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一、母亲的遗言
  民国期间,社会一直处在动荡不安中。可以说,民国的历史是一部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断的历史。我就出生在这个乱世纷纷的时期,那个时候,我在日本留学,学习西医。接到养父的越洋电报,说母亲重病,我便匆匆忙忙要回到上海。
  客轮在海上飘荡着,午夜时空,海面与天空相连在一起,我用裸赤的膝盖无比虔诚地跪倒在甲板上,无数次祈祷,希望母亲安康,希望家中一切如故,我的祈祷在浩瀚的星空中显得那么纤弱和不堪一击。人总是在脆弱的时候祈祷,脆弱时分,便是神灵闪现的关头。尽管神灵是那么虚无,那么遥不可及,可是人们总是对他有着孜孜不倦的探求。
  客轮到达上海的码头,上海的码头依旧那么肮脏,满地的垃圾,讨厌的苍蝇总是以发现鸡蛋的裂缝为主要目标,冲着人们扑面而来,垃圾在养育着苍蝇,苍蝇在恶心着人们。还有衣衫褴露的马仔,巧笑嫣嫣地讨好着嚣张的有钱人,内心空虚的暴发户在马仔面前抖着威风,我的心骤然失落,上海依旧是我三年前离开的样子。
  不夜城的妓女们油头粉面地站在霓虹灯下,她们的倩影如浓云中的闪电一般,引人注目,她们从不掩饰与生俱来的风情与风骚。
  我挤出人群,看到阿达和佩玉晃动着手臂,我扑到佩玉面前问:“我母亲怎么样了?她真的会死吗?”我看到佩玉满脸的惊慌给了我答案,我知道,我会失去世上唯一疼爱我的人了。谁都无法阻挡岁月的沧桑与命运的无常。
  车子在曲家的门前停下来,我下了洋车,扑进母亲的卧房,母亲穿着睡衣躺在床上,消瘦不堪,像一株秋后的灯芯草,干枯而寂寥,女人若是人穷而又多情,注定不能长寿。母亲看到我,眼睛闪现了一下亮光,双眼如清水中的葡萄一样,眼泪溢出眼眶,她受伤的灵魂全部从眼睛中流了出来。这一眼,让我原谅了她的多情与无奈,我们分别的太久了,三年的光阴让明目皓齿的母亲变得骨瘦如柴,但是她在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印象,并长久地影响着我的未来。
  母亲的床头放着一本厚厚的《圣经》,在我到了日本以后,只有这本《圣经》与母亲日夜相伴。《圣经》中飘荡着热情的信息,它让母亲看懂了生命的通透。很多书是用来消遣的,可《圣经》是用来品味与感悟的,它让母亲动情,于是母亲倾尽全部去爱它。
  我紧紧抓住母亲的手,母亲看着我,眼中有泪,死,是谁都要通过的关口,可我强烈地希望母亲晚走几年。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渐渐地那片黑影幻化为深蓝的空间,深蓝色又如雾一样扩散,恍惚之中,我的灵魂出窍,如流水一样缠绵,没有一点质感地漂流到幽蓝的空间,。倏地,我看到一个面熟的美艳少妇,怀中抱着幼小的我,背后的枪伤流淌着殷红的鲜血,在夜色迷茫中,慌不择路地敲开了曲家的大门,她的泪水与汗水流淌在我稚嫩的小脸上。
  夜,无边无垠,母亲用尽全身的力气对我说:“你一定要离开上海,找你的亲生父亲,你要做最强大的女人,帮我去做我没有做完的事情。”说完,母亲的手从我的手掌中滑落下去,丫头婆子为母亲穿衣裳、挽头发,母亲的身体逐渐僵硬了。母亲就这样仓促地走了,她如虔诚的圣徒,奔向耶路撒冷。
  母亲就这样安静地离开了,她闭着双眼,我知道母亲的心里一直在挣扎,她有爱过的人,也有爱过她的人,她就这样无憾地离去了。在这个世上,没几个人能读懂母亲,母亲的娴静遮蔽着她对爱情的淳朴与痴狂,母亲在我眼中有着曲径通幽的味道。
