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双十杂谈 ...
-
前段时间,学校里的一个朋友告诉我说:“喂,你知不知道,你说你不太看重的那篇《半面妆》好像被很多网转了。我在百度搜你的时候搜到了很多条。”
我说:“肯定是有些网想要点击率,不分什么文,都一起转了。”因为之前听一个在晋江写过文的同学说,她就面临过这种事情。
今天很无聊地开机,然后检查社团的公共邮箱,照例发现没人交最近布置的任务,就想着因为他们都是高二的人嘛,忙也是应该的,好在下周二就是社团推介日,应该可以从高一招一批新社员来。
我家电脑的主页是百度,一般我看邮箱的时候喜欢新开一个选项卡。我就这么鬼使神差地在百度的搜索框里面打上“清殊”两个字,没注意搜出多少条来,就是看了看那些网页的标题和简介,而且只翻了两三页。
最诡异的要数把这两个字用在一个和尚身上,我倒也没注意是谁写的,不过章节数超过一百,估计那篇东西有不小的读者群。一想到有个老和尚跟我用一样的名字,我的表情就很奇怪。
然后还有一个是百度知道的,有人问我专栏的背景音乐是什么。纵然那个问题已经被好心人解答过了,我还是再说一遍吧。
我之前换过不少背景音乐,歌曲有《折子戏》、《明月光》,《梨花香》好像也用过。曲子是《面具后的思念》和《深谷幽兰》。不过用的时间最长的是《深谷幽兰》,所以一般都是问这首曲子。
现在的背景音乐是神秘园的歌《You Rise Me Up》,这是我最喜欢的英文歌,也是现在被锁了的那篇《二十三情书》里唯一的一章《南国红豆》的伴奏。
其实同学说我不太看重那篇《半面妆》也不尽然。不过平常闲谈的时候,我的表现是让人觉得我不看重它了。
其实写文的时候,我会很在乎笔下的每个角色,但是写完了一般就放下了。我构思这个短短五万字的故事的时候,每天入睡之前都裹着被子翻来覆去地想剧情,但第一天的想法往往在第二天被全盘推翻,这么过了两三个星期。当时我很看重这篇东西,甚至在枕头旁边放了手电筒和纸笔,随时记录下想法来。当时写的很多东西现在还留着,但是没用。
我当初写的大结局是男女主角在宫门口告别,女主角把男主角劝回去了,然后她看着他的背影渐渐远去,大红的宫门在她眼前渐渐关上,她很坚强地微笑。
其实这倒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局,但是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让男主角乖乖回去,只好作罢。
不过写完了真的就放下了,我想我以后可能还会写帝王家的爱情故事,但是那个故事一定与这个不同。
突然觉得好像我只看重没写完的东西,因为没写完,所以它们还有很多可能,所以我还尽心地想着故事的发展,它们在我心中占的地位不知不觉地就高了一些。
我现在构思了很多文,但我心里清楚,这些文会等到我高考之后再写。下个学期开始我会开始我的全面断网,一心一意地让自己接受高中所学,用一年半的时间冲刺和复习,在高考里拿到一个我满意的分数,继而拿到我理想中的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不过,或许我说这些有点煞风景——
——我是个理科生。我理想中的大学是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因为我很清楚自己没有上北大清华的能力,而且山东的高考重本线占总分的百分数在全国即便不是最高,也差不多了。想考上中财,并且选择理想的专业,其实需要我付出很多努力,起码必须拿到总分的百分之九十。然后,我想学一个容易就业,工作相对稳定的专业——或许是90后普遍的现实思想使然。我希望我以后有个稳固的饭碗,有安定的生活,不至于为柴米油盐整天发愁。然后,我才会开始追逐我的爱好。
我一直觉得写作是需要物质基础的。只有当我写出来的东西不是为卖钱的时候,我才能用最简单也最纯洁的态度来面对文字,我写的东西才能有那微薄的吸引力。所以这会是我的爱好,而不是我的职业。
昨天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香草山》,在书里,宁萱曾经写道:“当一个人有了一只饭碗之后,再回过头去面对文学,心态会从容很多。一个作家如果整天想着作品要卖多少钱,他的写作必然受到伤害。”
