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点瑛 ...
-
(六)点瑛
夜深了,素秋睡得很香很甜,泠湘却睡不着了。她把衣服给素秋盖上,自己坐起身来,看着手腕上的镯子发愣,心里牵挂的都是霍清。他怎么样了?有没有平安回到京城?他究竟是什么人呢?虽然知道他非富即贵,可就算自己找到了霍清,也未必能见上,更别说长相厮守了。想到这儿,泠湘心里就一团乱麻,毫无头绪,一个人呆坐了一夜。
天微微亮,素秋就醒了。泠湘拿出了自己的衣裳给她换上。粉色的衣衫,配着肩上俏皮可爱的麻花辫,泠湘笑着看着素秋用清水洗净的脸,真是个美人坯子。
泠湘带着素秋坐上了马车,朝京城赶去。
谁知道昨日的晴空万里,今日就变了脸,下起了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雨。冷风飕飕地吹动帘子,吹在泠湘的身上。春雨贵如油,泠湘觉得心情好了起来。自己从小最喜欢细雨绵绵的天气,像是娘的气质,还有姨娘的笑脸。泠湘拿出衣服披在素秋身上,素秋又给泠湘披上:“小姐啊,你身子那么娇贵,怎么能挨冻呢。要是冻着了,那是奴婢的不是了。”
“好了好了,今儿个矫情起来了。”泠湘假装嗔怒,“我说了,你是我妹妹,别那样叫自己,我听不得的。”
“嗯,好吧——对了,照这个速度,咱们到京城差不多也就是晌午了。”素秋摆弄着衣襟,漫不经心地说。
“你确定你知道在哪里吗?”泠湘回想起来今天早上起来素秋对车夫简单交代的几句,心里打起了鼓。
“放心,包在我身上了。”素秋拍着胸脯保证着,把泠湘逗笑了。
雨势丝毫没有减退的迹象。不知过了多久,泠湘听见人声喧闹,掀起帘子一看,已经到了京城,街道两旁都是叫卖的小商小贩,偶然路过的几个京城女子都穿戴不俗。泠湘看了看自己身上,只穿了件白色的衣裙,立刻从包袱中拿出了一件水蓝色的外衣套在身上,又把头发整理了一下。
“到了。”车夫掀开帘子,素秋背着琵琶和包袱先下了车,转身来扶泠湘。泠湘的眼前出现了一座古朴的楼阁,牌匾也很老旧,带着岁月的味道。三个大字,笔法铿锵有力:点瑛阁、泠湘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只能跟着素秋走了进去。
一进门,便是一大幅屏风,绘着山水图样。泠湘跟着素秋转过屏风去,后面摆放着一整套木头桌椅。桌前坐着两个女子,一个把所有的青丝都尽力盘在头顶,穿着暗红色的衣裙,戴着红色的面纱遮着脸孔,大约四十岁的样子。另外一个则眉清目秀,穿着深紫色的绸缎衣裙,拿着笔用心地写着些什么,看起来有着和面上看来不一样的稳重端庄。她看见泠湘和素秋进来,立刻起身:“今日大雨,我本以为不会有姑娘来了,谁知道竟还有人来呢。”
泠湘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呆呆地站在原地。那女子又开口了:“不知道姑娘是哪家的千金?有何才艺啊?”泠湘还没回过神来,就被素秋捅了一下,给了提示。
“哦……我不是哪家的千金,家住在边塞,祖祖辈辈都是卖草药为生的。我爹娘都死了,没有亲人了。我会弹琵琶。”泠湘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就住口了。
“哦?”那戴着面纱的中年女子开了口,“边塞来的?会弹琵琶?”她起了身,缓缓地踱步到泠湘的身边,围着泠湘踱步,那严肃的眼神,把泠湘看的浑身不自在。
“姑娘可否来上一段呢?”面容清秀的女子柔柔地开口。
“当然。”泠湘示意素秋把琵琶递给自己。抱着琵琶坐下了,长吁了一口气,纤指一挥,琴音响起。泠湘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弹这曲母亲写的曲子。虽然她不懂,可总是知道应该弹些能充分展示自己琴艺的曲子。仿佛冥冥之中的指引,娘和姨娘的脸庞浮现在泠湘面前,迫着泠湘把那曲子弹的简单干净。泠湘弹得投入极了,越投入,母亲的面影就越清晰。曲毕,泠湘已是泪流满面。她迅速地用袖子把脸上的泪珠擦去:“对不起,我失礼了。”
就在这时,清脆的鼓掌声在泠湘耳畔响起,抬眼望去,是那中年女子为泠湘鼓掌,她中指上的翡翠显得格外耀眼。
“我很久没听到这么动情的琴声了。这曲调似乎原来没听过,是你自己写的吗?”
“不是,是我娘在世的时候写的,我姨娘手把手地教我弹的。”
“罢了,罢了。”那女子长叹般的声音落地,转身离开,让泠湘不知所措。
“这是我们点瑛阁的阁主。”面容清秀的女子说道,“想必姑娘早就知道,我们这点瑛阁是培养个歌女舞女的地方,专门送往皇宫、王府还有富贵人家。姑娘才华横溢……不过……”那女子略微停顿,肆意地打量着泠湘,“姑娘来自边塞,这……”
“我知道您担心什么。”泠湘突然变得伶俐起来,她知道来自边塞自会被人当成细作,可也不知道如何为自己辩白。“您放心,我只是为了母亲的意愿,才进京的。”泠湘努力让自己的眼神看起来真诚。
“我是这里的总管师傅,你以后叫我宋师傅就好了。这里弹琵琶的除了你还有一个,我带你去见见,走吧。”
“嗯。”泠湘跟着那女子走着,仪态端庄而自信。她有种预感,这里是她另一段命运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