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太平公主 ...


  •   在大唐的辉煌宫殿中,太平公主诞生了。她是唐高宗与武则天最小的女儿,自小就生得貌美如花,备受父母的疼爱。

      那一年,吐蕃派使者前来求婚,点名要娶皇帝最小的女儿。高宗李治和武则天自然不舍得爱女远嫁,于是让太平公主假借道士之名,避过了和亲。为了把戏做足,武则天还下令为她修建了一座道观。

      在一次宴会上,太平公主身着男装出席,她穿紫袍、围玉带,一副武官打扮。唐高宗和武则天问她为何如此装扮,太平回答说既然自己不合适,那就赐给驸马。于是,李治夫妇明白了太平公主的心意,开始为她挑选驸马。

      经过挑选,他们选中了薛绍。薛绍来自河东薛氏,是名门望族,其父亲是将军,母亲城阳公主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女儿,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的同胞姐姐,他与太平公主是姑舅兄妹,两人很可能青梅竹马。此外,薛绍本人英俊,且父母双亡,这样的身份背景在当时被认为与太平公主门当户对。

      然而,武则天最初对这桩婚事并不是特别满意,她认为自己的女儿可以嫁得更好,且嫌弃薛绍的嫂子出身太低,曾要求薛家休了这两人,但因其中一位嫂子是兰陵萧氏后代,薛家没有照做,此事才作罢。

      尽管如此,由于李治的坚持,这桩婚事最终还是确定了下来。太平公主和薛绍的婚礼极其豪华,婚车因太大无法进入县衙,便直接拆了县衙的围墙;婚礼晚上举行,沿路点火炬照明,甚至烧死了不少树木。婚后,太平公主与薛绍恩爱和睦,举案齐眉,并育有四个子女。

      婚后的太平公主与薛绍十分恩爱,在相处的七八年时间里,共育有二子二女。长子薛崇胤出生时,唐高宗大喜,特别赦免了整个东都洛阳。长女温婉可人,次女薛氏被武则天封为万泉县主,食实封三百户,在万岁登封元年的仲春时节嫁豆卢光祚为妻,儿子豆卢建袭爵中山郡公,又尚唐玄宗之女建平公主为妻。次子薛崇简幼年即封郢国公,他生性聪慧,深得父母喜爱。

      然而,婚姻从来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太平公主嫁到薛家之前,武则天就对薛绍的两个嫂嫂不满,认为她们不是贵族出身。薛家虽有人为此深感忧虑,但家族中辈分较高的薛克构认为,只要恭敬谨慎行事,或许不会出大问题。

      此时大唐政局变幻莫测,唐高宗去世后,李显即位,随后被武则天废为庐陵王,李旦被立为帝。徐史料记载,永昌元年(689年),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被诬告与唐宗室琅琊王李冲通谋反对武则天,被判极刑处死。

      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了唐宗室李冲的谋反,当时唐朝有条律法,一人造反,三族诛杀,薛绍就这样受到牵连,成了死刑犯。

      尚在孕期的太平公主知道这件事后,带着孩子去向武则天求情,她表示不能让孩子生下后没有父亲,也不能让原本幸福的家庭没有业等以扶持庐陵王为号举兵反对武则天,薛绍也被牵连其中。尽管武则天曾心疼女儿,不想让她远嫁吐蕃,但因为武

      则天要打击李唐宗室因为薛绍是长孙皇后的女儿城阳公主的儿子,代表着李唐皇室的一股力量。尽管他本人可能没有直接造反,但李唐宗室的其他人可能会与他联合起来反对武则天。武则天称帝后,对李唐宗室采取了高压政策,而薛绍的特殊身份使他被视为潜在的威胁。尤其是他的哥哥薛顗参与了琅琊王李冲的谋反,这让武则天更加担心薛绍日后可能会被卷入类似的事件中。武则天当面心疼女儿,将薛绍的死刑减刑为杖责一百。然而,薛绍却被狱卒虐待,最后活活饿死在狱中。

