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 22 章 ...
-
初秋的城市空气里裹着热气未散的闷。程棠坐在出版社的会议室里,桌上的文件堆成一摞。对面坐着两位制片人和出版社主编,气氛热络。
”程老师,您的小说我们已经看过了,非常有市场潜力。”制片人一边说,一边将合同往她面前推,”影视化是大势所趋,我们这边准备邀请一线导演、顶级班底,项目立项后将是公司重点。要是顺利上线,不光是电视剧,衍生版权、广告、周边都能覆盖。”
程棠握着笔,听到这些”周边””广告”的词语,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写下那些字句是为了自救,那些情绪堆积成的故事如今被摆上市场的天平等待估价。
犹豫再三,她还是签下了名字。
签下那刻她告诉自己:这是让作品被更多人看见的机会。她要变得更强大,不能再是那个只能在角落里偷偷写字的女孩。
影视化进入筹备阶段的第一个月,程棠几乎被推着往前走。剧本拆解会、投资方见面、选角筹备,每一场会议她都必须到场。
她为自己作品的第一次影视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熬夜把小说拆成剧本结构,把人物台词写得更有张力,绞尽脑汁好让剧本在更适合影视化的同时保留角色的精神内核。
可是很快,制片方的意见接踵而至。
”这个情节太灰暗了,要删掉,观众不爱看。”
”女主角的结局必须改成积极励志型,否则不会过审。”
”同性情感太敏感,直接写成友情吧,留点暧昧就行。”
程棠第一次被要求改稿时,还试着耐心解释。”这就是故事的灵魂,如果改掉这些,它就不再是她们了。”
制片人虽然笑容满面但依旧坚决:”这是市场的故事,不是你一个人的故事。市场不买账,再好的剧本都不行。”
程棠低头盯着纸上的批注,按照制片人的要求一行行的删除、替换、简化,像在一寸寸掏空她的心。
会议结束,程棠抱着那沓厚厚的修改意见走出大楼。手里那叠稿纸,像一块压得她喘不过气的巨石。
第二天,演员见面会。
大厅里灯光明亮,几张桌子围成圆圈。制片人笑容满面向所有人介绍新确定的女主角。
”这就是陆娜,我们这次的第一女主。”
程棠抬头,看见一个年轻女孩走来。二十五六的模样,穿着最简单的白色T恤和浅蓝牛仔裤,简单干净。有着一股与这个圈子格格不入的气质。陆娜坐到她身旁灿烂的笑:”程老师您好,我非常喜欢你这部小说。”
她从随身包里取出书,封面已经磨损,书脊被翻得起了褶。双手递过书:”能给我签个名吗?”
程棠拿起笔,熟练的签下了自己名字。
会议室中几张长桌拼接在一起,摆满咖啡和文件,制片人依旧在喋喋不休。
”程老师,这一段台词太长,观众接受不了,删掉。”
”这场戏的情绪太压抑,要改成轻松点的氛围。”
”还有,这一段两人对视的戏,太暧昧了。我们要的是‘姐妹情深’,而不是别的东西。”
一字一句像潮水扑来,把程棠拍在岸上。
她捏着笔,看着桌上的原稿,已经被红笔划得体无完肤。那些被她视为瑰宝的文字,像被红笔割除一道道伤口。
”可是”她艰难地开口。”这段是人物成长的转折,如果删掉,就”
话没说完,就被另一人打断:”程老师,你要相信我们有市场经验。”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是些极具压迫性的劝告,甚至是居高临下的指点。
她忽然觉得,自己像一个被推到舞台中央的小孩,手里拿着心爱的玩具,却被一群大人围着告诉她:你要放手。
”市场不会要这种东西。”有人笑着说,”你要是坚持,那就别怪项目黄了。”
程棠几乎要脱口而出”那就黄吧”,可话到嘴边却说不出口。
她没有那个底气。
她明白,拒绝意味着书可能永远不会再有改编机会,意味着她会被贴上难合作的标签,意味着在资本的世界里,她很快就会被遗忘。
她很想呐喊,但成年人的世界里只有沉默。
”我不同意。”
冷不丁的一句话,让所有人将目光汇集过去。
陆娜站了语气带着独属于年轻人的坚定。
”这场戏如果删掉,她就不是她了。”
她指着被红笔划掉的那几页,抬眼望向在座的制片人:”我读过原著,我知道这些情节为什么重要。观众能看懂的,不需要我们替他们做决定。”
