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第 49 章 ...
-
第四十七章雷霆雨露(上)
德妃被废为嫔、幽禁长春宫偏殿,其父万安国下狱问罪的消息,如同平地惊雷,以无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整个紫禁城,震动了前朝后宫。这不仅仅是后宫妃嫔的失势,更是一场牵涉前朝高官、动摇权力格局的政治风暴!一时间,人人自危,各方势力都在紧急重新评估局势,调整着自己的策略。
坤宁宫在这场风暴中,俨然成为了新的权力中心。皇后邱莹莹不仅安然度过了家族危机,其父邱明远沉冤得雪,官升知府,更获得了抚育皇子的重任!这意味着,只要不出意外,这位年幼的皇子将来极有可能在她的教养下成长,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一时间,前往坤宁宫请安问好的妃嫔命妇络绎不绝,言辞间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奉承。
然而,身处风暴眼的邱莹莹,却表现得异常冷静和克制。她没有丝毫得意忘形之色,反而比以往更加谨言慎行。对于前来巴结讨好的妃嫔,她态度温和,却保持距离,绝不轻易许诺或结纳。处理宫务时,她更加注重程序和规矩,事事以宫规和皇帝旨意为准绳,绝不逾矩。她深知,此刻越是显赫,越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必须如履薄冰。
\\\\**
这日清晨,邱莹莹正在用早膳,挽春悄步进来,面色有些凝重,低声道:“娘娘,长春宫那边……万嫔昨夜试图悬梁自尽,被守夜的宫女及时发现,救了下来……如今太医正在诊治。”
邱莹莹执勺的手微微一顿,随即恢复如常,淡淡道:“陛下可知晓了?”
“已经禀报陛下了。陛下……陛下只说了句‘让她好生将养’,并未有其他旨意。”挽春回道。
邱莹莹点了点头,心中并无多少波澜。万嫔(德妃)的自尽,与其说是真的想死,不如说是一种绝望下的挣扎和试探,想以此博取皇帝的怜悯,或者至少引起一些波澜。可惜,皇帝的反应已经说明了一切——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失去了家族支撑、又触怒了皇帝的妃嫔,她的生死,已经无足轻重了。
“吩咐下去,按制派太医好生诊治,所需药材用度,不得克扣。”邱莹莹平静地吩咐道,“另外,加派可靠的人手看护长春宫,绝不能再出纰漏。”她此举并非出于同情,而是尽皇后职责,避免落人口实,也防止万嫔狗急跳墙,做出更极端的事情。
“是,奴婢明白。”挽春领命,又道,“娘娘,还有一事……景仁宫贤妃娘娘近日……似乎染了风寒,已告假几日未至坤宁宫请安了。”
邱莹莹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贤妃在这个时候“染病”,绝非偶然。德妃倒台,后宫格局剧变,贤妃作为目前位份最高、资历最老的妃嫔之一,其态度至关重要。她称病不出,既是一种避嫌,也是一种观望,更可能是一种无声的抗议或自保。毕竟,德妃的下场,难免让她有兔死狐悲之感。
“知道了。”邱莹莹不动声色,“按例派人送去些补品药材,代本宫问候一声便是。不必过多打扰。”
她现在不宜对贤妃表现出过度的热情或警惕,保持常态,静观其变,才是上策。
\\\\**
前朝关于万安国一案的审理,在皇帝的强力推动下,进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罪证被挖掘出来,牵扯出的官员也越来越多,朝堂之上风声鹤唳,与万氏一族过往甚密的官员纷纷上书请罪,划清界限,生怕被这场风暴卷入。
这一日的朝会,气氛格外凝重。焉孔咏高坐龙椅之上,面色冷峻,俯瞰着下方噤若寒蝉的文武百官。林武庚出列,朗声禀报了万安国一案的最新进展,其结党营私、贪腐受贿、构陷忠良的罪行,桩桩件件,触目惊心。
待林武庚禀报完毕,焉孔咏并未立刻表态,而是沉默了片刻。这短暂的沉默,却比任何疾言厉色都更让人窒息。满朝文武,连大气都不敢喘。
终于,焉孔咏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雷霆万钧之力,清晰地传遍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万安国之罪,罄竹难书!尔等皆为国家栋梁,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可知朕为何如此震怒?”他目光如电,扫过殿下众臣,“朕怒的,不仅是他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朕更怒的,是有人将这后宫,当成了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的战场!是有人将这朝廷纲纪,视若无物!是有人将朕的信任与宽容,当成了肆意妄为的资本!”
