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上元灯昼 ...

  •   大晏的京城,即便入了夜,也从不肯真正安静下来。尤其上元这日,仿佛要将积攒了一整年的繁华都倾倒在这一夜的灯火里。朱雀大街两旁的楼阁檐角都挂上了琉璃风灯,底下缀着长长的杏红丝绦,风一吹,便悠悠地荡开,扫过行人的鬓角眉梢。街面上人潮推着人潮,像温吞的河水,缓缓地流。空气里混着元宵的甜腻、香烛的清芬,还有女儿家袖口里漏出来的一星半点脂粉香气,叫人闻着,心里无端地生出些许醺然。
      霍铮才十五岁,身量抽得高,一身月白的锦袍,领口袖口都滚着银狐毛,衬得一张脸愈发明朗。他一只手里握着一串糖葫芦,另一只手也不空着,紧紧牵着兄长霍凌的袖子,生怕被人潮冲散了。街边的热闹一桩接着一桩,他一会儿指着那边耍百戏的,一会儿又被这头捏面人的摊子勾去了魂,眼睛里盛满了灯火,亮晶晶的,竟比天上的星辰还要夺目几分。
      “哥,你瞧那个,是八仙过海的走马灯!”他踮着脚,声音里全是少年人的雀跃。
      霍凌被他拽得停下步子,顺着他指的方向望过去。那是一座极大的灯棚,底下围满了人,正中悬着一盏半人高的纱灯,灯壁上的人物走马似的转个不停,确实是精致。他目光从那灯上移开,落在弟弟兴奋得有些泛红的脸颊上,嘴角便不自觉地弯了起来。
      “喜欢?”他问。
      “嗯!”霍铮用力点头,山楂的糖衣被他咬得咯吱作响。
      霍凌便不再多言,只牵着他,不疾不徐地往那灯棚挤过去。他身形颀长,穿着件鸦青色的鹤氅,眉目疏朗,行走在人堆里,有一种与周遭的喧嚣格格不入的从容。他护着霍铮,将那些拥挤的人潮都隔在自己身后,偶尔有人不慎撞上来,他也只是淡淡一笑,侧身让开。霍铮被他护在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眼里只有那盏越走越近的走马灯,浑然不觉兄长为他挡去了多少纷扰。
      灯棚的主人是个须发皆白的老翁,见来人气质不凡,便笑着迎上来:“这位公子好眼力,这灯可是小老儿的得意之作,要猜中了这灯谜,便送与公子。”
      灯谜就挂在灯棚的立柱上,写的是“春日人人出,秋日人人愁”。霍铮仰着头念了一遍,皱起了眉。他于诗书上头,总是不及兄长那般一点就通。
      霍凌只看了一眼,便对那老翁轻声道:“是个‘伙’字。”
      老翁一愣,随即抚掌大笑:“公子大才!这灯是您的了!”
      霍铮的眼睛霎时亮了,他看着那老翁小心翼翼地将那盏硕大的走马灯取下来,交到霍凌手上,心里的欢喜几乎要满溢出来。他接过那灯,入手沉甸甸的,纱壁温热,里头的烛火将吕洞宾醉酒的神态照得活灵活现。
      “哥,你好厉害!”
      “是你运气好,这谜恰巧我见过。”霍凌说着,伸手将他额前一绺被风吹乱的碎发拨开,又顺势在他光洁的额上,用指尖轻轻一点。这是他们兄弟间惯有的亲昵,霍铮便也习惯地仰起脸,由着兄长的手指落下。
      “时候不早了,我们去前面的桥上看看,那儿放河灯的最是好看。”霍凌的声音依旧是那般温和。
      霍铮提着灯,高高兴兴地跟在后头。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霍凌的影子被灯火拉长,正好将弟弟小小的身影罩在里头。走过一个街角,风灯照不到的阴影里缩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人,面前放着一只破碗,里头空空如也。他们的面色在忽明忽暗的光线里显得蜡黄而麻木,与这街上流光溢彩的繁华景象像是两个绝不相干的世界。霍铮的脚步没有片刻的停留,他的世界里还没有这些阴影的位置。霍凌的目光却在那几人身上停了一瞬,原本含笑的眼底有什么东西沉了下去,快得无人察觉。他回过头,看着弟弟被灯火映照得一无所知的快乐侧脸,终究是什么也没说,只将自己的鹤氅又拉紧了一些,仿佛这样就能将那一点寒意也一并挡在外面。
      那座石桥名叫“闻月桥”,是京城里最有名的一座桥。桥身是汉白玉的,经了不知多少年的风雨,石面被磨得温润。此刻,桥上桥下早已是人头攒动。无数盏莲花灯、鲤鱼灯顺着河水往下游漂去,远远望去,像是天上的银河落入了凡间,带着一点一点明明灭灭的愿望,流向未知的远方。
      霍铮看得痴了,他趴在石栏上,将手中的走马灯举高了些,灯里的烛火便也跟着晃动,将他的影子投在水面上,影影绰绰的。
      “哥,你说,这些灯会漂到哪里去?”