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因为类似的话我曾经在跟我们班第一才女讨论人生规划的时候说过。我说这段话是四五个月之前的事情,那时候我只是听过这本书的名字;而书的出版是零二年的事情。换言之,我居然在一个小小的立场上经过独立的思考,与宁萱女士有了相同的感悟,这几乎是要我欣喜若狂的。
我读《香草山》之初,是想看看这本书是否有外界传闻中的那么好。我曾经无数次地打开当当网上这本书的介绍页面,但是一直没下决心要买。我不太相信书评之类的东西,因为那很容易言过其实。比如说我们逛了一趟八达岭回来写长城,其实城墙没给自己留下多少感受,就记住一个人多,但是老师可不会接受你写“景点人真多”。于是我们开始绞尽脑汁地想词,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词都一股脑套在八达岭头上,然后再加很多不知道是书里看的还是广播里听的历史感悟,当做加深作文深度,最后这么交上去。长城是被越写越好了,但坦白说,我觉得八达岭长城除了游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充斥着小商小贩的八达岭上,我听不到什么远古的召唤。很多书都像那段八达岭,被夸得一朵花似的,实际真抱着这样的希望只能失望。
不过翻了两页之后,我就不敢再有亵玩的态度,很认真地把桌面收拾干净,坐好了看书。男女主角的形象在这个社会中已不多见,他们虽然有些悲观,却不曾绝望。他们深入地思考着爱与包容,并且不忌讳说真话。这是我看过的为数不算多的好书。
我对男女主角心怀敬意,在他们面前我觉得自己分外渺小,所以才有了那一刻的狂喜。
书现在只看了五分之三,我还不知道最后宁萱女士会做出怎样选择。或许在后面的章节里,她会放弃那只饭碗,去追逐她的梦想。当然,我希望她仍旧是端着饭碗,回头面对文学。
我读着她的文字,突然觉得我一直追求的“可出尘,又可入世”在她身上实现了统一,我找到了我努力的方向。
至于新文的构思,不妨就让我吊吊别人的胃口吧。反正我知道会被我吊胃口的人不会太多,纵然让人等得久了些,却也不会落下太多埋怨。
《疏影》我一定会写完。事实上这篇文的构思也已经完成,我正在整理剧情的框架。但是欠文太多,断网之前是无论如何写不完的,所以索性把时间留给其他的文。
《双飞燕》是我自娱自乐的产物,会不会写完我真说不好。或许哪天我不想写了,会发一个我构思的剧情发展路线,和大结局的规划也说不定。不过这样的文通常是我写其他文的时候为进入状态用的,所以它以后命运怎样我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
《疏影》会有一个姐妹篇,叫做《水声山色》。题目来自于薛涛的诗“山色未能忘宋玉,水声犹是哭襄王”。故事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不过人物面对的环境有些相似罢了,就连结局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我会写一篇新的古风爱情文,叫做《一生开落任东风》,文案也已写好:“她是东风中的桃李,艳丽却不轻狂、妩媚却不风骚。纵然开落任东风,她却在东风中活得怡然。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她却已然开了满枝的繁花,等他到来。”主角设计和剧情脉络也已完成,但是暂时不动笔的原因同《疏影》。
我希望写一篇《浮休》。我曾说写作是思考的方式,这篇东西的思考课题,如果您肯不怕麻烦地搜一搜“浮休”二字,立刻会有解释。但坦白说,我现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摆在我面前的,首先是课业。
我最看重的文是《春寒》。已有了五千多字的手稿,引子算是全部完成了。不过这篇东西应不是很对人胃口的,或许会像《一曲经年》一样,到最后没有几个读者。我觉得我的能力还不能驾驭我要写的内容,所以一定会过一段时间再重新修改,而后开工。
这些加起来,无论如何都会有二三十万字,只怕我把大学的写文计划都排满了。不过,每天写点,总是会完成的。
就到这里吧。
或许我会很久不更新这篇《梳子曰》了。我必须认认真真地写完《一曲经年》和《清平调》,然后尽可能多地整理我的推荐。我必须争分夺秒了。