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回 卅后拔萃廿五登科 七年岁隔往来相和 ...

  •   有诗曰:

      唐藩握重权,赋以强兵力。

      长戚节度使,盛世继相离。

      兵相交,刀剑鸣。无奈生于此,便不得生和乐而死无忧。长篇得留存,实不易。生者见凄疮,死者为苦痍。为此时节,诞才者万千。

      话表安史后,乱乱纷纷,无可停息。

      时贞元十二年,逢试,明两经及第者元稹,入靖安坊,年十五。进士登科者刘禹锡,时年二十一;柳宗元,时年二十。

      次年,元作《代曲江老人百韵》,此文一出,即得旁人赞赏。由此,稹多识人交友,亦见世间广袤,人间纷繁。是年,又饱读诗书,有陈子昂《感遇》诗同杜诗几百首,目其诗文,得其精华,前朝往事,历历在目,使之志正满怀,油然少年意气。便发奋,立远志,时人叹之,谓青年才俊。

      悲者白居易,十三年遇父丧于襄阳官舍,未得展鸿图,却遇大人逝。守孝三年,悲矣。于十六年得以中进士,时年二十九岁,后其文自谓曰:“家贫多故,二十七方从乡赋。”

      是年,元应试西京,且自凤翔游蒲州,亦是其初仕之处河中府。十七年留西京,则赋《会真诗》三十韵,留此墨笔,待日后可作传也。正游赏之际,元遇一冠者。临风而立,傍水而生。忽一飞鸿,偏首而望,瞥见其人。明目星瞳,眉含悲戚。留影翩跹,立若孤木。上前问曰:“阿兄何为来此?”

      对曰:“某寻访而来。不知阿郎何许人也?”

      答曰:“敝姓元名稹,禾木边,字微之。”

      曰:“某白居易,字乐天。”

      “久仰大名,阿兄年十六而誉满天下,谁人不知君名尔?”

      对曰:“阿郎谬赞,某年少轻狂,不足以挂齿也。”

      曰:“兄勿菲薄,兄之文采,后人必无出其右!”

      曰:“多谢褒奖,待来日,你我定能再相见!”

      话毕,辞去。

      次年冬,元应吏部试。

      世人万般皆有相通处,无垠天下终有同归途。

      十九年,布榜。白时年三十二,元时年二十五,同登书判拔萃科,二人同授秘书省校书郎职。

      白自徐州移去长安,之长乐里。一日,正往省内,远见一青年人,意气风发,行步如风,袂飘带扬,丰神俊朗,视之即不见旁人,亦不见凡间如有是者。

      居易心想:想来此人有几分面熟,又难遇人若斯,定是那日所见之人,待我正好上前询问。

      走近一探,不出所料。那人正巧见之,便应道:“久违矣!”

      “许久未见,元郎可好?自别后,已历许久,不曾想,我二人竟同日登科。”

      微之答曰:“乐天兄,恭祝得中。自此可为同朝人,可要相互关照!”

      乐天微笑已应之,便同之一道去矣。

      不久,居易闻得一喜讯,见之,上书元稹之名,原是道其成家之喜。居易正心中贺喜,又见书中言道,元之妇翁韦夏卿,曾为太子少保,与孟郊交,亦与顾况相识,于况晚年隐茅山时赠诗《送顾况归茅山》,同居易冥冥有定。恰逢微之娶亲,又听闻当年有知遇之恩者之音讯,居易更喜,即回书一封,递交情结。书中有语之曰:“你我虽年岁相隔有七,如此书信往来,亦可得深厚情谊。”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022.03.12~03.16)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