  这夜,我紧紧握住母亲的手,舍不得放开。母亲曾经对我说过,她活着是为了看看阳光,她一生欣赏阳光,尊准阳光的光明与纯洁,在喧嚣的上海滩,母亲用宽大的灵魂把握住了温暖的阳光。母亲总是在阳光底下,将大段大段的《圣经》摘取在一个本子上,默默享受着文字为她带来的生机与滚烫。这个细节,贯穿了母亲的一生,生活在细节中的女人有自己孤独的宿命,而母亲关键的细节勾勒出了她在曲家生存的基本面目。
  窗外萧杀一片,曲家的日子可谓金光灿烂,像熟透了的包谷,处处散发着富贵的光泽。此刻的养父,不知道在哪个女人的臂弯中尽情享受着□□带来的激情。曲家的女人,注定在寂寞的黑夜中承受着孤寂的挤压,这个大宅门中无所不在的变数,处处为这些女人们带来痛苦与磨难。
  天亮了,养父与他的太太将身穿重孝的我叫到客厅。养父的太太是一个面相厚道而说话刻薄的女人,她张口无情,出口伤人,曲家大院中的每个角落,都有她指桑骂槐的声音,她的骂声,滋生着让人痛惜的寡情,她的恶不管对谁,总是莫名其妙地扑面而来。她在曲家呼风唤雨几十年,从来没有失手过,她最高明的手段就是拉拢人心、毒手摧花。
  养父的太太对我说:“你母亲在曲家不过是个偏房,啊啦能接受她这么多年,也算对得起你们母女了,你以后打算还继续留在曲家吗?”
  我仰起头看着养父的脸问:“母亲到底患了什么病?为什么不送到医院治疗?”
  养父的太太说:“可能是痢疾,半年来一直便血。”
  养父哼哼唧唧地说:“她喜欢《圣经》,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常常是悲观的,她可能常年抑郁,救了病,也救不了命。”
  我冷冷地说:“但是你们没有救她,任由母亲自生自灭,够损的。”
  养父的太太风平浪静地怒视着我说:“你顶嘴的勇气还是一流的,可我们养了你们母女十八年,还送你到日本学医,你就不懂知恩图报吗?”
  曲家的饭碗已经不能端了,我把母亲多年来所受的委屈一泻而出,对着养父的大太太说:“你自知争宠无力,便将一个又一个明艳照人的女子,塞在你男人的怀里,然后一个又一个地除掉她们,我到日本学医,是用我母亲的尊严换来的,如果还有选择,我宁愿让我的母亲健康长寿,也不愿意到日本学医。”
  太太在这个家里,存在着理直气壮的因素,所以说话总是居高临下,她不屑地看了我一眼说:“我不想和你争辩,你尽快离开吧。”
  我应该离开了,我不愿意在绵里藏针的算计中苟且偷生,也不想重蹈覆辙走母亲的老路。我果断地说:“我走,离开曲家,母亲死了,我和曲家再也没有关系了。”
  离开曲家,我还能去哪里?我一穷二白,已经没有未来,未来犹如一碗白开水一样无色、无味、无营养。能让我依靠的,只有母亲的指引,我相信,她永远在路的尽头,不断地给我希望。
  母亲的灵柩,只在曲家停了一夜,第二日便草草下葬,母亲的一切物品、衣裳,全部都烧毁了,曲家犹如从来没有母亲这个人一样。离开曲家,是我无奈的选择,也让我彻悟到人死财散的残酷现实。
  母亲成为我最痛苦的回忆,也是我成长的印记,今生我不能忘、也不该忘记母亲。人都说:女人怕伪君子,男人怕伪淑女。真淑女的母亲,遇到伪君子的养父,也许是天生的悲剧。未来的岁月可以抹去我的愤恨,却只留下一条无法愈合的伤痕。
  母亲去世,我没有看到养父的脸上有过一丝的悲伤,哪怕装出来的也行,可是没有。人性中阴暗的、凶残的、丑陋的因子不计其数,那样明晃晃地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无遗。
  我与养父中间,永远隔着一层纸,对别人而言,一捅就破,对于我和养父而言,永远只隔着纸来相视,无法靠近。
  一晃我来曲家十八年了,时间流逝了,匆匆的流逝了。走得那么无影无踪,就像荷叶上的露珠,滑落到水里的瞬间,那么快捷、那么干脆。我将母亲的唯一一张黑白照片收起来,放到扣箱中,还有我刚到曲家的时候,穿过的小棉衣。满腔的痛苦,我无处倾诉,向鱼问水,向马问路,向神佛打听我一生的出处,而我呀,我是疼在谁心头的一抔尘土?
