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21问 ...
-
第21问:神选民的救赎者是谁?
答:神选民的唯一救赎者是主耶稣基督,他是神的永恒之子成为人,如此曾经是并将持续是,神与人两种不同的本性,一个位格,直到永远。
提摩太前书2:5 因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为人的基督耶稣。
约翰福音1:14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罗马书9:5 列祖就是他们的祖宗;按/肉/体/说,基督也是从他们出来的。他是在万有之上,永远可称颂的神。阿们!
希伯来书7:24 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
大家觉得,问答中哪块儿是不太好理解的地方?
P: …成为人…如此曾经是并将持续是。
YY: 持续是两种本性。
E: 神人二性。
W: 我们来一点一点看。基督论不是太好懂,咱们慢慢来。
首先,但凡出现“唯一”这类的字眼儿,我们就需要特别留意,因为它们总是会涉及恩典之约的关键信息。小要理问答这一问提到主耶稣基督是神选民的“唯一”救赎主,这实际上还是在调“一”,使徒行传4:12 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一位”中保带来的“一条”得救之路。
约翰福音14:6 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约翰一书2:23 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
这在圣经中是很明显的,然而今天,这样的信息即便在基督教内部都变得日渐式微,政治正确和合一运动(ecumenism)使得欧美主流新教几乎成为普救论的温床。
什么是普救论呢?
普救论认为,对于那些诚恳追求的人,每个宗教中都有拯救的真理。就连千年来,一直以保守主义堡垒自居的罗马教会也在1964年公布的《教会宪章》2:16中称,“原来那些非因自己的过失,而不知道基督的福音及其教会的人,却诚心寻求天主,并按照良心的指示,在天主圣宠的感召下,实行天主的圣意,他们是可以得到永生的。”
由合一运动所产生的国际宣教协会和世界基督教协会,他们的理念早已经迥异于教会“唯独基督”的传统立场,他们寻求藉着“对话”,集合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各宗教之所“长”组成一个新的宗教。
但事实上,只有一条得救窄路-主耶稣基督,而每一个不唯独敬拜他的人都是走在通向灭亡的大道上。
“主耶稣基督”——
“主耶稣基督”,这个词被基督徒说习惯了,慢慢就变成一个固定词组或口头禅,但其实当中每个词都有特定的意涵和指向:
“主”是强调神子对一切受造物绝对的支配权;腓立比书2:9-11 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那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神。
“耶稣”这个名字的含义是“耶和华拯救”;所以,马太福音1:21会说,“她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基督”的意思是“受膏者”,圣子从圣父所受的“膏”就是圣灵,这既彰显了他的全能,也体现了三一神在救赎之工中的高度合一。
使徒行传10:38 神怎样以圣灵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稣,这都是你们知道的。
约翰福音3:34 神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
什么叫“神的永恒之子”?大家觉得,这个表达有什么特殊之处?是在暗示什么信息吗?
Y: 永恒——意味着神性。
W: 是的,正确。
“神的永恒之子”是在强调“圣子受生于圣父”这件事是发生在永恒中(时间被造以前),而不是发生在时间中。
约翰福音1:1-2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
弥迦书5:2 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大家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圣子受生于圣父”这件事不能是发生在时间中?
如果“圣子受生于圣父”这件事发生在时间中,就意味着有那么一段时间,圣子是不存在的,这就等于说圣子在本质上与圣父是不同的,他不是永恒的,他不具有神永恒的属性,圣子就变成了“非神”或“次神”。另外,也正是在“永恒之子”这个意义上,圣子是圣父的独生子,因为圣经也提到过神的“其他孩子”。大家有印象吗?
A:约伯记。
W:是的,天使。除了约伯记,诗篇中也有。诗篇89:6 在天空谁能比耶和华呢?神的众子中,谁能像耶和华呢?
P: 撒旦也是神的众子之一吗?