      薛绍死后,太平公主性情大变。武则天为了让她走出伤痛,又安排她改嫁武攸暨。这次婚姻被后人视为武则天为保护公主而采取的手段,太平公主也沦为了母亲的政治工具。

      薛绍的死,让太平公主失去了曾经的天真和单纯。武则天很快为她挑选新的驸马,条件便是必须姓武。最初选中的是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但婚事因武承嗣有“小疾”未能成行,也有说法是太平公主未能看中他。

      不久后,第二个人选出现了,他是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暨。而此时的武攸暨已有妻子,为了让这桩婚事成功,武则天不惜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在母亲的安排下,太平公主于薛绍死后不到一年,再嫁武攸暨。

      这段政治婚姻充满无奈,难言幸福,也彻底打破了太平公主对生活的浪漫幻想。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的婚后生活鲜为人知,他们是否有孩子,历史并无明确记载。

      在正史典籍中,此后再难找到有关太平公主感情生活的描述。此时的太平公主在朝廷中权势日盛,“二十余年,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为帝,母为后,夫为亲王,子为郡王,贵盛无比”。而史书对她的记载也转向了政治方面,用“多阴谋”来形容她。

      万岁通天二年,太平公主向武则天推荐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后来成为武则天的“内宠”。神龙元年,太平公主参与诛杀二张兄弟,随后她的哥哥唐中宗李显复位,复国号唐,同年,武则天去世。

      母亲去世、哥哥复位后,太平公主逐渐走向大唐宫廷权力的中心。景龙四年,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唐中宗李显,温王李重茂被立为帝。同年,李隆基在太平公主协助下发动政变,诛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及武氏残余势力,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

      不久,太平公主意识到李隆基并非易于掌控之人,若其掌权,自己的权力可能会被削弱。于是她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试图打压李隆基:

      1. 景云二年正月,太平公主企图拉拢韦安石为己所用,但遭到拒绝,随后公开表露废立太子的意愿,在一个月内发动攻势,公开废立太子,贬黜太子集团大臣;
      2. 太平公主还试图通过天象之说离间李旦和李隆基父子,但李旦决定顺从天意禅位,太平公主的计策未能得逞;
      3. 睿宗虽外放太平公主,但她在蒲州时,权势仍不减,其党羽慧范逼夺百姓店肆,御史慕容珣弹劾反被贬;
      4. 太平公主阻止睿宗传位失败后,劝睿宗继续掌握大权,以制约玄宗,期间玄宗一派大臣多次遭贬黜,而太平公主一党依然稳固。

      李隆基一方也采取了相应的策略进行反击:

      1. 景云二年正月,李隆基集团有策略性地进行反击,宋璟与姚崇上书希望外放宋王和豳王,东出太平公主,睿宗虽未同意外放太平公主,却贬黜了宋璟和姚崇;
      2. 同年,张说建议让太子监国以化解“五日中当有急兵入宫”的危机,睿宗表示喜悦并放权给太子,这可能是李隆基对睿宗进行逼宫的结果,此次斗争以玄宗外放太平公主胜利告终,但太平公主未遭根本打击;
      3. 先天元年八月,李隆基继位后,太平公主劝李旦继续掌管国家大事,以牵制玄宗。地方上的刘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谋以羽林兵诛太平公主,向玄宗传达态度,玄宗大为支持,但因事情泄露而放弃行动;
      4. 先天二年六月,太平公主图谋发动政变,利用左右羽林军、南衙兵力和朝臣势力。然而,其图谋泄露,魏知古向玄宗告密太平公主准备在七月四日发动政变。当时李隆基手中的兵是禁军,而太平公主的兵力根本不能与他抗衡,玄宗提前布局,铲除了太平公主在朝堂上的势力。
      当时李旦已经退位,成为太上皇。
      亲自出面为太平公主求情,希望李隆基看在自己的面子上,饶过太平公主。但李隆基为了不留后患,不顾父亲的苦苦哀求,执意赐死了太平公主。从此一代公主香消玉殒。

      回顾太平公主的一生,她经历了爱情的甜蜜与破碎,体验过权力的巅峰与坠落。她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福的,大唐最有权势的公主也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呀,也许她曾想通过权利掌握自己的命运结果却没能像自己的母亲一样。若有来生希望太平公主只是一个富贵人家被哥哥父母丈夫爱着宠着保护者的天真女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