整个会议室安静了下来。程棠右手托腮认真地观察起了她的这位女主角。淡黄色的头发随意地扎成高高的马尾,发梢自然卷起,她穿着一件红与卡其色相间的横条毛衣,外面套着浅色的背带裤,举手投足间透出一种青春的灵动感。五官精致,不用刻意修饰,就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美。
制片人语气不满:”陆娜,这不是你该插手的事。”
陆娜却没有退缩:”我是演员,我需要对角色负责。如果你们坚持要删,我也会坚持按原著演。”
制片人无奈的撇撇嘴,他知道陆娜是资方指定的女主,这个小姑娘并不好惹。只好将关于这段剧情的讨论暂缓。
程棠看着陆娜,心里悄悄对这个代替自己说出心中想法的人满是感激。
散会后。程棠疲惫的抱着资料走在最人群后面。
有人拍了拍她的肩。
她回头,看见陆娜。
女孩像一阵清新的风吹走这里所有压抑的空气:”程老师,别难过。我是你的终极铁粉,我永远支持你。”
程棠被这朴素又炽热的鼓励弄得心里暖洋洋。那一刻,她在陆娜身上感受到一种单纯的支持和信任。
第一次围读。长桌围成方形。制片方临时下发了市场友好版台词:人物的棱角被磨得圆滑,冲突被替换成道德教训,原本如同撕开伤口一般痛苦的独白,被改成一个无害的鸡汤段子。
女主角那场。
陆娜看着面前的市场友好版,把那段被删掉的独白从记忆里一点一点背诵出来。
制片人拍桌而起:”陆娜,我们已经开会决定过,这段不能播!”
陆娜也站了起来不甘示弱:”我知道。但她本来就是这样。你们要我演一个被改良过的角色,我演不出来。观众也不需这样的角色。”
程棠坐在角落,手因为激动轻微颤抖,不是因为眼前的紧张的争辩,而是因为有人从她的文字里把她原封不动地救了出来。她不必一个人孤军奋战。
”就这样吧。”导演忽然开口,给资方代表人投去一个无奈的目光。
陆娜把剧本合上,朝程棠做了个鬼脸并比出胜利的手势。
程棠被逗得不小心笑出了声,好久没有这么开心地笑过了。
围读会进行到深夜终于散场,程棠走出大楼肩上忽然被轻轻拍了一下。
”吃宵夜吗?”陆娜问。
她们在附近找了一家人很少的居酒屋。
”我第一次看你书的时候是大学刚失恋,”陆娜浅酌一口说,”看完我大哭了一场。”
”为什么要哭?”
”因为我看见了自己,很不体面、却又很真实。你没有美化和遮掩。”陆娜放下杯子,认真看她,”如果那些外行还要对你指指点点,告诉我,我和你一起闹”少女的话依旧那么单纯莽撞,但像正午的阳光一样,照进程棠晦暗已久的心底。
”谢谢。”程棠被逗笑,又觉得有些尴尬。耸了耸肩,放松了自己紧绷了一天的脖子。她很少被人这样看穿,心口那块总是警惕的地方像被一只温顺的手轻轻按住。
改编推进像一列迫不及待的火车,不停有人往上加挂车厢。新的市场意见、新的宣传策略、新的热点设计。程棠来不及喘息,只能用尽力气护住核心。
陆娜也不是每次都能如愿。她会在镜头里用停顿、眼神、表情把删掉的锋利偷回来一点,藏在演技里。她演完戏走过监视器,不看制片人,不看导演,只看程棠,像是在问:你满意吗?
程棠每次都点头。那是属于她和陆娜的默契。
有一晚,制片方以统一调性为由,在群里要求程棠将两处费尽心血设计的情节合并为一个最近网络流行梗。她关掉电脑,胃里一阵翻江倒海。手机忽然亮了,是陆娜:
【我刚看到群里的修改意见。你不用一个人头疼。明天我来提。】
她想了很久最终只回复了一句:【谢谢。】
项目在磕磕绊绊中也算稳步前进,但陆娜却慢慢好像有些过分的靠近,收工后总是能顺路送她回家,在片场给她的甜点都出自程棠社交媒体点赞过的烘焙店,偶尔在看回放的时候总会有一些看似无意的肢体接触。
程棠敏感地觉察到那条界的存在。她不是不明白陆娜的心意,也不是不被这份小心翼翼的温柔打动。她甚至有些瞬间想过,如果把心里的天平向那边挪一寸,会不会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一个没有不堪的过去,没有锥心痛苦的新人生。
可是每当这个念头出现,一个名字就会把这些念头撕碎。那些夜里她躲在文字背后的喘息,那枚藏在衣襟内侧只在最疲惫时才别上的灯塔胸针。时时刻刻在提醒她真正想守住的,从来不是一个更容易的未来,而是那个曾经几乎把她撕裂、却也让她学会如何抵抗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