这番话,意有所指,锋芒直指那些试图通过后宫影响前朝的势力!不少官员冷汗涔涔,低下头去。
“临州邱明远,一心为民,刚正不阿,却遭此构陷,几近家破人亡!”焉孔咏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凛冽的寒意,“若非皇后深明大义,沉静自持,信任朝廷法度,尔等可知,会酿成何等冤狱?会寒了多少忠臣良将之心?!”
他将邱莹莹的“沉静自持”与信任朝廷法度特意点出,既是对皇后的褒奖,更是对所有人的警告——休要再试图利用后宫兴风作浪!
“今日处置万安国,非为朕一己之私怨,乃为肃清朝纲,以正视听!”焉孔咏斩钉截铁地道,“自今日起,若有再敢结党营私、窥探宫闱、构陷忠良者,万安国便是前车之鉴!朕绝不姑息!”
“陛下圣明!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山呼跪拜,声音中带着前所未有的敬畏与恐惧。所有人都明白,皇帝这次是动了真怒,要彻底整顿朝堂和后宫的风气了!
\\\\**
朝会上的雷霆之怒,很快便传到了后宫。邱莹莹听闻皇帝在朝堂上那番掷地有声的训斥,尤其是听到皇帝特意提及自己“深明大义,沉静自持”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这不仅是维护,更是对她这数月来艰难处境的最大肯定。皇帝用这种方式,向天下宣告了她这个皇后的正当性与不易。
但同时,她也感到了更沉重的压力。皇帝将她树立为“深明大义”的典范,也就意味着,她日后必须更加严格地约束自己,绝不能行差踏错半步。她这个皇后,从此将被置于更高的标准之下。
傍晚时分,皇帝焉孔咏竟罕见地驾临坤宁宫。这是自临州风波以来,皇帝第一次亲自到来。
邱莹莹闻讯,连忙整理仪容,率宫人迎驾。
“臣妾参见陛下。”邱莹莹依礼参拜,姿态恭谨。
“平身。”焉孔咏的声音听起来比往日温和些许,他虚扶了一下,目光落在邱莹莹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些许复杂,“皇后近日清减了些。”
邱莹莹垂首道:“劳陛下挂心,臣妾无恙。倒是陛下日理万机,还需保重龙体。”
两人步入殿内,落座后,宫人奉上香茗。一时间,殿内有些安静。经历了如此大的风波,君臣夫妻之间,似乎都需要一点时间来重新适应。
最终还是焉孔咏先开口:“临州之事,让你受委屈了。”
邱莹莹心中微酸,连忙起身道:“陛下言重了。雷霆雨露,俱是君恩。父亲蒙冤,乃奸人构陷,幸得陛下明察秋毫,还父亲清白,臣妾与家人感激不尽,何来委屈?”
她的回答,滴水不漏,既表达了感恩,又将功劳归于皇帝,丝毫不提自己的艰难。
焉孔咏深深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你能如此想,朕心甚慰。皇子……近日可好?”
“回陛下,皇子殿下一切安好,乳母嬷嬷们皆尽心尽力。”邱莹莹答道,“臣妾每日都会前去探望,殿下虽年幼,却很是乖巧。”
“嗯。”焉孔咏沉吟片刻,道,“皇子便托付与你了。好生教养,莫负朕望。”
“臣妾定当竭尽全力,悉心教导皇子殿下,以报陛下隆恩!”邱莹莹郑重承诺。
又说了几句闲话,焉孔咏便起身离开了。他此次前来,时间不长,话也不多,但意义非凡。这是一种姿态,一种对外宣告皇帝对皇后信任与支持的姿态。
送走皇帝,邱莹莹独自站在殿中,望着窗外渐沉的暮色,心中波澜起伏。雷霆过后,雨露将至。她深知,自己虽然度过了最大的危机,但真正的考验,或许才真正开始。如何在这全新的格局中,扮演好皇后、嫡母乃至未来可能的……更重要的角色,将是她接下来必须面对的课题。脚下的路,依然漫长而险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