探究,甚至有好奇者跑到她面前:老师,你昨晚真的把朱伟揍趴下了嘛?顾敏轻轻敲了敲学生肩膀,这有啥好奇的,回去好好学习。甚至同办公室老师也调侃道:“顾老师,厉害了,巾帼不让须眉”,顾敏很是无奈,朱伟平时在学校里横行惯了,自己好像真的就成了打虎的武松一样。班上的同学也倒是老实了些,起码课上顾敏被叫醒时,老老实实坐起来听课。被嘲了一天、憋了一肚子气的朱伟,刚想要离开教室,准备溜出去,看到顾敏站在教室门口,又悻悻然回去坐下了。顾敏走到他面前,坐到他前面的位置(这就是本文男主的课桌,缺席了整整一章的男主,哈哈哈哈),说:“朱伟,你要不服,可以现在跟我出来;你要觉得自己没那个实力,就好好学习,你看老师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给你选择的机会。”朱伟直愣愣地看着顾敏脸上的梨涡,脸上表情五彩斑斓,然后凑近跟顾敏说:“顾老师,我心服口服,这事咱就翻篇,跟老师打个商量,以后上课我保证不捣乱,我知道老师你厉害,课下有时间你能不能教我两招。”顾敏看着他贱兮兮的笑,心里觉得好笑,果然还是青春期的男孩子,老祖宗以武服人的道理说得没错,表面上仍然一本正经:“行,那你和老师说定了,以后不逃课、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周五晚上,学校操场,咱们过过招。”
      晚自习,顾敏看着朱伟后排那几人坐在座位上,表情很痛苦。慢慢来吧,让他们一下子就努力学习也是不可能,但尝试总比开始就放弃要好,不是吗。九月的夜晚,褪去白天的暑气,凌河乡坐落在京杭运河畔,运河养育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子,当然也包括顾敏所在的顾渡村,顾敏每天上下班都会从河碓上穿行而过,每次望着运河,她都会很开心。小时候,没人和顾敏玩,她就自己经常跑到运河边,玩沙子、挖石头、捡贝壳...太阳下山的时候,整条河笼罩着夕阳的光芒、走南闯北的轮船冒出白烟、河边的芦苇荡随风摇摆、成群结队的鸭子游上了岸准备归家.....不远处奶奶站在门口喊她吃饭。这些景色,她百看不厌。运河承载了她的开心与难过,分享她的喜悦与伤心。今晚月色很好,顾敏停下车,想在河畔坐会儿,走到河边的小亭子时,顾敏吓了一跳,亭子的长凳上蜷缩着个人,明亮的月光下,顾敏看见那人在抖动抽泣。那人听到脚步声,抬起头来,是张年轻浓郁的脸。不是自己村里的人,顾敏不认识这张脸。她坐在对面的长凳上,没有说话。两人之间安静地如同隔着荒野。不知道坐了多久,顾敏说:“回家吧,人生总是很难,今天总会过去,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顾敏本不该开口,她也不是喜欢与陌生人交流的人,可这张脸上的表情,顾敏在许多个少年、成年的夜里,从镜子里看到过,那是一种茫然无措、不如结束吧的了无生机。好在她挺过来了,她也希望这个人也走过去。“谢谢你”她听到那人说,是很年轻暗沉的声音。顾敏望着那人走远,慢慢变成一个模糊的黑点,才回家。