W:是,不过是逆子。
AN: 在人的头脑里总是觉得父与子还是不同的所以三位一体对我们来说其实是奥秘这么说对吗
W: 三位一体确乎是奥秘,如果用通俗的大白话表述这个概念也很烧脑:圣父与圣子在他们相同的本质上完全相同,在他们彼此区分的特质上有所区分。但这区分不是尊卑的区分。
那么大家思考,天使与主耶稣基督同为神的儿子,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与圣子永恒中受生于圣父不同,天使在时间中被神所造。
【注】“受生于”这是个神学名词,和我们所认为的“生”不一样。
神的孩子还有——信徒。
加拉太书4:5 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
约翰一书4:7 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
与圣子永恒中受生于圣父不同,我们是因联于基督而被神所收养。
“成为人”——
作为我们的救赎者,他为什么必须要成为人呢?我想到四点:
1. 作为我们立约的代表,耶稣必须以第二亚当,即一个“人”的身份,来完成第一亚当没有完成的工作之约。
罗马书5:19 因一人的悖逆,众人成为罪人;照样,因一人的顺从,众人也成为义了。
哥林多前书15:45 经上也是这样记着说:“首先的人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
再就是,我们刚学的上一问,创世记3:15“最初的福音”中的应许。
2. 作为我们约中的中保,耶稣必须以女人的后裔即一个“人”的身份来应验恩典之约中神的应许。
创世记3:15 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为仇。女人的后裔要伤你的头;你要伤他的脚跟。
3. 作为我们这些蒙恩之人的救赎者,耶稣必须成为与我们一样的“人”,才能用生命向神献上挽回祭。
实际上,这一点来源于圣经中的一个逻辑三段论:
罗马书3:23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罗马书6:23 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
希伯来书2:14-17 儿女既同有血肉之体,他也照样亲自成了血肉之体,特要藉着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他并不救拔天使,乃是救拔亚伯拉罕的后裔。所以,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
他要救的是人,所以成为人。
4. “神成为人”这个事实也带给我们鼓励和安慰,使我们清楚神经历性地知道我们的软弱,因此他真正能够怜悯、体恤我们,也记念、看重圣徒在试炼中对他的忠心。
希伯来书2:18 他自己既然被试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试探的人。
希伯来书4:15-16 我们的大祭司并非不能体恤我们的软弱。他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所以,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
如果忽视这一点,我们无法真正理解耶稣的被试探和在十字架上受难。我们会误以为耶稣受试探没什么,反正他是神,肯定经得起考验;他上十字架不容易,但也没啥大不了的,他是神,所以应该没那么疼……
考虑完“为什么必须是人”,我们来思考,作为我们的救赎者,他为什么必须是神呢?
救赎者本身必须没有罪。
救赎者必须要有复活的大能。
一个人的死,只能为他自己的罪付代价;只有“神的死”,才能一次性为所有蒙拣选之人的罪付清赎价。
希伯来书10:12-14 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神的右边坐下了。从此,等候他仇敌成了他的脚凳。因为他一次献祭,便叫那得以成圣的人永远完全。
思考题:神会死吗?
E: 不会死,罪会带来死,神没有罪。
P:不会死。
A:不会,因为神没有罪。
W: 那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神曾为我们的罪而死吗?
学完21和22问,大家就能从容地回答这个问题了,也就算掌握基督论的基本概念了。
提前剧透一下: 标准答案是,神不会死,但因为一个神学概念-hypostatic union,圣子(神)经历过死亡。
为什么要强调“如此曾经是并将持续是”?
主耶稣基督既是完全、真实的神,又是完全、真实的人。
但两方面又有稍许不同:
主耶稣基督的神性是非受造的,无始无终,他从没有一刻不是神的时候;
主耶稣基督的人性是受造的,起始于道成肉身,他曾有过不是人的时候。
但他一旦取了人性,就永远具有人性了,因为神人之间需要中保,所以他的人性存到永远。
希伯来书7:24-25 这位既是永远常存的,他祭司的职任就长久不更换。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今天就先讲到这,下次学习,我们会继续讲“神与人两种不同的本性,一个位格”。并具体谈谈,迦克墩信经说的“不混乱,不交换,不分开,不离散”到底是啥意思。
还会辨析众异端的错谬:
以便尼派(耶稣只是人不是神)
马吉安派(耶稣只是神不是人)
基督一性论(耶稣不是神人二性一位格,而是神人一性一位格)
欧迪奇派(耶稣的神性分享人性的属性,耶稣的人性分享神性的属性)
聂斯脱里派(耶稣不是神人二性一位格,而是神人二性二位格)
……
P: 我有个问题,每个人只有一个位格吗?魔戒里面的咕咙是有两个位格吗?
W: 位格是我认为最难用中文解释的常见神学概念,很难下定义,只能描述。“位格”这个概念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区分他者,举个例子,“我的位格与AN弟兄的位格不同”等于是在说“我与AN弟兄不是同一个人”;反之,“我的位格与W的位格相同”等于是在说“我与W是同一个人”。我现在所能想到的,一个存在有一个以上位格的,可能只有三一神自己:“圣父的位格与圣子的位格不同,但他们却是同一个神。”对人来说,位格几乎等于这个人的全部:由身体和灵魂组成,灵魂包括理性、情感、意志的层面。像P姊妹提到的咕噜,我们知道有种心理疾病叫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俗称多重人格,常被人误称为精神分裂症,实际上不是一种病),患者呈现有一套以上的理性、情感、意志(我不认为这等于说患者有了两个灵魂)。心理学上称理性、情感、意志的总和为人格personality,与神学中的位格person,虽然很像,但不是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