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三回 莺啼悲声杨妃泣 遣怀悲吟相继离 ...
诗曰:
强弓箭已发,盛世形皆去。
悲声不易逝,只取最悲书。
话说元稹得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居易则寄信以贺之。
闻其讯,曾受知于韦夏卿者李绅亦寄书与稹,以表贺喜之意。稹即回书言:“常闻岳父言得君名,待日后相见,余同君必得结识,交为友,相与共事,闲时吟诗亦可,以表相识一场之缘。”按下不表。书毕,稹又念居易已居长安,不过一年未至,前月同日登科,近日又逢大婚,既已得白之书信一封,更喜上眉梢,不可忘却如此有缘之友。亦作书回道:
“阿兄特书信一封以贺弟娶亲,弟不胜感激。阿兄与弟不过数月之交,却是相见恨晚,毕生再难遇一人如此,弟难以忘怀相遇之初之心切。
“弟尝读诗百篇,文数篇,自小亦闻得兄之诗篇,更知得名士之赞愈显君文采之卓绝。弟难以相隔数日得一回信,此交情从未淡离。今日幸得君赠言,此后数日,心中更当常炽热如七月之阳,八月之火,不得寒矣。待来日,期与兄得以见面再叙!”
信即书毕,稹即遣使者递送至长安。闲了时,元稹便又去叙写那传。你道是何传?乃元稹自叙其此前所遇之故事,不过更名换姓,撰出个张生来,把那佳人名叫崔莺莺,这传便也唤作《莺莺传》。其中所述,便是二人情爱之事,描画如生,人物事故颇似现世。至于究竟如何,且待各位看官自去评鉴。
于是叙写完毕,书“贞元岁九月,执事友李公垂宿于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这公垂便是那曾受知于韦夏卿者李绅,因他素日同元稹交好,便在听毕此故事后为之作歌。那李绅既于元稹交好,元稹又同白居易书信往来甚密,不多时,三人便为密友。
后世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日,德宗崩逝,永贞后,顺宗亦为宦官所弑,时局可谓:龙已游天地,更何况凡间物;尘将散乾坤,应照见俗世人。江山不待人,则人易矣。白居易便罢了校书郎一职,另修书一封与元稹,信中有求之同行,找个清静处,鉴这当世之事,又或能得一聚,待日后再试之时,更得一展。元稹见了信,知晓这华阳观去处,又可得一叙旧之时,便遣人备好行囊,跟着策马往那处去了。
且说这华阳观:
青灰瓦筑屋宇,绛朱木搭雕梁。前人去矣,留此观名;后生来乎,知彼世事。旧房堂内人迹在,新阁楼里史痕无。仙门开迎故友,洞天阔庆相逢。三秋里各自分定,四载中风云难测。世间难得清静处,红尘易有烦恼园。孟夏策后相见,季商刈时再别。
那二人见过面,有事许久未再相见,便多寒暄了几句。观内有旧人,知是来客,便添置了茶杯,唤他二人进屋。他二人谢过了旧人,围在一张几边坐下,又使侍从各自歇下了,贴身的几个候在一旁。元稹便问道:“虽说吏部试后再有定官职,但怎的把校书郎辞了?”白居易道:“辞去的那职不大,且要待吏部重试,我便也能潜心待考。阿兄不似你,你不易让外头事扰了你的清静,我却是个俗世中人。”元稹道:“阿兄如何这般说,你我皆是尘寰中人,一来这仕途之事已是弦上箭,二来,我等不曾想过往那极乐天去,三来你我这般交情,那天上的神仙佛祖又怎会生得此情?再者,阿兄想得个清静,又岂是辞了官职能得的?故而阿弟劝你莫要想这些,若是阿兄怎的不高兴了,便来找阿弟,阿弟陪着阿兄。”白居易再叹,言道:“读书闲暇之余,我们便去探看探看这世道。”元稹应下,不表。
一日天晴,二人原在华阳观内撰《策目》。白居易见外头日光铺散进来,抬头一见:
闲云散而碧空现,野鹤拂江渡;暖日聚而澄光漫,悠狸倚门憩。晴日花向阳,煦天叶迎风。花携旭光进,叶领柔波来。晨日里金光唤万物,旧观内轻风引士人。悄迈静步,长吁重气,望山林远处,沐骄阳近栖。