      开学三天,还有三个学生——陈知行、乔巧娣、于留成一直没来。山不就我,我来就山,度过开学前两天的忙乱,顾敏决定到这三个学生家里去看看情况。学生信息表上,陈知行那一栏,家庭联系人填了大伯,听其他老师说暑假期间他大伯去世了,还有个堂姐早就嫁到外地了,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了,也没有联系电话。下午顾敏上完第一节课,顾拜托隔壁班的班主任晚上帮忙看下晚自习后,决定按照信息表上的地址,过去看看。来到陈家门口,却是门锁紧闭。隔壁家的奶奶坐在门口,顾敏上去询问她知不道陈知行去哪了。和奶奶的聊天里,顾敏大概摸清了陈家的情况,陈知行的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生病走了,父亲在他8岁那年也没了。陈知行跟着他60岁的鳏夫大伯长大,大伯家情况也不太好,两人相依为命,有一顿没一顿的.按王奶奶的话说:这么小的孩子,怪叫人心疼的,有时候看小知行一个人,叫他来家里吃饭,他也不来,眼巴巴坐在门口,一边写作业,一边等他大伯做工回来。等到太阳挂在西边的时候,顾敏聊得口干舌燥,坐在门口直打盹,王奶奶耳目清明,推了推她说:老师,阿行回来了。顾敏揉了揉坐得发麻的双腿,站了起来,这才看到扛着锄头、双脚泥泞的陈知行,竟然是昨晚遇见的那人。难怪了,我要是他,可能早熬不住了。顾敏想。
      她走到他面前:“陈知行同学你好,我是顾敏,你的班主任。”
      面前的男孩,瘦削修长,大概是在太阳下晒得太久,面色黑红,更显得脸上的五官立体分明。顾敏看到他一直捏着自己的衣角,皱巴巴的也毫无察觉,像是下了很大决心才开口道:“顾老师好,不好意思,我——我——”嗫嚅了半天也没说出来。站在一旁的隔壁王奶奶,突然来了一嗓子:“哎呀,阿行,顾老师等你一下午咯,快请顾老师进去坐坐呀。”陈知行这才从老师找到我家门口的窘态中回过神来,掏出钥匙开了门请顾敏进来。径直穿过院子到达堂屋,堂前的摆设还是十年前的款式,陈旧但很干净。
      顾敏看出了陈知行想给她倒水,但家里没有热水的欲言又止的神情,拍了拍旁边的凳子说:“不用给我倒水,我刚刚在王奶奶那里喝过两大碗水了,坐下来,我们聊聊天呗。”陈知行放下了手中的杯子,坐到了顾敏旁边,两人互相打量着对方,不过顾敏是光明正大的看,陈知行则是低下了头,偶尔抬起头瞄顾敏一眼,发现顾敏在看他,又迅速低下头。
      “家里的地多吗?忙完了没咧”顾敏问
      “不多,就两亩稻田,收完这一茬稻子,村里的地就都要承包出去给人养螃蟹了,也没什么事情了,不好意思啊,顾老师,还让你专门跑一趟。”
      “没事,这是我应该做的呀,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学校呢。”
      陈知行没有回答。顾敏受不住这沉默,站了起来,傍晚时分,院子里的地雷花(农村地区常见花,学名草茉莉,生命力顽强,于夏季清晨傍晚开放,因种子形似黑色地雷,在乡下又被称为地雷花)开得正盛,红彤彤一片,爬山虎爬满了院子的围墙,翠绿葳蕤。檐下摆着张课桌,桌身的绿漆已经斑驳模糊,大概是陈知行上小学留下来的,在他们这片村子里,孩子们上小学都是自带刷好绿漆的课桌板凳。顾敏坐到课桌前,单手托腮,瞧着院子里生机勃勃的草木,桌肚里摆着几本书(《围城》、《红楼梦》、《呐喊》……都是江苏文科生必读书目),纸张泛黄,一看便是地摊上淘来的旧书,页脚发毛,被人翻过了很多遍。
      顾敏把书推回抽屉,头转向陈知行:“明天就来回上课吧,陈知行同学,不答应的话我就不走了,坐到你答应为止。”
      “好”陈知行无奈道。
      得到了想要的回答,顾敏心满意足,院子里她俯下身来,仔仔细细观察着院里的花,一边向陈知行提问道:“这花开得真好,是月季吗?”
