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派眼线到京城,或者从京城人脉中培养细作。
间谍间谍,贵不在多,而在精。
让他们贿上赂下。
目的就是让朝中众臣帮您造舆论。
何谓舆论?
论也,民心也。
皇帝再英明,也有弱点。
王朝再兴盛,也有缺陷。
定陶王才是真命天子,这句话多说两边自然有更多人相信。
宁琛微抿雨前龙井:要得就是人心惶惶,企盼新主;等的就是民心不稳,乱中取胜。
不过。
定陶王妃的死讯必须隐瞒,要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京城一个最大的打击。
问题来了,如何隐瞒的住?
王爷,听说您尚有几位侍妾?
这有什么关系?
舍得把她们全部扫地出门吗?
——
杀妻只是一个引线。
之后赶走其他女人,可向手下表明破釜沉舟的决心。
更重要的是向京城传达一个消息:
专宠太后亲妹。
先生的意思是?
是的,找个女人来代替她。
找个怀孕的女人代替她。
把“王妃”养起来,说她怀孕了。
只要没有见过王妃的京城使者到来,这一切就行得通。
定陶王被这个大胆的想法吓住了。
宁琛告诉他,此法听起来荒谬,却行之有效。
王妃有孕,皇帝和太后必定派人慰问。
明面上来的,必是普通使臣,定不会认识王妃。
于是让他们碰面,大大方方的,反而不会有人怀疑。
唔,我明白了。
万一瞒不住怎么办?
没关系,只要两个月就好。
京城那边即使怀疑而派人调查,也不会那么快得到结论。
就算查到王府,也只会看到琴瑟和鸣的定陶王夫妇。
只要他们没理由现在动手撤藩,我们就有机可乘。
两个月后。
果然如宁琛所料,太后派来了礼部侍郎,送了自家妹妹珠宝服饰、安胎补品。
断断续续有人探望,“王妃”面部浮肿,除了皇家使者,概不露面。
定陶王趁朝廷把注意力转移到王妃身上时,与宁琛暗地里招兵买马,囤积粮食。
兵,却不能从定陶召。
多年前,宁琛游历天下时曾去过南部沿海。那里常年是流放犯人和旱涝难民的聚集地,人口密集,长期繁衍下来,南人往往体格健壮,凶勇好斗。由于南部丘陵遍布,不利农耕,这些流民缺衣少食,又大多因种种限制无法北上,只好在干起了海盗的买卖。
他们不过求一餐饱饭。
把这些人秘密招致麾下,则可形成一个争强好胜的军团。
钱,也好办。
首先,可以向朝廷要。
他们削了您的兵,必愧,必虚,此时不要更待何时?
其次,可以开矿。
定陶周围多的是铜山煤山,每一座都价值万千。
最后,可以募捐。
启帝国重文轻商,生意人即使再富有,也不允许穿着丝绸。他们难道不怨,他们难道不屈?
您要做的,就是摆出承诺。
京城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手握重权的定陶王兢兢业业,被削权了的定陶王却有胆量造反。
是的,他们一定不会理解。
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存在着。
什么叫狗急跳墙?
什么叫打草惊蛇?
最怕的是把敲山震虎自诩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殊不知,无数的虎王就是这样炼成的。
要相信自己。
胜利就在前方。
宁琛给定陶王订下的计划就是:以最快速度集结一定兵力,在最短时间攻击卫城开封,京城近在咫尺,皇帝必然惊慌,只要稍作引诱,军队主力就会被大批吸引到卫城,京城防务即便仍然坚固,也会露出一些缝隙。
那些缝隙,就是我们的机会!
一定要成功!
不成功——
便成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