白居易说话便回头唤元稹道:“微之快来,今日天气晴朗,我带你往外头瞧瞧。”元稹应下,二人便驾了马,向观外那天地走去。一路上,那日烤着村巷边田野,早有农人作于田里,赤身露膊,汗滴入田。一旁又有小童伴着妇人,筐挑着饭食,壶里盛着水,往田里送来。此时又来一农妇,携个孩童,挎着个竹筐,候在农人边上。那农人见了,只点头。待农人收完了,他便往,拾那田里余下麦穗。元问白曰:“阿兄可知那人拾麦穗是为何?”白答道:“待我且去问他一问。”便下了马,上前问那农妇,那农妇答曰:“家中几近无粮,拾麦穗作吃食。这种事,爷是不会知晓的。”拜别,白居易上马,说与元稹听。元稹道:“世道如此,何况你我。”二人便继而行路。凡路遇之民,面颜皆无喜色,淋漓汗水荷锄,所收麦穗皆去半。
捱到了中午,二人见一路未有酒家,便指了处树荫,栓了马,坐将下来。白居易道:“身边可有银钱?回去路上若得空,寻个酒家买些酒来,给那田里人去,也自己解渴。”元稹答道:“我身上未带得钱财,这一路也寻不见个酒家。回去时不如绕些路走?”“也罢。”二人只休了一刻钟,便上马。绕道而行,寻得个人多的地方,见了酒家,却又来一伙似是官吏之人,持着刀枪,只把周围人赶将出来,入那酒家里。知道他是一帮朝廷命官,别人不敢上前。白居易正要下马,欲助周遭人讨说法,却被元稹拦住。元稹劝道:“你我二人自比不得他权势大,何苦去招惹呢?带后来功成名就再做决定,不更好吗?”白居易只得叹道:“如今倒是做个强梁也比当个无权势的小官好。”元稹劝他莫要有此想法。无奈下二人又原路返回观中。
本年四月,二人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二人华阳观相聚后不久,得结果,元三白四。元稹授左拾遗,上疏论政,后旋出为河南县尉。白居易因对策语直,恐有冲撞,不得为谏官,授盩厔县尉,往长安西。任中一日出行,过农田,又见如往日与元稹出行如出一辙之景,心中悲痛,苦农人之情切,故作诗,名曰《观刈麦》,云: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元和元年冬十二月,白居易同友人陈鸿、王质夫出游,于仙游寺暂留。三人论及时事,居易便道:“如今世道不同往日,皆说民事应为重中之重,而现世则不然。故某以为,既然这上头不愿顾及民众,那我等应为百姓做些实事。观历代诗文,其中生僻词句,百姓欲解其意,何其难也。故而,既要使百姓知晓世事,又便于诗歌传唱,某认为,文章、歌诗应多以世事为题,言语也应如此,诗文广知,百姓不愚。”二人应和。时,陈鸿提及:“这仙游寺据传为萧史、弄玉之事而作,即是为颂情,这亦可作诗否?”王质夫道:“如此说,那前代玄宗之事,既感天动地,又是前时世事,若无大加润色传说之人,岂不可惜?”转而便问白居易:“乐天有无此意啊?”那白乐天忆起前朝事,思忖半晌,心中有感,便应下了此事。王质夫便又请陈鸿为其诗再作赋一篇。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见此句,众人便命诗名为《长恨歌》。
因在外论时事之时,见常人常怀开元天宝旧事,盛世不再,一水一食更难于登天食金丹;内割藩镇,一人一生却苦于下酆面阎罗。
时年元稹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同李绅著《新题乐府》十二首。白居易亦始作《新乐府》。
同年,元稹妻韦氏卒,元稹悲痛不已,于丧中题写《遣悲怀》三首。
元稹后奉使东蜀,仍为监察御史。数月,元稹欲弹劾贪官,却触怒宦官,致使遭贬,左迁为江陵士曹。白居易为之上疏,元知其意,数次寄诗与白,白即回之,来往十数次。后白居易改授京兆府尹户曹参军。亲友相离,官场受挫,故白心中抑郁不得志而成《秦中吟》十首。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022.3.16~2023.5.8)
失踪人口回归,第一回的flag终究是flag,说是写了一年,其实真的写的时间凑出来估计就三四天加上一个下午(ˉ▽ˉ;)...
下一章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三回 莺啼悲声杨妃泣 遣怀悲吟相继离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