      “白色的是野蔷薇,我在野地里挖的、黄色的叫金丝雀,月季的一种,我从村里一家扦插的…..”陈知行蹲在顾敏面前,耐心地回答道。
      “懂得挺多的嘛,你咋知道的咧”,农村地区很多人家会在院子里栽种花草,基本都是从邻里乡亲那拿来的,大家只是为了好看,加上又不要钱,何乐不为呢。并没人关注过这些花叫什么,好看在哪里。
      “之前赶集的时候,我在旧书摊上翻看过一本花卉书籍,我刚刚说的也不一定是对的,感觉是和书上的花图很像”陈知行抓了抓头,有点不好意思地说。
      “哇哦,睫毛可真长”顾敏看着陈知行像两把扇子一样上下扑闪的双睫,心里想到,自己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
      傍晚太阳即将落山,村里家家户户的烟囱飘起了炊烟。隔壁王奶奶敲响了门:“顾老师、阿行,晚饭在我家吃呀,我饭快烧好了。”顾敏和陈知行对视了下,读出了彼此都不想去的想法,顾敏开口道:“王奶奶,不用啦,我们一会有事,要回学校,下次再去您家蹭饭。”王奶奶心善,待陈知行很好,陈知行平日也经常帮着王奶奶干些杂活。但王奶奶跟着儿子一家生活,虽然想多照顾点陈知行,无奈自己也是寄人篱下,也只能在儿子媳妇不在的时候,叫陈知行来家里吃饭。小时候陈知行不懂大人的眼色,一叫就去,这几年明白了,便不在去了。
      “喔喔,那行,学习事情要紧,阿行啊,你可要好好听老师话,行了不说了,我锅里的饭还在烧着”一边踱着步子朝门外走去。
      “晚上你准备吃啥”顾敏看着王奶奶走出大门,问道。
      “随便吃点,准备煮个面,老师您不嫌弃的话,留下来一起吃吧”陈知行客气道,当然他只是客气,并不觉得顾敏真的会留下来。
      “好的呀,那麻烦你啦”顾敏爽快地答应,心里在偷偷窃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她并不是不清楚陈知行并非真心留她,以前顾敏也是分寸感和界限感很强的一人。但对于陈知行这种学生,经过这一下午算是摸清了,讲大道理没有用,只能靠点滴细节慢慢磨开心扉,和他熟了,有些事情才能说。
      顾敏没想到,陈知行还真露了一手,做了手擀面,在一旁帮着择菜的她都惊呆了,她第一次见到真人手擀面现场。南方小城,本就不太吃面,但也不是完全不吃,村里家家户户都会买几筒挂面,农忙时候下点挂面吃,省事又管饱。她看着菜刀在陈知行手里起落,不由竖起了大拇指。陈知行笑了笑,大伯爱吃手擀面,活了七十岁,就这一个癖好,大伯说手擀面有劲道,吃完干起活来更有劲。吃完晚饭后,俩人坐在一起闲聊,陈知行觉得这个新来的顾老师,与其说是老师,更像是同龄人,大概也是刚做老师的原因,没什么架子,一股子生气(上了大学的陈知行恍然明白这叫中二,但如果不中二,没有那一腔热血,两个人也不会有此交集),她给他讲小时候的故事:七八岁的时候,闲来无事去运河边打转,发现岸边停了条小木船,心里痒痒,于是大冬天自己偷摸着去运河上划船,但穿的太多,重心不稳,刚上船就栽水里了,幸好是在岸边没划远,不然今天可就见不到她咯。后来大了点,上三四年级时,放学回家,偶然间抄近路小道发现了一片桃林,也没什么人管理,从冬天光秃秃的树盼到春天粉嫩嫩的花,终于到了夏天挂满了果实,她美滋滋地走进桃园,摘了两个桃子放包里(一个给奶奶,一个给自己),要出来的时候,发现树下躺着条大黄狗,也是腿贱,非得撩拨狗子,平地跺了两脚,狗子翻过身去,没醒,又非得补跺两脚,嘴里还配合着喊嘿。结果狗子刷一下醒了,汪的一声朝她冲过来,她撒腿就跑,桃子都没来得及装进包里,狗子在后面追了两里地。“事实告诉我们做坏事是要遭天谴的,看到没,跑的过程中摔了个狗吃屎,留下来的疤”顾敏撩起刘海,右上角的额头上有个不太明显的疤。当时十几岁的少年--陈知行只觉得年轻的顾老师很搞笑,后来才明白这个人是在逗自己开心呐。
      “你小时候有什么开心难忘的事吗”顾敏问。
      小时候什么事情最开心难忘呢?陈知行想,“我爸是退伍兵,7岁之前他一直在工地上打工,不常回家,7岁那年他当上了镇上的辅警,那天他穿了一身警服破天荒地到学校接我,手里提着好几个卤菜,看到我的时候,一把抱起了我,把我扛在了肩上,那是我第一次见他笑得那么开心。每晚一回到家,我爸都会把他的警服脱下来整理得干干净净,宝贝一般一遍一遍摸着他那顶警帽,教我敬礼,这大概是我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吧。”
      后来呢,后来陈知行没说,顾敏也知道,从隔壁王奶奶那里得知:陈执行8岁的时候,一心想转为正式警察的父亲在执行公务的途中,出车祸去世了。因是辅警,家里也并没有得到太多的补偿。他的快乐,只有7岁到8岁这短短两年时间。顾敏拍了拍陈知行的肩膀:“好了,少年,天色不早,我也要回家了,明早学校见咯。”陈知行要执意送顾敏出村,顾敏拗不过他。骑上车的时候,顾敏回头看了眼,皎洁的月色下,少年孤零零地站在村口的柳树下。愿他以后不再孤单,顾敏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相遇:第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