      “或许会漂到东海吧,”霍凌站在他身侧,声音里也带了些许悠然的况味,“载着一船的星辉,和一船的梦。”
      霍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他正想再说些什么,桥上的人流忽然一阵骚动,不知是谁在后头推了一把,他一时没站稳,身子向前一倾,直直地撞上了前面的人。
      他急忙站稳脚跟,口中连声说着“抱歉”,抬头去看,却撞进了一双黑沉沉的眼睛里。那是个比他还要小上几岁的少年,看上去约莫十二三岁的光景。一身打扮也与周围格格不入,穿着深蓝色的窄袖袍,腰间束着皮带,脚上蹬着一双皮靴,头发梳成许多细小的辫子,坠着些不知名的小兽牙。他面容尚带稚气,肤色是常年被风沙吹拂的麦色,嘴唇抿得紧紧的,眼神却冷得吓人,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警惕与倔强,活脱脱是草原上迷了路、却不肯示弱的幼狼。
      霍铮被他看得一愣,这才发现自己方才那一撞,将少年手上端着的一碗汤圆撞翻在地,白玉似的元宵滚了一地,沾满了尘土。
      “对不住,实在是对不住,”霍铮有些手足无措,他平日里在将军府哪里需要这般小心翼翼地与人赔礼,“我……我赔你一碗就是。”
      那少年却不说话,只用那双黑沉沉的眼睛盯着他,眼神里没有孩童该有的委屈,反而是一种被侵犯了领地似的敌意。他身后跟着两个同样作异域打扮的随从见状立刻上前,想要说些什么,却被少年一个眼神制止了。
      霍铮见他不理睬,心里愈发过意不去。他低头在自己身上摸了摸,除了兄长给的几块碎银,再没旁的东西。他想了想,忽然解下腰间挂着的一枚佩饰,递了过去。那是一块不算上等的白玉,被他自己胡乱刻成了一只小狼的模样,线条粗糙,四不像的,是他平日里练武乏了,随手刻着解闷的玩意儿。
      “这个赔你,”霍铮的声音里带着少年人特有的赧然,“是我自己刻着玩的,不值钱,你别嫌弃。”
      他说着,便将那枚玉佩塞进了少年的手里。玉佩上还带着他的体温,温润的触感落入少年冰凉的掌心,让他浑身一僵。
      那少年低下头,看着掌心里那只不成样子的玉佩,再抬起头时,眼神里的冷意似乎有了一丝松动。他依旧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将那枚玉佩攥紧了些。
      霍凌在一旁静静地看着,直到此刻才缓步上前,将霍铮拉到自己身后,对着那少年微微颔首,算是致歉。
      “我们走吧,阿铮。”他说。
      霍铮还有些不放心地回头看了一眼,那少年依旧站在原地,一动不动地看着他们离去的方向。桥上的灯火映在他的眼底,那双原本冰冷的眸子里,似乎也晃动起了两簇小小的火光。霍铮收回目光,心里想着,这人真是奇怪。
      “哥,他是什么人?”霍铮忍不住问。
      “北境来的部落质子,随族中长辈前来朝贡的。”霍凌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离家千里,性子孤僻些,也是常情。”
      霍铮“哦”了一声,便没再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他的注意力很快又被河面上新一轮放起的烟花吸引了过去。巨大的烟花在夜空中轰然炸开,碎成万千流光,将整座闻月桥,连同桥上所有人的脸,都照得一片明亮。
      霍凌抬头看着那绚烂至极的烟火,火光在他深邃的眼眸中明明灭灭。他没有再去看桥上那个孤单的异族少年,也没有去看身边因为烟火而欢呼的弟弟。他的目光穿过这片喧嚣和繁华,投向了远处深沉的夜色里。
      烟花散尽,夜空重归黑暗。他收回目光,重新落在霍铮的脸上,眼底的忧虑被全然的温柔覆盖了。他伸出手,替弟弟拢了拢被风吹起的衣领,轻声说:“风大了,我们回家。”
      霍铮点点头,提着那盏八仙过海的走马灯,心满意足地跟在兄长身后,走下闻月桥,汇入那条人群的喧闹长河。
      而在桥的那一头,那个名叫抹合烈的少年依旧站在原地。人潮从他身边流过,他却像是被隔绝在了另一个世界。他缓缓摊开手掌,那枚玉质的小狼静静地躺在他的掌心,被他手心的汗濡湿了,在月光下透出一点温润的光。他看着那只雕刻得有些可笑的造型,许久许久,才终于将它小心翼翼地揣进了怀里,贴着心口的位置放好。
      河水无声地流淌,载着一河的灯与梦渐渐远去。这一夜的京城,依旧歌舞升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上元灯昼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