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男博士 ...
-
等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她清楚的觉得教室里的学生步调一致的集体吸了一口气,而后是嗡嗡的窃窃私语,但是二幺已经没兴趣管他们说什么了,她的脚更疼了,鞋口边缘不断摩擦皮肤;重心全部压在前脚掌,负担过重;脚后跟也空空的不稳,二幺觉的自己像踮着脚踩高跷,她不敢走动,只想着快点下课。等她终于能够在办公室里坐下,她小心脱了自己的新鞋,磨起的水泡随着鞋子撕破了,她终于松了口气,光着脚舒展着自己挤压的脚趾头,开始满抽屉的翻找创可贴。实际上,习惯了穿运动鞋的二幺,根本就没有准备创可贴的必要,她找不到是很正常的。终于等到阿娇也回了办公室,
“你有创可贴么?”二幺向她求助,
“有!”阿娇立刻在自己的小皮包里翻找起来,
“我把脚磨破了,”二幺一脸哀怨“你每天穿高跟鞋不累么?”
“累死了,”阿娇把两张创可贴递给她“四节课下来简直站不住。”
“那怎么办?”二幺突然对阿娇产生了革命情感
“我把报纸铺在讲台后面的地面上,站在讲台后面的时候,我就光脚站在报纸上,反正讲台挡住了,学生也看不见。”
二幺向上翻了翻白眼,给自己贴上了创可贴“还有这种操作,你真了不起,敬你是条汉子。”
“哎”阿娇极其女人味的叹了一口气,“我个子矮,不穿高跟鞋压不住场子,要是我有你那么高,我也可以穿穿平底鞋。”
我觉得就算你再高上10公分,你还是会穿高跟鞋。二幺心里想,但是为了她们新加深的感情,她没说。
好待熬到了今天下班,二幺鼓起勇气,唉声叹气的穿上了鞋,总算挪回家里,她直接把鞋丢到一边,然后换上了自己舒服的居家拖鞋。就算这样,伤了的地方依然隐隐作痛,
我得歇几天,二幺想,有个适应过程,至少等我的脚长好了,再去挑战一下。二幺开始有点后悔花钱去买这双鞋子了,至少,我可以在比较重要的特殊场合穿穿它,二幺安慰自己。
第二天,二幺梳顺了头发,顺手拿起一个发圈绑了个马尾巴,然后穿着平底鞋出了门。
一个月后
二幺趴在图书馆的超大木桌上,拿出手机打开前置摄像头,懒散的瞥了一眼自己从皮筋里面散落的几缕邮电毛糙的头发,觉得有点可惜她花出去的几张钞票。在进过一段时间努力的“适应”之后,她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自己现在的样子——也就是跟过去20几年的时间相差无几的样貌,大概,头发颜色略微有点查边。但是这并不能全怪她呀,毕竟她是需要为自己攒养老费的人。而且最近的事情又特别的多,因为,二幺的固定资产已经进入了装修阶段,很快就会交付了。一想到这里,任何人就难免要雀跃几分,而幺妈,早已热火朝天的投入到为新屋购置软装的环境中去了。
对于一个结婚二十多年的女人而言,唯一比装修新房让人更加激动的,可能只有筹备婚礼。对于幺妈而言,基本上两者合二为一了,毕竟一向勤俭持家的幺妈能有几次这种心安理得大手笔花钱的机会呢,于是早早开始辗转于家具和布料市场,物色价良物美的物品,准备给宝贝女儿布置新窝。
但是对于二幺而言,虽然对于老妈的付出感激不已,但是对于老妈的审美却没什么信心,在妈艰难的从布料批发市场弄回里一大堆红底、大花布料,宣称要给女儿定制床品四件套之后,二幺就坚定的收回了采购的决定权。当然,基于满足妈妈毫无内疚血拼的心愿,具体采购执行的工作还是由幺妈来完成的,但是二幺要求,老妈必须在付款之前发张照片给她确定一下,毕竟,二幺也没有那么多时间陪着老妈逛各种市场。好在二幺买的是精装房,水电板材那些母女俩都搞不清楚的麻烦就省下来了。
除了装修是件几十年一遇的大事件,二幺的终身大事也是全家人的心头梗喉头刺,无人敢怠慢。春节期间走访亲友广而告之的效果慢慢显现出来,近来便有三三两两的消息,有年纪相当的优质男青年,是不是要去见个面。
有了约网友的经历之后,二幺便对相亲这种传统找对象的方式失去了信心,当然很多情况下,也是因为懒和忙,有这种时候便是推三阻四的多。结果那中间的联系人,似乎也并未和对方说定,遇到这种情况,也就哼哼哈哈寒暄一番,没有了下文,想来青年才俊们也并不是十分焦急。
也是,二幺一边拿起一手拿起一块切好的苹果放进嘴里,一手捧着一本书,心思却不在书上,男的嘛,不存在成为高龄产妇的危险,自然是时间更加宽裕,压力更小些。这时候趁年富力强,抓住时机多提升自我多升职加薪,以后尽管年纪大些,身家却更加富足,何愁找不到老婆。这时二幺便免不了有几分愤愤不平,自己要是个男的有多好。
尽管如此,有个约会却迫在眉睫不得不去了。事情是这样的,幺爸的熟人在一所中学担任语文老师,有一个独生子,博士快要毕业了,可还没有女朋友,相对于工作而言,他妈更担心儿子的对象问题,辗转听到二幺这还单着呢,因为两家都在一个校园里面,虽然不熟,但是对彼此的长辈的工作家庭状况也算知根知底,他家儿子虽然比二幺高出几届,但从小学到大学都是校友,二幺成绩人品也算是拿得出手的,这位中学老师便觉得实在是比到时候儿子不知从哪里找来的媳妇更加可靠几分,所以就托了消息,想介绍两人认识认识,看有没有发展可能。
幺爸和幺妈合计了一下,对方母亲是中学教师,父亲是大学教授,自己家只是普通教职员工,男孩虽然还没找到工作,但是学历摆在哪儿,将来找工作应该也差不到哪里去,身高也够了,总的来说对方各方面条件比自家好出不少,也觉得甚是满意,便要求二幺一定要慎重对待,小心准备。
二幺第一感觉,准备个啥啊。现代社会通讯那么发达,先留个扣扣微信手机号,聊一聊,合得来就约着见个面,合不来就算了。但是父母那辈人,自然有他们的做派,幺爸去接过头之后,回来说,人家很重视,想双方见个面聊,约定了见面的时间地点。二幺本也随和,主要是约会的地点就定在离家不到10分钟路程的地方,就答应去见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