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红烧肉 ...
-
宋之末婉拒了安素请她去国营饭店吃饭的邀请后离开了孔雀,她先去食品站买了点五花肉,这才又花了两个小时走回沟子村。
来回光是赶路就花了四个小时。
看来自行车是必不可少的。
她到家时宋之二已经将火烧起着手准备晚饭了,他见小妹回来,随口问道:“回来啦?怎么去了一下午?”
要不是在知青处看到在收拾行李的林明辉,他都要以为小妹跟着人跑了。
宋之末将篮子里的五花肉拿出来,说道:“去转了转,买了点肉。”
宋之二回头看到桌上红白相间的五花肉眼睛都瞪圆了,好半天才找回自己的声音:“这...这是你买的?怎么想起去买肉了?”
宋之末深知原主的脾性,给自己买布做衣服才是常规操作。可如今换了芯,她是万万做不出这种自己好吃好喝家里人却在吃糠咽菜的事来。
就原主的记忆里,因为九月宋之三要开学要交学杂费,她家有一个月没开荤腥了吧?
她怕吓到宋之二,只好说道:“我都好久没吃肉了,”
原主作的太过,要想不被发现原主被换了芯,只能慢慢来。
凡是讲究循序渐进嘛。
宋之末去刷锅,洗肉。一边忙活一边说:“食品站的售货员教了我红烧肉的做法,让我来烧,”
宋之二见她要做五花肉,想要接过手,生怕给宋之末造没。听她这么说,伸出一半的手又默默收回。
小妹难得为家里想,他不想破坏掉这一刻的美好。他哎了声就出去找宋之三了,连在一旁监督都顾不上。
颇有些吾家有妹初成长的自豪。
宋之末将肉切成两半留了一半,另一半切成大方块,放一丢油抹在锅里,把肉摆进锅里,四面都煎过去。水倒进去淹没肉块,放姜片,再放一大块宋之二一直不舍得用的冰糖,再倒酱油,加盐。又退出一根柴火,中火炖上十几分钟出锅。
色香味俱全!
宋之二带着宋之三回厨房时,红烧肉已经出锅。耳边传来宋之末喃喃自语:“要是有酒就更完美了,放一整瓶,保证喷香四溢,香嫩可口。”
宋之二、宋之三:“.......”
还有这种讲究吗?在看看那盘肉,闻着味别提有多香。香是香,废调料也是真!
宋之二再看放冰糖的罐子被打开过,没眼去查看少了多少。心疼的直抽抽!
宋之一下工进院子,闻到一股肉香,她觉得自己出现幻觉了,这个时候,家里怎么可能会有肉。
她在院子里洗干净手,又去换了身衣服往厨房走去,越靠近厨房那肉香越发浓郁,口水不自觉分泌,光是闻着这香味就能吃下一大碗米饭。
这下总算发现不是幻闻,家里真的有肉!
宋之一吞下口水:“哪来的肉?”
宋之三一向淡定,这会也馋,说了句:“小妹在食品站买回来的。”
宋之一一堆疑问却也来不及问,不见油的午饭根本撑不了多久,她此刻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
晚餐格外丰富,一道野菜汤,一碗蒸鸡蛋,加上一碗香喷喷的红烧肉,还难得蒸了白米饭,汤汁浇在上面,好吃到舌头都被吞下。
宋之二越发觉得自家小妹优秀了,从来没下厨过,竟然能做出这样一手好菜。他吃着红烧肉再想想自己烧的菜,有点过去在吃猪食的感觉,刚刚那点心疼算个啥?
蒸鸡蛋是宋之二特意做来给小妹吃的,至于一早组织好劝小妹的话早就被遗忘到九霄云外。
连宋之一也都因为这顿丰盛的晚餐而把正事给忘了。
宋之末吃到七分饱就放下筷子等了一会,待大家都吃差不多才开口说要去县城摆摊的事。
宋之二不觉得家里需要靠宋之末抛头露面赚钱养家,他认为在村里吃饭总不是问题。钱多钱少各有过法,小妹在家什么都不用做,他宠着就行。
姑娘家家的,万一在县城被欺负了怎么办?他不赞成。
宋之一认为乡下的东西都不值钱,拿去城里又怎么会值钱?
肯定不会有生意,她更不赞成!
宋之三看看宋之末,又看看大姐、二哥,犹豫了下,说:“家里种的菜就刚好够吃。”
现在买卖自由,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出现,他保持中立。
宋之末一早就想好了,她说:“明早我早点起来去挨家挨户收蔬菜鸡蛋,然后直接去县城找个位置摆摊,赚个跑腿费。”
宋之三又问:“运输是个问题,这里去县城两小时路程,怎么把蔬菜鸡蛋带去县城?”
宋之末微微皱眉,想了想说:“三姑丈家里不是有辆自行车吗?我去借来用,之后赚了钱就直接在县城开铺子,咱一家子都搬去县城。”
她有可以储藏的空间,运输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但她又不能全世界嚷嚷她这个神奇宝贝,只能老老实实去三姑丈家借自行车了。
宋之一、宋之二不太赞成,但奈何家里有话语权的宋之三点头了,她们不赞成也只能赞成。对于宋之末说之后在县城开铺子,也只当小妹在开玩笑。
离开沟子村他们从未想过,爹娘往上几辈都是农民,农民不种地怎么行。再说,要是真去了县城,家里的地怎么办?万一县城待不下去了,回沟子村地也没了咋办?
