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试探 ...

  •   西都的深秋,天空显得格外高远湛蓝,空气清冷而干燥。

      位于王宫东南侧的鸿胪客馆,是专门用以接待外国使臣的馆舍,今日戒备比平日更为森严。

      馆舍内的庭院移栽了些耐寒的松柏,虽不及江南园林精巧,却也自有一股边地特有的疏朗大气。

      离国特使裴明,一位年约四旬、面容白净、留着三缕长髯的文官,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缓步走向王宫的正殿——承运殿。

      他身着离国特色的深紫色锦袍,头戴进贤冠,身后跟着数名副使和随从,捧着礼单和文书。

      裴明目光看似平静地扫过西都王宫的布局和守卫,心中却在快速评估。

      这大西王朝定都于此地已久,宫室虽不如离国都城宫殿那般历史悠远、雕梁画栋,但整体布局严谨,戍卫的兵士眼神锐利,纪律严明,透着一股新兴政权特有的锐气与警惕。

      “离国使臣,礼部侍郎裴明,奉我主之命,特来拜会大西王上,愿两国修好,互通有无。”裴明在殿门外整理衣冠,朗声通报,礼仪无可挑剔。

      殿内,林琳端坐于王座之上,身着绛紫色常服,并未刻意穿戴隆重冕服,神情平静。左右侍立着宰相杜衡、工部尚书赵衡、兵部尚书等几位重臣。

      对于离国特使的到来,她心知肚明,所谓的“商讨贸易细节”不过是幌子。

      离国占据中原富庶之地,一向以正统自居,对大西这个崛起于西陲的新生政权,始终抱着警惕和试探的态度。

      尤其是在江南姜段事件发酵以及“震天雷”名声渐起之后,此次出使的目的就更耐人寻味了。

      “宣。”林琳声音平和,却自有一股威仪。

      裴明躬身入殿,依礼参拜,呈上国书和礼单。双方依照礼节互相致意,说了一番祝愿两国友好的客套话。

      初步的礼仪性会见后,林琳在偏殿设下较为轻松的茶宴,以示款待。气氛看似融洽,但真正的交锋才刚刚开始。

      茶过一巡,裴明放下茶盏,微微一笑,开口道:“大王,外臣一路行来,见西都虽地处边陲,然市井井然,百姓安居,工坊兴旺,实在令人钦佩。尤其是近日闻说,大西有‘震天雷’之物,声若雷霆,威力惊人,更是令人惊叹贵邦工匠之巧思。”

      林琳心中一动,来了。

      她神色不变,轻轻用杯盖拂了拂茶沫,淡然道:“裴特使过誉了。西都草创,百废待兴,不过求一安稳罢了。至于工匠之巧思,民生多艰,无非是集思广益,琢磨些利于生产的小技而已,不足挂齿。”

      她巧妙地将“震天雷”归入“利于生产的小技”,轻描淡写地挡了回去。

      裴明岂是易与之辈,顺着话锋便接了下去:“大王过谦了。能利生产,便是大才。我离国地大物博,亦重百工之技。若大西有此类精巧之物,我朝愿以重金求购,或可以我离国所产之丝绸、瓷器、良种交换,互通有无,岂不两利?”他目光诚恳,仿佛真的只是一桩普通的贸易提议。

      侍坐在侧的工部尚书赵衡眼皮微跳,但谨记林琳事先吩咐,垂目不语。

      林琳笑了笑,笑容温和却带着疏离:“特使美意,本王心领。只是我大西所产,多为粗笨之物,用以开山取石、整饬河道尚可,怕是难入离国上邦之眼。且此类物事制作不易,数量有限,自用尚且不足,实难用于交易。”

      “倒是离国的丝绸瓷器,精美绝伦,我大西心向往之,日后商贸畅通,还需多多仰仗。”她再次将话题引向普通的、大西处于需求方的商品贸易,避开了火器这个敏感核心。

      裴明见林琳守得滴水不漏,便话锋一转,似是不经意地提起另一件事:“说起商贸畅通,外臣来时,听闻江南之地近来颇不平静。有安民镇豪强为祸,甚至牵连一位名叫姜段的大儒,闹得沸沸扬扬。江南乃富庶之地,亦是我朝与南方诸国商贸往来之要冲,若局势不稳,恐影响各方商路。”

      “不知大王于此间之事,可有耳闻?大西与西域诸邦贸易频繁,想必亦关注东南动向吧?”他看似关心商路,实则投石问路,试探大西对东南事务的态度,尤其是与姜段可能存在的关联。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杜衡等人神色微凝。江南之事,尤其是姜段被救走,虽然隐秘,但难保没有蛛丝马迹可循。离国特使此问,看似随意,实则刁钻。

      林琳闻言,脸上适当地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疑惑与遥远事不关己的淡然,她轻轻摇头,语气平和:“裴特使也说了,江南远在数千里之外。我大西立国未久,疆域主要在西域故地,首要之务在于安抚百姓、发展生产,对中原之事,多是道听途说,难辨真伪。”

      “这江南豪强与大儒之事,本王亦有所风闻,只知是场风波,个中细节,却是不甚了然。至于商路,我大西目前仅着力于经营西域与北方草原通道,对东南商路,确是力有未逮,也暂无暇顾及。”

      她回答得滴水不漏,既表明了大西立足西域、无意东顾的基本立场,又将自己对江南事件的了解决定在“风闻”和“不甚了然”的程度上,彻底撇清了关系。

      她甚至顺势强调大西目前贸易重心在西域和北方,进一步削弱了离国将江南事件与大西联系的逻辑基础。

      裴明仔细观察着林琳的神情,见她神色坦然,语气自然,确实像是对数千里外之事并不关心的边陲之主,一时间也难辨真伪。

      他呵呵一笑,举杯道:“原来如此。倒是外臣多虑了。也是,大西新立,千头万绪,大王励精图治,确是该以稳固根基为重。来,外臣敬大王一杯,愿大西国泰民安,亦愿我两国邦交永固,商旅繁盛。”

      “特使请。”林琳举杯相应,笑容依旧从容。

      接下来的谈话,便更多地围绕着实实在在的贸易细节展开,如大西所需的粮食、铁器、布匹的种类,离国感兴趣的西域珍宝、良马、皮革的价格等。

      裴明几次还想将话题引向边军布防或是工匠技艺,都被林琳或杜衡等人巧妙地以“此乃有司职责,本王(老夫)不便细问”或“边地小技,恐贻笑大方”等理由挡回。

      宴席终了,裴明告辞出宫。回到鸿胪客馆,他屏退左右,独自坐在窗前,眉头微蹙。今日一会,这大西女王年纪虽轻,但应对老练,心思缜密,态度不卑不亢,让他丝毫没能探到底细。

      关于江南之事,她的回应看似合理,但那种过于完美的“不了解”,反而让他心生疑虑。至于火器,更是连影子都没摸到。

      “看来,这西陲之地,比想象中更难应付啊。”裴明喃喃自语,心中对这次出使的任务,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王宫之中,送走离国特使后,林琳脸上的温和笑容渐渐敛去,恢复了平日的沉静。她对杜衡等人道:“离国此番试探,意在江南与火器。我等姿态已表明,短期内他们应会有所收敛,但绝不可掉以轻心。加强边关巡查,对境内可疑人等严加盘查。神机坊的防卫,再增加一倍人手,没有朕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

      “臣等遵旨。”杜衡等人齐声应道,神色凝重。他们都明白,离国的试探绝不会就此停止,未来的博弈,将更加复杂和隐蔽。大西这艘新舟,在惊涛骇浪中航行,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