  养父无声地走了进来,他掏出一支洋烟抽着,静静地看着我收拾行李。油头粉面的养父,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妻妾成群的男人除了有钱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张看上去不错的面孔,人类永远掩饰不住审美的趋向。养父终于说话了,他放下一直对我们母女盛气凌人的姿态,和缓地说:“如果找不到你的亲生父亲,就回来吧,你母亲生前说过,你的生世特别曲折,是个谜,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一切,都是在你母亲重病时候,我才知道你的身份特别复杂。”
  我头也没抬,斩钉截铁地回答:“决不回来!”
  养父又点燃了一支洋烟,满屋都是洋烟的味道。他很耐心地对我说:“是我把你养大,是我掏钱让你读书,让你出国学医,你不要对我这样冷漠。你要像你母亲一样,做一个优雅安静的女人,早晨与丹青为伴,夜晚与书籍为友。你要懂得,一生中或许要遇到许多的坎坎坷坷、生生死死,学会超然,学会淡然一切,看淡曾经的沧桑隐痛,所有好的、痛的,通通收藏在心底!”
  放弃很简单,可忘记一个人却很难,母亲是将会成为我一生的痛。
  我冷笑着说:“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我母亲进曲家只有二十几岁,她不记名分为你做了偏房,对你百依百顺,可最后却是这般下场,你挟妓而眠的时候,可曾想过病榻上的母亲?冷酷。”
  养父没想到我敢冒天下之险和他顶嘴,有些差异,也有些愤怒,但最终还是压了压火气说:“我娶了很多女人,她们的任务就是为我繁衍后嗣,你母亲一直回避我与她同床,没有为我产下一儿半女,我已经对得起她了。”
  我用力地回答:“那是我母亲最明智的选择,为你生育是一种作孽。”
  养父鼓起腮帮子,滚圆的脸如两只熊掌,他嘘嘘地吐着烟雾,对我说:“那好吧,佩玉跟随你母亲多年,你把佩玉带走吧。”说完转身而去。
  养父是珠宝大亨,他锦衣玉食、妻妾成群,母亲不过是一个陌路人,记得母亲因给养父的太太拔掉白头发的时候,带下一根黑头发,而被养父的太太抽了母亲无数个嘴巴,一旁的养父只是观望,每次想起这事,我的心头犹如泼了一桶热油。
  我提着扣箱带着佩玉走出曲家,回头看看曲家高耸的门楼,一阵悲伤掠过心头。这座大院,对于我再熟悉不过了,算不上刻骨铭心,但绝对是了如指掌。相思泪深,天涯苦远,一缕叶落秋风残。
  养父的几个小妾站在我身后凝望。隐隐约约听到她们骂我白眼狼之类的话,当我们决定了孤独地上路,一切的诅咒一切的背叛都丢在身后,我们可以倔强地微笑,难过地哭泣,可是依然把脚步继续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