不能把自己的退路都封死呀!宋之二让宋之末自己去折腾,家里和地里的活反正有大姐和他在。
他心里有了计较,偷偷安慰大姐,说:“这样也好,末末有事情做就不会想着跟林明辉私奔了。”
宋之一微微一想,觉得这确实是个好办法,放了心。
宋之三向他投去赞同的眼神。
宋之末这时已经提着剩一半的五花肉去宋三姑家的路上,对宋之二的想法不得而知。
宋三姑嫁在本村,姑丈叫卫兵,在卫家排行第二。沟子村村民普遍姓卫,出自同一宗族,许多都出了五服。两人当年是两情相悦,感情非常好,婚后第一年宋三姑就给卫家生了一对龙凤胎,姑丈更是对宋三姑言听计从。
卫家还没分家,一大家子挤在老宅,妯娌们对宋三姑接济原主家很是不满,天天对着宋三姑挑刺。前两天宋三姑给宋家四姐弟送去小麦粉,村里人可都看见了。
卫大嫂跟卫大娘抱怨,含沙映射的,话里话外指向宋三姑。
卫兵气急败坏,拍桌叫道:“都是我嘴里省下来的,又没从你们嘴里抠出来,叽叽喳喳个没完。”
卫三嫂冷哼一声:“咱家还没分家,哪些不都是咱卫家的。二叔,你这会吃着的可都是咱爹辛苦下地得来的。”
宋三姑脸色如常,仿佛没听见一般,卫兵觉得这两个娘们见不得家里太平,惯会欺负他媳妇老实:“弟妹,照你这么讲,你这会吃的可也有我下地得来的。”
“你....!”卫三嫂憋屈,她家那个能偷懒就偷懒,放在以前是家里唯一一个拿八工分的男人。公婆早就对此不满,这也是她在卫家抬不起头来的原因。
卫大嫂惯会和稀泥:“二叔,这话可不对,家里还是娘当家呢。”
宋之末听了两嘴,翻了个白眼,谁说婆媳关系难搞的?妯娌关系才是难搞吧。
她抬脚进院子,喊了声:“三姑,您在家吗?”
宋三姑听到声音从厨房出来,问道:“你咋过来了?吃了吗?”
宋之末点头:“我很快就要回。”见卫家几个大人都跟着出来,她喊人:“爷、嫲、姑父、卫大叔、卫三叔。”
她径直将卫大嫂、卫三嫂忽略了,俩人脸色渐变,宋之末选择性眼瞎。
卫大爷和他两个儿子颔首,卫兵“哎”了声,卫大娘客气道:“吃了吗?给你蒸两馒头?”
卫三嫂嗤笑道:“真会挑时候。”
宋之末懒得在这种人身上费口水,对卫大娘说:“吃过来的,您别忙。”她将手上五花肉交给卫大娘,说:“我想去县城摆摊卖点菜,两只手提不了东西走那么远。想问您借下自行车,下午就给您还回来。”
卫大娘没第一时间伸手去接五花肉,卫三嫂又是一声嗤笑,说:“还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
宋三姑瞬间脸色微冷,恨不得上去撕了卫三嫂的嘴,但她还是忍住了,没分家之前不好闹太开。
卫大爷笑呵呵的打圆场:“只是借下自行车,这么客气做什么。”
他示意卫大娘收下五花肉,接着说:“明早你过来取车就是,没人敢说你什么。”
自行车是小女儿出嫁时男方出的四大件其中一件,这时候正值农忙,放家里也用不上。卫大爷瞧那肉也不少,小女娃有求于人出手大方,他收的毫不客气。
宋之末道完谢就告辞,宋三姑送她出来,脸色依旧不好。
宋之末安慰她:“三姑,有些人光长嘴不长良心,您别往心里去。眼下风气越来越好,您有没有想过也出去摆摊卖点东西?”
宋三姑也想问摆摊是怎么回事,听说外头的万元户越来越多,她家卫兵还守在这村里整天在地里干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说不羡慕,都是假的。
但要让她去县城摆摊,她又不敢。
宋三姑怯怯问道:“不会还跟以前那样被抓吗?”
宋之末哭笑不得,她将县城里做各种的生意的铺子说给宋三姑听,还把安素辞职开成衣店的事也说了。
她接着又说:“您要是担心,可以再等等,等我出摊几天您在看看。”
宋三姑在原主爹娘去世后一直顶着婆家的压力接济她一家,这个情分宋之末不敢忘。
她心里做了一个决定,离开时又对宋三姑说:“三姑,我建议您可以跟姑丈说说分家的事。”
宋三姑对她们家好,她之后要拉一把也只会拉宋三姑的小家。卫家一家子拎不清的,她才不要给自己找麻烦。
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宋三姑姓宋,他卫家可不姓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