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4、写给自己的文字 ...
-
写给秦冰、绒布、我以及所有喜欢写文字的人
自从互联网出现后,喜欢写文字、不喜欢写文字的人都感到非常快乐:喜欢写文字者,是因为获得了一个不用看编辑面色,更不用为编辑改稿不当而愤怒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尽管可以无拘无束地做自己的作家梦;不喜欢写文字者,是因为获得了一个可以不用抓笔,只凭手指敲击便可以拥有属于自己文字的地方,在这个地方,你写好写差,基本没人来批评你,你也大可把别人的话当耳边话,与他们大吵一场。网络规则:吵到最后者文笔最好。
因为在网上发表文章容易,于是写手们一天一万字,不管别人以前爬格子如何辛苦,先自己过足作家瘾。凡坛上有帖子张出,只要不太坏,总能吸引到读者的。当然在没有名气之前,标题的设计是很重要的。至于内容,因为国家放宽了禁令,性叙述最能获得读者群的追捧。
文章写多了,字一般也就炼出来了。如果是一个有心人,还能知道海深天高,不断的阅读学习,进而达到更高层次。只怕有些人文章写多了,字也熟练运用了,可是却用来摆花架子,却满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流的作家,好像这世界上写文章的人都是多余的,地球上只要他一个能写字的人便足够了。
然而字写多了,有时并代表你的质素便可以到达大师的地位了。数量并不代表质量。如果有谁以为自己写了多少字,自己便可以拿诺贝尔奖了,便可以说自己的功力已经超越了所有的文学巨匠了,那只能说这人白痴。文字不可以垒出一个流芳百世的泰斗作家。
字写多了,只能说明你能熟练运用文字而已,再进一点,或者还能说明你有点脑袋与思维。仅此而已。但是这世上便多这样的人,他们常把数量作质量,把别人的话背熟了却当作自己的话。
也说不清这是不是一种自信,反正文字累积到一定数目了,有人便想着出书了,却不知道他累积再多的文字也是单调的文字。中国的文字存在好几千年了,学那样累积的话,中国的文学史也要创吉尼斯纪录了。
为什么不仅仅满足在网络上获得快乐?皆因网络基本不能获得回报,比如名利,还要付出代价,比如金钱。最重要的是,稍有一点脑袋的人都知道,只有纸张才能真正确立自己在世上的地位。未来是否电脑完全取代了纸张,从而由名垂丹青改为名留磁盘,却不是我知道了,反正大家现在都不会这样去想。
想把自己完成的文字拿去出版,很容易,一句话,只要有钱便可以了。买一个书号,爱怎么设计便怎么设计,爱怎么销售便怎么销售,这多方便,既成了作家,又可以赚他一百几十万,爽。可是凡网络上的写手,又多是囊中羞涩者,都在等伯乐的到来。伯乐不到来,只能恨这社会不公平。
怀才而不遇,真是明珠暗投,这世界的前进步伐将减慢速度了。其实,网络上大部分的写手,都有出书的念头,但却不会刻意的推销自己与文章,因为中国一直以来的文化都讲求含蓄不张扬。可芸芸众生中,总会出现异数。他们自视甚高,站得飘直,俯视苍生,看尽今古,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天下者,我一人之天下。
成名,是一件能光耀门楣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想。秦冰想,绒布想,我也想。但秦冰不同,他利用自己能熟练运用文字的能力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的推销,把中国五千年以来美好的词语全部加在自己的身上,把自己塑造成旷古铄今后无来者的第一人。李敖的口气够大了,相信也没有秦冰的口气大,不知河南的蒜头是不是很霸道。河南有个人叫姚雪垠,不知秦冰认不认识?
秦冰推销自己没有错,谁想自己寂寂无名的过一世,谁想自己怀才不遇而终老一生。既然秦冰推销自己没有错,可为什么那么多网友出来轻谩人家,原因当然是他疯子一般自我吹捧的手法,以及对他怀的“才”持怀疑的态度。
秦冰容易吗?不容易,写七千多首诗,几部长篇,二百多万字,即使全部是“的得地了”,也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垒积而成,何况人家的作品都是有内容的呢?看秦冰回复绒布的帖,他是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的,也博览了很多书藉,因此顺手拈来便一大堆名人名话,让人不佩服都不行。
绒布的帖子,我间或会看,比较平淡,心静气和,不伤任何人。秦冰的帖子,对不起,我看得极少,只看了他刻意推销自己的文字,却是锋芒毕露,像一把刀子,往所有人的心口上捅,不见红决不罢休。
至于绒布与秦冰的文字与内容谁更优越,我不敢肯定。五十年之后,我或者能知道答案。
真的很希望所有的有才气的写手,都能获得相应的名利,不用在坛上大张旗鼓的把自己晾起来,裸着身子,让别人来认识。
凌扬/2004/8/1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